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啊,德國車企在如火如荼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并沒有分到想要的一杯羹。
而似乎要重新分配純電的市場份額短期來看也不容易。
糟糕的是,德系純電在本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01
“德國汽車制造商的電動汽車狂歡結束了”
這是德國汽車媒體Auto Motor und Sport對于目前德國新能源車市現(xiàn)狀給出的評價。
“德國汽車工業(yè)顯然面臨著巨大的問題,在需求下降和價格上漲的背景下,一場劇烈的危機正在醞釀。”
這絕非危言聳聽。
起初,在德國市場,大眾還是備受關注的。
但如今,需求和銷量下滑導致ID.4產(chǎn)量不得不下降。
最近大眾首席執(zhí)行官Thomas·Sch?fer的一次公開演講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不僅是大眾,幾乎所有的德國車企如今已經(jīng)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了。
02
此前的大幅漲價埋下禍根
當年的芯片危機,供應鏈中斷使客戶的需求超過了產(chǎn)量,德國的制造商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來分配產(chǎn)品的出售,并利用這一時機進行了急劇的漲價。
直到現(xiàn)在,寶馬在某些系列車型上幾乎還在漲價,奔馳的漲價尤為明顯。
這種做法現(xiàn)在面臨很大的負面影響,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使得大家的實際工資下降,私人購車者對購買新車的興趣大減,尤其是對于價格相對昂貴的純電汽車。
電動汽車目前新車注冊量的增長不應掩蓋一個事實:消化之前的訂單。
而另一方面,新訂單的數(shù)量卻急劇下降。
03
德國汽車行業(yè)普遍存在不良情緒
《商報》援引德國汽車工業(yè)聯(lián)合會副主席Thomas·Peckruhn的話:“電動汽車的訂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至50%。這影響到了所有制造商,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此前的狂歡都已經(jīng)結束。”
這些影響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新車注冊數(shù)據(jù)上明顯反映出來。
“大眾MEB平臺的某些車型上,奧迪、Cupra、斯柯達和大眾的需求量比計劃下降更是高達70%。隨著中國競爭對手越來越自信地以低價位奪取市場份額,未來的形勢將不容樂觀。
還有特斯拉Model Y在德國電動汽車銷量的激增,大眾至今也沒有找到應對之道。”
這是德國車企最為擔心的事兒,就是“無能為力”。
結束語
可見,德國純電汽車目前面臨諸多問題:價格過高、需求疲軟、外部沖擊等,這可能會影響整個歐洲汽車工業(yè)。
而為了刺激銷量,“價格戰(zhàn)”勢必會來臨,這也讓成本居高不下的純電動汽車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
德國車企的當務之急,盡快在下一代車型中降低純電成本,例如加速推動大眾的SSP平臺等等。
否則,面對如此素手無策的局面,德國整個汽車工業(yè)或將丟掉全球純電汽車的主動權,而存在全面“崩盤”的風險。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西游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686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