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回想,我第一次試駕(北美進口版本)的第九代雅閣混動車型還是在2015年,那一年我們還在編輯部里爭論,當下的“最好的混合動力總成”到底是豐田已經成名多年的第二代THS-II(Toyota Hybrid System)系統,還是本田彼時的第一代i-MMD(intelligent Multi-Mode Drive)。而五年之后的今天,豐田依然在全新TNGA架構的車型上使用著THS-II;但不同的是,已經沒有人在“誰是最好”的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結,且搭載在即將上市的廣汽本田凌派銳·混動車型上的1.5L 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已經是第三代的產品了。
簡單對比 - 第二代i-MMD和THS-II勝負已分
仔細對比THS和目前在中國市場使用時間最久的第二代i-MMD混動系統不難看出,本田搭載第二代i-MMD混動系統的主要車型——MMC后第九代雅閣,相較于普遍認知上同級別的豐田車型——第九代豐田凱美瑞雙擎,即便在內燃機排量明顯更小的前提下,在動力方面并沒有很大差距,反而在油耗上優勢明顯。
而時間推移到廣汽本田十代雅閣搭載的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和同期換代的第十代凱美瑞雙擎的對比上,在換裝了新的A25B發動機后,新的凱美瑞反而在動力上有所下降,而此時的對比成績也標明了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相比較THS-II已經有了全面的數據優勢。
而這個現象也同樣出現在海外版本搭載Downsize的i-MMD和THS-II動力總成的車型對比上出現,而最先搭載1.5L i-MMD混動系統的海外Honda Insight車型甚至在和搭載了第三代THS技術的Toyota Puris的比較當中,也基本上可以說是優勢明顯。所以客觀的講,更小的發動機+更好的動力/燃油經濟性,就是i-MMD產品的技術特征和表現。
老話新說 — i-MMD到底有何實力?
如果深究混合動力總成的各種串聯,并聯,混聯以及其中的內涵的話,其實會讓這個對于本田1.5L第三代 i-MMD技術的解析變得尤其復雜,而實際上i-MMD的技術路徑就基本可以簡單理解為“化繁為簡”,沒有諸多的齒輪組和結構耦合,內在依靠功率控制單元(PCU)對于路況的解析和模式切換,而外在則依靠一臺高效驅動電機和一組同軸的阿特金森循環內燃機和發電機組成極低損耗的動力總成。
而整套i-MMD的技術核心,說穿了就是“最大限度的單純使用驅動電機行駛”,即絕大部分路況只需要電池的電力輸出(若電量足),或只需要發電機為驅動電機+電池供電,而不論哪種工況,和內燃機同軸發電機都可以將內燃機的轉速限制在一個設定好的經濟燃效區間。絕大部分工況不需要內燃機耦合進對于車輪的動力輸出,這就是本田i-MMD混動系統的精髓所在。而事實上,2.0L i-MMD混動系統內的高效重稀土驅動電機理論上可以支持最高110km/h純電行駛時速。
總結來說,i-MMD技術就好比你在騎電動自行車,絕大部分情況擰把就能走,只有要騎的特別快或者電池沒電了才需要你人去蹬踏板,而THS,相當于一套有變速機構的電動助力車,大多數情況你必須要去蹬那個踏板,即便在變速器的幫助下他不太費力,但很顯然大多數情況下依然是擰把就走更舒服。
凌派銳·混動1.5L 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動力總成解析
如果能很好的理解上面段落我關于i-MMD混動系統的特點,那么對于凌派銳·混動即將搭載的1.5L 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的理解也就沒那么復雜了。這套Downsizing的i-MMD誕生的大前提是整個HONDA HEV供應鏈的成本下降,那么為了把混動系統應用在更多的小型車上,HONDA研發了這一套新混動系統來取代之前的i-DCD方案。
1.5L 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2.0L版本的“小弟”,發動機排量下降,油耗更低,雖然驅動電機功率也有所削弱,但由于匹配車型也更輕了,所以動力表現上沒有明顯的下降;我們以最有可能和凌派銳·混動動力數據接近的Honda Insight車型舉例:
這樣的燃效數據,這樣的動力,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1.5L第三代 i-MMD混動系統的實際表現依然像“大哥”一樣全能,而且這種優勢會在小型車領域發揮的更加明顯,尤其是有可靠消息稱,凌派銳·混動和Insight相同的本田“IV型電機”,以及熱效率達到40.5%的LEB 1.5L DOHC i-VTEC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在燃油經濟性和動力輸出上,我認為和競爭對手相比,凌派銳混動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除此之外,得益于廣汽本田MM理念的理解和對凌派銳·混動在車型研發階段就針對HEV化的準備,這部車的IPU動力電池單元被收納在了第二排座椅坐墊下方而非靠背下方,對乘坐空間和后備箱儲物空間都不會有任何的影響,保持了與汽油版車型一貫的大空間優勢,并且還“恰巧”的將車輛的重心下移,這對車輛整體的穩定性和操控來說,也是一種積極的變化。
寫在最后
廣汽本田凌派的競爭對手最直接的就是豐田的卡羅拉/雷凌,個人認為凌派銳·混動的推出,一方面將早已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的本田混合動力總成的入門門檻很大程度的拉低,另一方面,也是直接對卡羅拉/雷凌在混動車型領域的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挑戰,畢竟除了動力總成的先進性以外,凌派還兼顧了大空間高配置等特點。所以,2020年的入門級的緊湊型家轎領域,我覺得誰勝誰負已經初見端倪。
來源:路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xinche/111710
以上內容轉載自路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