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5日中午12點,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約11.3萬份。
5月報廢汽車回收量52.3萬輛,同比增長55.6%。
1-5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220萬輛,同比增長19.4%。
這是商務部于近日召開的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專題新聞發布會(以下簡稱“發布會”)上,關于汽車以舊換新政策落地以來最為直觀的數據。
而單月同增55.6%,五個月累計規模220萬輛,讓財政部于5月底發布的《財政部關于下達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中央財政預撥資金預算的通知》中明確“2024年全年報廢汽車回收量指標為378萬輛”充滿希望,甚至有望超額完成。
市場快速擴充,也讓更多人關注到了汽車產業鏈這一最末端領域。
2027年翻一倍,還是兩倍?
眾所周知,以舊換新的首要目標在于增“新”。
還記得,當中國汽車市場在2017年達至峰值,隨后轉入存量市場,彼時產業上下齊呼“凜冬將至”。當新能源汽車市場飛速發展扭轉下滑態勢,讓我國車市迸發出新的生機,并在2023年結合汽車出口規模的倍增,助推我國車市打破歷史新高,邁入3000萬輛新時代。
前車之鑒歷歷在目,能否維持車市平穩增長,避免重蹈上一周期覆轍,成為產業上下努力的方向。
并且早在兩年前,增換購市場便已經超越新購車市場,成為了我國新車市場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釋放老舊、高排放、高能耗汽車保有市場,將直接促進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升,并為我國汽車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截至2023年,國內乘用車保有量約為2.6億輛,其中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車輛為1583萬輛,占比6.0%;國四排放車輛6897萬輛,占比26.3%;國五及以上車輛近1.8億輛,占比67.7%。”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指出,對于國三及以下排放的乘用車,有超過13年的車齡,車輛狀況差,排放污染嚴重。而國四排放的車輛也有平均10年左右的車齡,車輛排放污染也在加大。
要知道,根據公安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3.36億輛。按照國際通用每年4%-6%的報廢率,過去一年我國進入報廢年限的汽車規模超過千萬輛,但如前文所說,財政部最新下發的2024年目標也不過378萬輛,大量老舊車輛依然存在。
基于此,今年3月,由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中明確指出,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
各省市相關行動方案接踵而至。而在一眾省市“至2025年較2023年報廢汽車回收量增50%,至2027年翻一番”基本目標之中,廣東省省會廣州市商務局于6月19日最新發布的《廣州市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中設下的目標刷新了新高。
該方案明確,力爭到2025年實現登記在用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乘用車加快淘汰,高效節能新能源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在用率結構進一步提升。到2027年,全市報廢汽車規范回收拆解量較2023年增加2倍,達8萬輛左右。
在此基礎上,廣東省計劃至2025年實現報廢汽車規范回收拆解量達58萬輛,至2027年擴至80萬輛。
如此信心并非空穴來風,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斌于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廣東共有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75家,設計年拆解能力達到報廢汽車242萬輛、摩托車212萬輛。今年1-5月,全省共回收拆解報廢汽車17.5萬輛,同比增長21.2%。其中,5月當月回收拆解報廢汽車 4.6萬輛,同比增長57%,環比增長31.2%。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21日,廣東省已實現汽車以舊換新2.1萬輛,銷售額40億元。
正如前文所說,在各地政府全力推動下,我國5月報廢汽車回收中增速就已突破50%,今年全國回收量更是有望超額完成目標。這是否意味著,原定2025年50%增量,2027年翻倍增長目標都將提前完成?
回收產業還待規范發展
如前文所說,以舊換新的首要目標是增“新”,但如何合理、規范且有效地消化“舊”,或才是《行動方案》背后更為深遠的目標。
汽車的報廢、回收、拆解是再生資源回收的重要一環。所謂汽車拆解回收,是指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對報廢機動車進行回收,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拆除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和主要總成。在下游應用市場,回收拆解關系著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的循環再利用,對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推動循環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要知道的是,“根據估算,一輛報廢的小型汽車精細化拆解后,可分解出約36千克橡膠、70千克塑料、740千克廢鐵、100千克鋁。”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表示,“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回收循環利用,相當于開啟‘第二礦山’,可以降低對原生資源的需求,減輕礦產資源開采對自然環境的壓力。”
但事實上,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報廢汽車拆解行業起步較晚,且相關產業亂象叢生。
此前,商務部和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曾公布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2020年我國約有1800萬輛報廢汽車,但進入正規拆解廠的大約只有240萬輛,占比只有13.33%。而報廢車輛流入黑市哪怕是進入2024年也依然屢見不鮮。
近期,岳陽經開區商務局在西塘鎮查到一個報廢機動車非法拆解點,現場有3臺車輛,10余個車輛尾氣排管,以及若干零部件正在被拆解。就透露,2023年間岳陽市共開展聯合排查或執法121次,辦結該類違法案件27起。
圖片來源:上海市場監管
報廢車輛報而不廢,流入黑市,正規報廢車回收拆解企業“收車難”“吃不飽”現象成為常態。與此同時,各地對異地回收的政策不統一;廢棄物處理環節不暢通;行業綜合賦稅重,拆解企業無法獲取進項稅專用發票;回收市場價格競爭激烈,都是阻礙報廢車回收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但值得肯定的是,伴隨《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多項政策的落地實施,全國各地已逐步開展監督檢查,不符合要求的企業陸續會被注銷資質。
以貴州省為例,為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整頓和規范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市場秩序,2023年間,其省商務廳會同相關部門聯合排查企業2520家/次,發現報廢機動車拆解違法行為165起,查獲非法跨省轉運車輛22輛,停業整頓12家,關閉取締54家,行政處罰金額194.69萬元,行政拘留3人。
基于此,根據全國汽車流通管理系統最新數據,貴州省61家在營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共計回收報廢機動車8.3萬輛,超過2022年全年4.9萬輛回收量,預計全年報廢機動車回收量將增長77%以上,有效遏制了非法拆解報廢機動車、報廢機動車非法跨省轉移等行為,企業效益明顯提高。
整車企業齊心整頓
以罰代管并非產業良性發展的合理策略。針對報廢拆解行業的現存問題,業內專家與權威人士普遍呼吁,應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平臺的核心作用,整合相關資源,并出臺一系列標準及政策,以推動行業向規范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鑒于此,自2020年《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相繼實施以來,2021年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以生產企業為主體,貫徹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過創新政策激勵機制,激發各方主體履行責任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廢舊汽車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通知》還設定了短期目標,即到2023年,形成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以汽車生產企業為責任主體的報廢汽車回收利用模式,確保報廢汽車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75%,汽車可回收利用率達到95%,且重點部件的再生原料利用比例不低于5%。
在此背景下,包括上汽乘用車、吉利控股集團、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及蔚來汽車在內的多家整車企業,均在其2023年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報告中強調了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積極踐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決心。
僅長城汽車一家,在2023年就實現了4325噸報廢車輛的回收,回收零部件超過1萬件/臺,其中可利用價值達到576萬元。這些企業均超額完成了《通知》中設定的2023年整車回收利用目標。
據長安汽車2023年ESG報告披露,截至2023年末,長安汽車報廢汽車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率已達75%,汽車可回收利用率達到96%,試點重點部件的再生原料利用比例亦不低于5%。
奇瑞汽車方面,其所有車型整車可回收利用率高達95%,可再利用率亦達到85%。
作為我國新興勢力的代表之一,蔚來汽車所有車型的整車可回收利用率普遍超過98%,其中最低車型ES8的可再利用率也已達到90%,最高車型ES6更是逼近92%。
圖片來源:蔚來汽車2023年ESG報告截圖
然而,隨著以舊換新政策的深入推進,預計2024年報廢車回收體量將顯著增長,這對相關產業無疑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此,汽車再循環產業發展委員會會長張瑩建議,主管部門應通過規范化發展與市場化手段,鼓勵合理的市場創新與新技術應用的探索,同時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確保產業健康發展。具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完善退出機制、健全企業聯合與合并發展的制度、鼓勵市場創新發展、強化汽車再循環產業鏈、加強合規報廢的社會宣傳以及完善汽車流通市場鏈條等。
從當前汽車產業的發展階段及未來市場趨勢來看,報廢車作為連接產品與資源的重要環節,既是產業鏈的末端,也是資源再生的源頭。而報廢車回收利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和進步,才能實現報廢車的高效、環保處理,為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3556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