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6 日晚,北京鳳凰中心,在重塑樂隊炸街表演開場后,不造車的滴滴開了一場新車發布會。
這晚,滴滴發布了一款意在「重塑」出行體驗的定制網約車——D1。
從車型上看,D1 是一款罕見的緊湊型純電 MPV。
它的整車比例為后排空間專門做了優化:將車輛的右后側車門改為了電動滑門,第一次在 A 級 MPV 上標配了 AEB。
在車內,D1 去掉了傳統汽車的儀表盤,增加了專為網約車司機定制的智能車機,以及為司機定制了讓長期駕駛更舒適的按摩座椅。
按照規劃,滴滴將在 2025 年普及 100 萬臺網約車定制車,這意味著未來 5 年內,平均每年滴滴將主導投放 20 萬臺 D1。
每年 20 萬臺這個規模,在國內 MPV 銷量中屬于頂級。「國貨之光」五菱宏光2019年的年銷量接近35萬輛,這意味著未來幾年 D1 將成為五菱宏光級別的街車。
目前第一款 D1 由滴滴與比亞迪合作定制,如果這 100 萬臺訂單全部由比亞迪供應,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將實現翻番。
在2020年的最后兩個月,滴滴成了今年汽車行業內影響最大的不造車新勢力。
1、D1 是什么?
2018 年 4 月,滴滴成立洪流聯盟,并計劃與 31 家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定制網約車。
兩年多以后,滴滴與比亞迪聯合打造的 D1 最先亮相。
事實上,按照滴滴的十年規劃,D1 指的是滴滴與車企的第一代定制車。
D1 為共享出行做了大量的重新設計。
一位滴滴出行工作人士告訴汽車之心,D1 基于全新的平臺設計,由比亞迪搭建專門的產線,使用比亞迪刀片電池,續航可以達到 418 公里。
在 D1 的設計過程中,滴滴出行汽車創新中心集合汽車工程/設計/技術團隊,參與了包括整車工程 Package、人機工程布置、內外飾造型、整車配置、座椅原型、車聯網軟件架構等的設計。
可以簡單理解為,這款車在前臺由滴滴負責設計和運營,幕后則由比亞迪進行集成開發和制造——designed by Didi, made by BYD.
這款車長寬高分別為 4390/1850/1650mm,軸距 2800mm。
這樣的長度和高度讓車內空間變得更加寬敞。
尤其是后排乘客座位,后排腿部空間可以達到 1000mm,頭部空間為 992mm,乘坐更加舒適。
一句話,D1 的設計是:A 級車尺寸,B 級車軸距,C 級車后排空間。
從外觀來看,D1 更像是滴滴設計、比亞迪制造的混血孩子。
D1 的前臉帶有 BYD 字母標識,尾門上則印比亞迪經典「Build your dream」以及比亞迪 EV 和 D1 兩個標識,車后方的立柱上又印有滴滴的「DIIA」(DiDi Intelligent Auto)標識,車身側面印有滴滴出行的標識。
進入車內,傳統儀表盤被一個很小的車輛狀態屏幕取代,用來顯示車輛的行駛速度、駐車和安全帶是否系好等狀態。
D1 的中控屏采用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系統并為司機運營場景進行了專門的設計,這套系統可以實現人臉識別、司機接單、熱力圖顯示、行程導航、安全求助、智能充電/維保等多種服務。
司機可以通過方向盤上的「滴滴」專用鍵,利用按鍵+語音的形式完成接單、導航等操作,減少開車使用手機的情況。
這款車機上采用是高通第三代數字座艙平臺性能級版本,開發代號6155,算力比當前在車機上常見的驍龍 820A 要更強一些,這為以后接入更多的車機服務打下基礎。
D1 還配置了可以按摩的司機定制座椅、移動公文包,為司機提供更高的舒適和便利性。
在后排,D1 放了兩塊乘客娛樂用的車機屏,可以接入如唱吧一類的娛樂服務。
安全性的保障方面,滴滴稱,將右側后門改為電動滑門,將減少每年萬次級別的「開門事故」。
D1 號稱搭載了30萬+ 的安全配置,包括 AEB、前視 ADAS 等。
因為車輛網聯化的配置,乘客在上車前,可以通過 App 調節車內空調溫度、風量、座椅加熱等。
D1 的擋風玻璃后配有 6 色的「彩虹接駕燈」,可以方便乘客找車。
在充電環節,滴滴在量產車上,僅保留了車身右側快充口,且在車機上接入了小桔充電等服務接口。
按照計劃,D1 將首先于今年 12 月份在長沙試運營,并陸續推廣到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內的多個城市。
2、為什么要推定制車?
2012 年 7 月,滴滴成立,最早以在線打車服務切入市場。
八年后,滴滴出行已經涵蓋了快車、順風車、專車、拼車、出租車、共享單車、電單車等多種服務模式。
滴滴近期已經宣布國內月活用戶突破 4 億。
今年國慶節前,滴滴創下了單日為全球提供 6000 萬次服務的紀錄。
平臺上有數千萬的司機,根據官方數據,滴滴平臺上的新能源汽車是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 1/4。
在巨大的運營規模之下,為了安全以及提升效率,滴滴有極大的動力來重新為共享出行設計汽車。
比如通過修改電動滑門這一項,程維透露,每年將可能減少「萬次」級別的開門事故。
在配備電動滑門、AEB、定制車機、按摩座椅等高配之下,D1 的制造成本頗高。
與普通車輛的售賣方式相比,D1 也將采用新的方式投放到市場。
「D1 是第一臺不按整車付費,而是按照公里付費的汽車。沒有價格,它按照公里付費,是汽車的一次產業升級。就像運營商手機,我們每個月多少話費,硬件大家直接用就好,買話費送手機。」程維表示。
有意思的是,Waymo 在 2018 年也提到,未來的車輛在實現自動駕駛之后,將不再按照整車進行售賣,而是按每公里成本進行定價。
據前述滴滴工作人士透露,D1 這款車的購車成本與北汽 EU5、廣汽新能源 Aion S 差不多,甚至更低。
對于 D1 的銷售,接下來可能會有滴滴自采、合作伙伴采購、司機直購、車輛租賃等多種方式。
滴滴官方表示,為降低司機的營運成本,D1 在租金、充電等方面會更加實惠。
3、D1 的想象力
程維提出的到 2025 年普及 100 萬輛的目標。
落實到 D1 上,平均是每年約 20 萬輛的新車投放。
這個級別的投放量,如果由比亞迪一家來提供,會造成比亞迪業績翻番的效果。
2019 年,比亞迪汽車全年銷量 451246 輛。其中:
燃油車 231893 輛
新能源車 219353 輛
也就是說,如果 D1 單獨與比亞迪合作,相當于將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直接翻倍。
滴滴與比亞迪的試水成功,將推動更多車企加入定制網約車的隊伍中。
比如此前滴滴與北汽、理想等車企都設有合資公司。
實際上,滴滴此前與理想汽車的合資公司桔電科技,也在研發純電定制 MPV。
從整個市場看,也不止滴滴一家有推行定制網約車的計劃。
本月,T3 出行 CEO 崔大勇表示:T3 的網約車定制車將會在 2021 年 3 月批量上線。
這款定制車是與長安、一汽和東風三大主機廠合作。今年年底會量產,定制車會采用電動滑門、一鍵式換氣、可以按摩的司機座椅設計等。
在 D1 身上,程維還有落地自動駕駛的宏大計劃。
到 2025 年,D1 將會迭代進化到 D3 車型,屆時會累計普及100 萬輛,并搭載滴滴自研的自動駕駛模塊。
到 2030 年,D1 會進化為 DX 車型,屆時會去掉帶方向盤的駕駛艙,并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目前,除了 AEB 主動安全系統,D1 還配備了前視單目攝像頭,并在進氣格柵位置配有毫米波雷達。
D1 的自動駕駛功能仍屬于 ADAS 階段,而滴滴的自動駕駛子公司將推動 D1 的自動駕駛能力向高級別自動駕駛進化。
前述滴滴工作人士表示,D1 的自動駕駛演進,會按照滴滴自己的節奏來推進,與比亞迪的合作關系不大。
D1 落地,滴滴不造車。
但今天的滴滴正在重新定義汽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3236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