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氫燃料電池汽車續駛里程長、加注時間短,是氫能應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此次《規劃》明確了氫能戰略地位,將對汽車行業轉型布局產生引導意義。
一直緊跟新能源浪潮的海馬汽車,在戰略部署上深耕氫燃料電池汽車,已按下氫能汽車產業發展的“加速鍵”,開展了從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高壓加氫,到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制造以及商業化運營的全產業鏈布局。
“氫”裝上陣 海馬汽車深耕氫能領域
《規劃》提出了氫能產業發展基本原則:一是積極推動技術、產品、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集中突破氫能產業技術瓶頸,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這將有力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氫能核心技術的突破,氫能源汽車作為拉動氫能產業的重要抓手,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海馬汽車作為早期入局氫能汽車產業的品牌之一,為促進氫能汽車產業的落地,積極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并因地制宜、循序推進打造適宜的用車場景,同時,海馬汽車立足海南自貿港資源稟賦與場景優勢,將聯合戰略合作伙伴,共同在海南自貿港推進“全產業鏈零碳排放綠色汽車生態體”項目,包括上游綠色能源供應、中游綠色新能源汽車、下游綠色出行等三方面內容,統籌謀劃、整體布局全產業鏈發展,以實際行動緊跟國家“氫”步伐,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構建全產業鏈零碳排放綠色汽車生態體系。
上游:“綠氫”+“綠電”,從源頭筑牢綠色能源供應
《規劃》明確了氫能的戰略定位,鼓勵發展制氫、儲氫是這次《規劃》的重點之一,《規劃》尤其對制氫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從生產源頭上加強管控,嚴格限制化石能源制氫、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賦予了氫能清潔低碳這一關鍵屬性。2021年海馬汽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氫氣制造、液化、存儲、運輸和加注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2021年12月,雙方合建的海口光伏制氫及高壓加氫一體站正式落成,海馬汽車氫能布局與落地邁出堅實步伐。站內水電解制氫產能為每小時50標方,每天可生產約107kg“綠氫”。外接氫氣管束車,加注能力可達250 kg /天,后續加注能力可擴至500 kg /天,滿足每天100臺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高壓加注需求。
海馬汽車同時規劃在廠區內自建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將于2022年一季度建成,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通過“綠電”制取“綠氫”,實現“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全產業鏈零碳排放。以此為基礎,“十四五”內,海馬將建成全廠區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打造零碳排放工廠,實現綠色制造。屆時,年發電量達7000萬度,每年可減少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中游:攻克技術壁壘,駛入綠色新能源汽車快車道
《規劃》提出,堅持市場導向,合理布局、把握節奏,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逐步建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的互補發展模式。海馬汽車與這一政策不謀而合,“十四五”期間,海馬汽車將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將國家“三縱三橫”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落實為“優先智能汽車、合作電動汽車、死磕插混汽車、深耕氫能汽車”。
海馬汽車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70MPa氫燃料電池MPV,已于2020年首次亮相,搭載全球領先的高功率電堆和高壓儲氫罐,一次加滿氫氣僅需3~5分鐘,續航里程可達800km。海馬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氫燃料電池汽車將于2022年亮相并開展模擬示范運營。
下游:構建新能源汽車綜合服務體新業態,樹綠色出行新典范
“穩慎應用,示范先行”,是《規劃》確立的氫能產業發展基本原則之一。在氫能的應用推廣方面,“十四五”時期,海馬汽車將利用自有資金和社會資金,在海南島的東、西、南、北、中各建一座“綠電及谷電能源中心”,集綠電接收、光伏發電、水電解制氫加氫、綠電及谷電儲能充換電工廠等于一體。“十四五”后期,依托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海馬汽車爭取投入約2000臺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進行商業運營,打造全島交通干線氫能汽車運營體系,滿足公務用車、商務用車和共享出行等多場景城際出行需求,助力海南跨入“氫能時代”,打造清潔能源汽車、綠色交通、智慧能源聯動的范例。
前瞻技術“氫”啟未來
在政策的推動以及企業的積極布局下,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海馬汽車將積極擁抱行業變革,堅持“深耕氫能汽車”戰略方向,在上游綠色能源供應、中游綠色新能源汽車、下游綠色出行等三方面持續發力,構建低碳環保“氫”能社會。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7121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