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汽車經銷商的考驗是短期的,2020年,對于大多數4S店而言,新車銷售的持續下滑造成銷售收入銳減,才是最致命的打擊。”近日,函數盒子創始人張峰接受了證券時報·車資本的獨家專訪,系統剖析了危機之下汽車經銷商的“補血”良策。
在他看來,單靠新車銷售收入支撐汽車4S店的運營已非常困難,但售后服務部分還有很多尚未被挖掘的利潤空間,汽車經銷商完全可以通過售后部分創造更多利潤度過難關,未來汽車售后領域,或將成為汽車經銷商提升盈利能力的“主戰場”。
銷售收入進一步縮減
虧損面擴大
對于大部分汽車經銷商而言,突如其來的疫情,直接打亂了門店的正常運營,尤其是消費者閉門不出,更是導致客流量的銳減。即便是2月中旬大部分汽車經銷商已逐步復工,加緊線上營銷和數字化服務,卻依然門可羅雀,實際成交量寥寥無幾。
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近期發布的報告,今年2月我國乘用車市場零售走勢極低,前三周期同比下降達到89%。張峰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疫情疊加汽車市場遇冷,使得4S店的新車銷售壓力變得更大,再加上近年來新車銷售的利潤逐漸縮減,當前部分經銷商已進入生死存亡關頭。
據張峰透露,一般30萬元以下的車型,4S店所獲得的平均銷售利潤僅為新車售價的5%,尤其是近年來汽車銷售競爭日趨激烈,無論是廠商還是4S店本身都在進行降價促銷,導致新車銷售利潤進一步攤薄,不少門店甚至在虧本賣車,形成價格倒掛。
“現在部分4S店主要靠汽車廠商的年終返利和售后維修的利潤生存,如果售后服務方面做得好,其對凈利潤的貢獻度可以達到80%。”張峰透露道。
根據平安證券發布的研報顯示,目前國內汽車經銷商售后業務的營收占比在8%-15%之間,在毛利潤中的占比高達30%-70%。
這意味著,對于汽車經銷商而言,售后服務領域也可以成為一塊減虧補血的“良田”。
用售后利潤為汽車經銷商“補血”
張峰認為,疫情結束后,前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得到短期釋放,但這并不意味著“小陽春”的行情可以形成長期態勢。在他看來,很多車企和汽車經銷商都會抓住這個短期機遇,加緊清庫,提振銷量。
“廠家和4S店為了在短期內提高銷量,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進行降價促銷。”張峰認為,這極有可能會掀起新一輪的“價格戰”,一旦“價格戰”被掀起,汽車經銷商的利潤會再度縮水。
“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是打不起價格戰的,如果汽車經銷商能真正把售后服務當成一塊陣地來做大做強,光靠這部分利潤,是可以養活一家門店的。”張峰說。
張峰認為,在“價格戰”或將來臨之際,企業更需要回歸理性,將新車銷售作為流量入口,針對這些已吸收的流量,進行迭代銷售,挖掘那些蘊藏的利潤來源,通過售后服務來創造更多的利潤。
“具體來看,讓售后服務創造更大的價值,并不意味著單純的依靠維修保養等,還需要積極挖掘其它衍生品的迭代銷售。”張峰稱。
加強內控管理
張峰認為,在挖掘售后利潤的同時,汽車經銷商也需要針對企業的內部管理情況進行梳理。在他看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部分汽車經銷商的管理模式較為粗放,滋生了一系列的舞弊、貪腐現象。
張峰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汽車經銷商在售后利潤上的流失率非常高。
此前他所在的平臺以500家4S店作為樣本,分析了售后業務的管理能力,大部分企業并沒有制定有效的內控管理制度。在500家汽車經銷商中,有476家因管理缺陷和執行缺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企業數量占比高達95%。
在他看來,雖然疫情為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使部分管理者清醒過來,會加速投資人推動企業的內部整頓和變革,苦練內功,這將有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068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