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期末考將近,車企想沖年度 KPI,消費者想有輛新車開回家過年,年末是另一個銷售旺季。
2023 年 12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 119.1 萬輛,全年銷量為 949.5 萬輛,一個月的銷量占到全年銷量超 1/9。
正是在去年 12 月,理想月交付量首次超 5 萬臺,比 11 月 4.1 萬輛多了近 1 萬輛,小鵬也以超 2 萬臺的交付量獲得全年最佳成績,而一些平時月交付量不及萬臺的品牌,也在 12 月成功破萬。
車價直降、贈送選裝權益包、免息等手段,是車企在年末愛用的促銷手段,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的這場戰爭,由特斯拉率先出招。
11 月 25 日,特斯拉上線尾款立減活動,Model Y 后輪驅動版及長續航全輪驅動版減少 1 萬元的尾款,條件是在 11 月 25 日到 12 月 31 日(含)期間定購并完成交付。
疊加原有的五年免息,7.99 萬首付 + 2667 元月供,消費者就能購買 Model Y。
正當人們猜測「圍剿」Model Y 的同級車型誰會先出手時,先有動作的是理想汽車。
今天上午,理想宣布推出 3 年免息方案,旗下 5 款車型最高可節省 1.57-2.77 萬元的利息,理想 L6 最低首付 6.98 萬元,條件與特斯拉相似:2024 年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31 日(含)定購并完成交付。
一個是 2023 年的全球銷冠,一個是中國市場新勢力銷冠,先后給出誠意政策打響年末大戰。
壓力之下,其他品牌是否有應對之措?
較明確提出年末不會有「很理想的優惠」的,是樂道。
銷售人員向我們表示,樂道年末的節奏是確保交付節奏,「不會說優惠」。
交付任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樂道 L60 作為上市不久的新車,仍在新車促銷期。
樂道銷售表示,L60 的廣州車展活動還在延續,并且 11 月也有優惠政策。
樂道官網顯示,11 月 30 日 24 點(含)前交付定金的用戶,可擁有 3 年 NOA 免費使用權、5 年 BaaS 月費付 4 贈 1 等總共價值 30358 元的優惠。
與樂道相似,蔚來在 11 月也有相應的限時優惠政策,包括最高 2 萬元的選裝優惠、BaaS 付 4 贈 1(最高可獲贈 1.3 萬元)、20 張免費換電券。
除了限時優惠政策外,蔚來銷售還表示,其現車有 2 萬元的優惠,如果是置換用戶,國家最高 2 萬元的以舊換新補貼再加上 BaaS 政策,消費者可以以 20 萬元以下的價格購買 ET5T。
對于是否會有年末優惠政策,蔚來銷售并未明說,一切還需等待 12 月政策推出。
在長期政策上,蔚來的加電補貼延長至 12 月 31 日,金額也增加至 10 億元,而樂道的加電補貼也一直有延續,在補能端給予用戶優惠。
與此同時,極氪及小鵬也表示暫時未推出優惠政策,極氪銷售表示消費者可以先關注明天(11 月 30 日)或 12 月 1 日是否會有政策發布。
在小鵬方面,有小鵬銷售在朋友圈發布了針對企業用戶的年終優惠。
小鵬 X9 640 四驅高性能版與 G9 650Max 版,在增值稅 + 企業所得稅上,兩臺車分別可抵扣 141171.6 元與 121028.3 元。
個人消費者方面,銷售稱 G9 有 3 萬元的優惠。
查找官方公開信息也可看見,除了特斯拉和理想外,或許是等待 12 月 1 日的時間節點,新勢力尚未對年末促銷發布新政策。
而作為本次年末大戰最早的兩家車企,特斯拉與理想年末政策優惠的重要前提,是在 2024 年年內定購完成交付。
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和理想都有優秀的交付能力,特斯拉銷售表示能夠在 1-3 周內交車,而理想銷售則表示 L6 可在一周左右的時間交付。
對于仍處于搖擺消費,特斯拉銷售建議可以先下 1000 元定金排隊保留權益,以確保能夠在年內提車。
同時他還建議,廣州的非置換消費者可以到深圳提車、上廣州車牌,享受深圳的 3000-6000 元地方補貼,「廣州南到深圳北也就半個小時高鐵嘛」。
年末地方補貼也成為各地刺激汽車消費的重要手段。
今天,合肥各大汽車品牌排隊刷卡的照片、視頻廣泛流傳。
高漲的購車熱情背后是真金白銀的政策的推動。合肥今天宣布,從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8 日,將發放總額 4400 萬元的 2024 合肥市汽車新購消費券,可與國家級或省級汽車置換更新或報廢更新消費補貼政策疊加享受。
新能源車可享受 2000-6000 元/輛的消費券補貼。
不止是合肥,除上述提到的深圳非置換補貼外,不少城市都有推出置換補貼:廣州和深圳 1.3-1.6 萬元、海南 1.9-2 萬元、西寧 1.8 萬元……
盡管年末促銷已是每家車企的常態,但特斯拉與理想的有力出擊,還是讓人感受到了緊張的氣息。
從短期視角來看,12 月是購置稅減免與各類補貼的尾班車,車企和消費者都在追趕時間將優勢最大化,優惠政策便是車企推動下單的有力手段。
轉向行業視角,近期比亞迪要求供應商森薩塔 2025 年起降價 10% 的消息引發新一輪爭論,爭議之外,信中那句「2025 年,新能源汽車迎來重大機遇的同時,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進入‘大決賽’、‘淘汰賽’」同樣顯眼。
價格戰從未停止,在今年下半年尤為明顯。一些價格超出人們意料的車更有機會成為大爆品,不夠驚喜的價格則難以掀起水花。
在要交出最受矚目的年度財報壓力之下,年末沖擊 KPI,是車企狼性的極限戰場。
隱藏之下的,是比亞迪口中來年更激烈的競爭。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昨天在個人公眾號上發布文章,表示 2024 年 1-10 月汽車行業收入在增長 2% 的情況下,利潤卻下降 3%。
消費端新能源產品大爆發,滲透率超 50%,彭博社稱中國電動車抵達歷史拐點,只是在行業方面,崔東樹認為「由于燃油車前期仍有微薄盈利,但萎縮較快,部分企業嚴重虧損;新能源車高增長,但虧損較大,電池高利潤與整車虧損的矛盾壓力較大。」
吉利內部的大整合、近期明顯增多的行業變動消息,都在預示行業正處于關鍵拐點,而拐點之下,是優勝劣汰已經迫在眉睫。
對于新能源行業而言,隨著滲透率的過半,藍海市場最后的窗口期到了,新舊技術的轉型末期往往是極為迅速、稍縱即逝的。
誰都想活下來,但求生欲必須轉化為銷量和盈利。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5586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