11月30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朋友圈發布了一則三分鐘視頻,以極高效率完成了長安原力技術——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電驅的發布。
沒有冗長的敘述,沒有多余的修飾,全程直給,以及場景化和視覺化的形式,完全顛覆了過去我們對傳統汽車品牌技術發布的固有印象。
-30°C行業首發低溫脈沖加熱技術、超181項專利技術、95%行業最高效率電驅總成、1200km超長續航等等數據亮點,讓原力技術“純電駕享,里程無憂”的價值標簽深入人心。
會后,我問長安品牌公關部負責人“為什么會想到這么富有創新的發布形式”,她表示,“長安汽車其實一直都在不斷創新。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長安汽車希望將多年積累的技術以場景化、視覺化的演繹,讓當代年輕人從不同角度感受長安汽車對技術實力的自信,以及對未來戰略的篤定。”
在全國疫情肆虐的大環境下,長安汽車能以如此創新簡潔的形式發布原力技術,既有魄力也有膽識。
要知道,長安深藍SL03增程版在重慶車展發起先享價后,雖然市場反響非常熱烈,但對于這項增程技術,用戶其實不甚了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長安汽車迫切需要一個機會向大眾展示其在增程技術領域的優勢和成果,以此徹底激發用戶的消費熱情。
因此,這場線上技術發布會的重要性自然也不言而喻,選擇用三分鐘的短視頻來進行概述,也展現了長安汽車對技術的自信。據了解,技術發布后,長安汽車于10:34:32漲停收盤,股價上漲9.98%,收盤價為13.45元。
化名“原力”
長安的增程強在哪?
過去幾年,增程式在爭議中成長。但實際上,不管是唱衰還是看好,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主張,就如主打增程的理想、問界和主打插混的魏牌“各執一詞”,“互相叫板”本質上可以看作是企業獲取流量的一種手段,并不能作為評判技術的依據。
技術角度看,增程是串聯技術路線,發動機負責給電池充電,汽車行駛完全靠電驅;插混平時也是電驅,只是當電池電量不足時,發動機可以介入驅動,相比而言程序更復雜,二者不能說誰落后誰先進。
用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CEO 鄧承浩的話來說,“PHEV,是ICE電氣化改造的思路,REEV(增程),是EV的里程和充電焦慮解決思路。”
因此,我們非常認同三分鐘視頻里的那段話“科技的意義不在于領先,而在于普及。新能源動力技術路線沒有優劣,只有適合。誰能給消費者帶去好的產品體驗,誰就能得到市場認可。”
在鄧承浩看來,“由于目前純電車型消費者多少都會有一些“里程焦慮”,現有的基建設施還不是非常完善,充電速度也還沒有達到消費者需求。因此,既保留電驅優勢,又規避了里程焦慮的增程式,其實是電動化進程中非常好的選擇。”
基于此,長安汽車在2018年重啟了增程技術的研發。之所以是重啟,是因為長安汽車從2011年就開始著手研究增程技術,進行技術探索,到2018年,長安汽車結合其在EV、PHEV領域的開發經驗,對增程進行了技術再創造。于是,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原力。
既然是再創造,那就必定有所升級。從本質上來說,“原力”并不是單一的增程技術,它包含了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電驅等一系列混動技術成果。它的創新與突破可以具體到一串數字“181+95%+1200+-30”。
具體來看,181指的是長安原力所擁有的技術專利。鄧承浩表示,181項專利其實是經過篩選的核心專利,實際遠遠高于這個數字,其中長安首創的“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作為一個技術群就擁有50多項核心專利。
正是得益于這項技術,可以讓長安原力超集電驅的電池克服低溫,在-30℃極端環境下,每分鐘時間電池溫度提升可達4℃,車輛動力性提升50%,充電時間縮短15%,全面改善電車冬季用車困難。這也是“-30”數字的由來。
95%,指的是長安新一代超集電驅的最高效率,這是目前行業最高效率,要知道比亞迪八合一電驅的系統最高效率也只有89%。
而1200,指的則是續航里程。以長安深藍SL03為例,其綜合續航里程為1200KM,其中純電續航里程也達到了200KM,純電滿足日常通勤帶來的低成本,再加上遠途出行的無焦慮,構成了長安深藍SL03增程版的暢銷。
長安內部人士表示,根據目前市場的實際銷售數據,他們預判長安深藍增程和純電銷量占比,轎車會是6:4,而SUV將是7:3,也就是說,增程版會是絕對的主力。
他們做過分析,相比合資油車,深藍SL03增程版10年能節約15-20萬用車成本。同時,長安深藍也是目前第一個敢對增程器終身質保的品牌。對于一臺定價在16.89萬的中型車來說,這些都是可量化的用戶權益。
以產品“管中窺豹”,我們能看到長安對原力技術的信心。按照計劃,長安深藍未來全譜系產品都會搭載原力技術,覆蓋轎車、SUV等各種車型。2023年,搭載原力的深藍第二款SUV產品也即將上市,這款產品也將助力長安汽車進一步開闊新能源市場。
多管齊下
長安新能源滿電出擊
隨著原力技術的發布,長安汽車五大技術路線清晰地展現在大眾面前,也使得長安汽車成為五種動力路線均實現量產的中國車企,充分彰顯了長安汽車的研發功底和技術實力。
長安汽車品牌公關部電動電氣化項目負責人在接受采 訪時表示,“長安汽車原力技術的發布,標志著新能源汽車正式進入了打通用戶體驗閉環的‘普及’時代。至此,長安汽車已形成燃油、混動、增程、純電、氫燃料等五大技術路線,與用戶一道開啟“全動力”滿電出發的嶄新旅程。”
具體來看,長安汽車藍鯨NE動力平臺可兼容插電混動、混動、增程式等電氣化構型;iDD智能油電雙驅系統作為全域混合動力解決方案,針對ICE、HEV和PHEV車型;“原力”動力覆蓋增程、純電車型,結合長安汽車全電數字平臺EPA1,兼容純電、增程及氫能源產品。
相比較大多數品牌油混、插混、增程、純電亂打一通的做法,長安新能源非常理智地為自己樹立了“純電驅”的標簽。
用鄧承浩的話來說,“純電驅動不是純電動,是以電為核心的驅動形式。”因此,長安深藍也明確表示不會推混動,堅持純電、增程、氫燃料的技術路線齊頭并進,把插混市場交給長安系CS、UNI以及歐尚等品牌。
與藍鯨燃油和iDD混合動力系統一樣,長安深藍對EV\REEV\FCEV三種技術路線的探索同樣具備可持續性。
一方面是核心技術的通用。作為“驅動”基礎,最高效率達到95% 的原力超集電驅實際上是EV、REEV和FCEV三大技術路線的共同核心。
另一方面是技術的積累與迭代。增程技術和燃料電池的技術儲備都是可以不斷積累的,現在用油做“能量介質”,最方便的模式就是增程,等到未來氫能源普及,將介質轉化成氫燃料即可無縫切換到FCV。
這充分體現了長安汽車向新能源轉型的全局觀。“純電動是長期主義,電力驅動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正如鄧承浩強調,“我們做增程,并不是與誰PK,而是想給客戶提供一個新的品類和新的選擇。”
燃油、增程、PHEV、純電和氫能五大技術的量產,不僅證明了長安汽車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也進一步詮釋了長安汽車為用戶提供多元化出行方式的初心。
結語
為了滿足現階段更多消費者的用車需求,實現“純電駕享,里程無憂,市區純電,長途電混”,長安汽車堅定地選擇了原力技術。
用長安汽車品牌公關部電動電氣化項目負責人的話來說,“原力智能增程代表著現階段真正符合中國國情和新能源時代需求的‘極優解’,與其說是長安汽車選擇了原力技術,不如說是國人對美好出行生活的創想,釋放了改變時代的‘原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山論劍V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9114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