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題:
電動汽車有輻射嗎?純電動汽車有沒有輻射?
網友回答:
容濟點火器
以往手機剛出來的時候,到處流傳手機輻射致癌論,這么多年過去了,手機比老婆還要貼身了,大家都離不開手機了,也沒有見過幾個是因為玩手機而生病或者死掉的?,F在電動車開始進入市場了,電動車輻射論又要來了,只能說現在人的生活好的,都恨不得多活幾年,怕死而已。
任何電器產品都有輻射,但是輻射也分很多種的,不是每種都致癌的。其實車電動車上用的控制器,和工業上用的變頻器大同小異,都是PWM斬波形式控制,高頻高壓的東西,肯定會產生電磁波了,工業上用了這么多年,也沒有聽說過一個接近變頻器比較近的人生病了,甚至邊上的孕婦也沒有聽說過流產的。另外電梯里邊裝有變頻器,電梯使用都快有上百年歷史了,只聽說過電梯夾住人致死的,或者電梯墜落造成事故的,沒有聽說過電梯輻射造成人生病或者死亡的。電動汽車輻射論可以休息了。
輻射指的是由場源出的電磁能量中一部分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而后再返回場源的現象,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阿爾法粒子、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我們也可以這么理解為“輻射是無處不在”。輻射一般還可依其能量的高低及電離物質的能力分類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核輻射”,這種輻射能量大,擁有破壞分子間化學鍵的能力,出于醫療、診斷目的,可有條件的接受微量的電離輻射,我們平時在醫院體檢時所做的“X光胸透”就屬于核輻射的一種。這種輻射才真正有一定危險性了,但是只要在一定的強度以內,也是安全的。而電動車的輻射,并不是這樣了,所以就要更加放心了。
非電離輻射對于人體的傷害就微乎其微了,我們平常經常能接觸到的各類家用電器,輸變電線路,電動汽車,手機等常見物品產生的輻射都屬于“非電離輻射”,主要包括紫外線、可見光波、紅外線波、微波、移動通信、廣播電視、中頻波以及 300Hz 以下的極低頻場。
電動車產生的輻射用“電磁輻射”來表示,它屬于“非電離輻射”中的一種。不同頻率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機理是不同的。低于100kHz的,不可能或難以電磁波形式,向周圍形成有效的電磁能量輻射,在環境中表現為可獨立存在的電場與磁場,它對人體的相互作用也只是通過電場、磁場分別作用。而更高的頻率對人體的作用表現為熱效應,只有該熱效應超過人體補償機制時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根據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關于電磁輻射電磁場的安全標準,其中電場輻射安全標準為5000V/m,磁場輻射安全標準為 100μT。也就是說,普通家電只要低于5000V/m和100μT的數據,其輻射值就是在安全范圍內。
以某電動汽車為例,其主駕輻射為0.88μT,副駕為0.85μT,后排座位從左到右分別為0.47μT、0.43μT和0.39μT,綜合來看車內各部分的電場輻射小 于5V/m,磁場輻射小于1μT,遠遠比手機和手提電腦等日常設備的電磁輻射要低的多。
衡量輻射實際上包括了磁場強度(單位:μT)和電場強度(單位:V/m)兩個維度,目前國家標準(GB 8702-2014)對電磁輻射的衡量標準包括三種不同頻率范圍,分別是低頻(5Hz~100kHz)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射頻(100kHz~3GHz)電場強度、靜態(0Hz)磁場強度。而且三種不同的頻率下各自的標準也是不樣的。
1.在低頻范圍內,國家標準電場強度限值為4000V/m、電磁感應強度限值為100μT。
2.在射頻范圍內,國家標準電場強度限值為12V/m。
3.在靜態范圍內,國家標準GB 8702-2014在0Hz 磁場暫無限(參配、圖片、詢價) 制要求,引用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2009)的標準電場強度限值為 400,000μT。
汽車人參考
首先需要明確,所有的電子器件都有輻射,只是大小差別而已。針對于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因為有了高壓電池,所以消費者有了憂慮。最好的方法是有一定的標準去判斷輻射是否超標,是否有害。
有熱心的網友參照兩個國標《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 (HJ/T10.3-1996)。
做過試驗,以這樣的尺度去衡量,將汽車與我們生活中常用的電子器件電磁輻射進行對比,能夠讓大家自己有一個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試驗結果整理如下圖:
事實上,專門針對于電動汽車,國家正在起草《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GB/T 18387)以代替之前2008年老版本。據悉,已經送稿,但還未發布。
汽車觀察家
嚴格意義上說,所有的電氣設備都有輻射,只是大小的問題。
電磁輻射,近幾年是被傳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甚至還被說得很玄乎,早在2012年,筆者就曾經看過“汽車輻射導致青年男子不孕不育”的報道,而近年來“高鐵輻射導致女青年不孕不育”、“手機輻射影響胎兒大腦發育”、“吹風機輻射誘發白血病”等等關于“輻射”的報道、傳聞層出不窮。而普羅大眾更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進行傳播,更有甚者因為擔心建設手機通信基站對身體產生的“危害”而阻撓、破壞建設的事情也并非少數。
實際上,能夠給人體造成傷害的主要是“電離輻射”,即: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輻射。而且也只是在因為防護不當、操作失誤等原因長時間暴露在“電離輻射”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影響,主要以“核輻射”、“醫療輻射”為主。在日常生活當中,普通人很難有機會接觸到“核輻射”,而至于“醫療輻射”也是在特定流程下面完成操作,影響并不劇烈。
非電離輻射對于人體的傷害就微乎其微了,我們平常經常能接觸到的各類家用電器,輸變電線路,電動汽車,手機等常見物品產生的輻射都屬于“非電離輻射”,主要包括紫外線、可見光波、紅外線波、微波、移動通信、廣播電視、中頻波以及 300Hz 以下的極低頻場。
電動車產生的輻射用“電磁輻射”來表示,它屬于“非電離輻射”中的一種。其實電動汽車電磁水平遠低于常見電器,輻射值比普通筆記本還低呢,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您有什么電動汽車相關問題,都可以評論留言反饋給我們。
解決各種電動汽車疑難雜癥,有問必答,歡迎評論留言吐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知識官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ask/8984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duoma@d1ev.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