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4日,網約車巨頭Uber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公司本季度凈虧損高達11.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億元),并已連續6個季度出現虧損。財報發布后,Uber盤后股價大幅下跌超5%。Uber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沙希表示,期望2021年實現盈利。
第三季度凈虧損超80億元
在第三季度內,Uber對其內部結構進行了重組,并發布了來自5個運營部門的業績結果。這5個部門分別為:網約車、外賣、貨運、其他業務、先進技術集團(ATG)和其他技術項目。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Uber營收為38.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9.44億美元增長30%,各個業務板塊都有了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最大業務板塊網約車的營收為28.95億美元,同比增長19%;外賣業務Uber Eats營收為6.45億美元,同比增長64%;貨運業務營收為2.18億美元,同比增長78%。另外,包括電動單車在內的其他業務板塊營收為3800萬美元,包括自動駕駛汽車服務在內的ATG和其他技術項目板塊營收為1700萬美元。
從地區來看,北美、歐洲、中東和非洲、亞太區的營收均出現兩位數增長,而拉美地區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雖然營收增長,但支出也不少。Uber第三季度的總成本和支出合計為49.2億美元,遠高于去年同期的37億美元。
最終,第三季度歸屬Uber的凈虧損為11.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億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的凈虧損9.86億美元擴大18%。虧損包括了4.01億美元的股票獎勵支出。
鑒于第三季度營收高于預期,并預計第四季度還將加速增長,Uber將2019年年度業績指標上調2.5億美元,并預計全年調整后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虧損28~29億美元。此前Uber預計的是虧損30~32億美元。
裁員波及自動駕駛部門
至此,Uber連續6個季度出現虧損,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度,虧損額更是高達52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季度虧損。不斷出現的虧損使得Uber自今年5月上市以來,股價不斷下跌。另外,11月6日,Uber將迎來上市6個月后的股票解禁期。屆時,可能有超過200億美元的Uber股票解禁,市場將迎來Uber早期投資者和Uber內部人士拋售的考驗。這也是華爾街對Uber股票近期承壓的主要擔憂。
由于財務狀況不佳,Uber自上市以來已密集啟動了三輪大規模裁員,并累計裁掉近 1200人,幾乎所有部門都受到了影響。其中最近的一次發生在10月中旬,涉及外賣、自動駕駛等多個部門。這也是自今年4月Uber自動駕駛部門獲得來自豐田、軟銀、電裝等企業的10億美元融資后的首次裁員。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Uber自動駕駛的進展落后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Waymo。繼去年3月發生自動駕駛汽車撞擊行人并致其死亡的事件后,Uber正謹慎重啟其測試項目。
從瘋狂擴張到追求盈利
對于Uber這樣的網約車巨頭來說,現在已經不是不惜一切代價瘋狂擴張的時候了。科斯羅沙希強調稱,效率和盈利是公司當前的首要目標,追求訂單量與營收的快速增長已成為過去的事。
科斯羅沙希表示,預計到2021年12月,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有望扭虧為盈。
事實上,Uber的虧損并不是個例。同樣是在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另一家網約車公司Lyft也出現了4.6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53億元)的凈虧損,與去年同期的凈虧損2.492億美元相比有所擴大。
經過長期的擴張競爭,Lyft與Uber的競爭態勢逐漸放緩,畢竟雙方面臨相同的困境。Lyft正在效仿Uber,促進業務多元化發展。在網約車的基礎上,Uber新增了外賣、貨運等業務,而Lyft也拓展了滑板車、自行車等業務,并加速研發自動駕駛來降低司機成本。
不過,虧損始終是中外網約車巨頭們面臨的共同問題,網約車的燒錢模式難以為繼。無論是Uber、Lyft,還是中國的滴滴、嘀嗒,都正處于行業發展的瓶頸期。
來源:新能源汽車新聞ev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0258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