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文 丨 蘇 清
編 丨 和 暢
一直被詬病智能化“缺失”的比亞迪,近日宣布將投入1000億元開“卷”整車智能。這一消息猶如炸雷一般,投擲到了新能源汽車市場。
在智能化的賽道上,相比較“蔚小理”、問界,甚至是零跑和哪吒等車企,比亞迪無疑都是落后者。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公開表示,“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基礎。做智能汽車如同造房子,如果沒有電動化的堅實基礎,智能化就是危房。”2023年累計突破300萬輛的銷量,似乎讓比亞迪嗅到了發力智能化的好時機。
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近期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顯示,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這也為智能駕駛“添了一把火”。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項政策的實施,不僅標志著我國智能駕駛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同時也為L3、L4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在指定區域上進行上路操作,明確了方向。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汽車的智能駕駛等級停留在了L2、L2.9,甚至是L2.99999...級,始終難以跨進L3級自動駕駛的行列。而“通知”的發布,讓我國智能汽車發展的新篇章在2024年徐徐開啟。
消費者為“舒適”買單
回顧2023年,不管是“跨年”的2022廣州車展、2023上海車展,還是2023廣州車展,都打上了智能化的標簽,而相應的車型也站在了C位。智己LS7、理想L8、蔚來ES6、蔚來ET7、小鵬G6、問界M7等智能化車型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現在汽車的智能互聯方面做得很細致,成為消費者選購汽車的主要因素之一。我自然也偏向智能化做得更高級的車型,畢竟花好幾十萬買的。選車不再是發動機和品牌,現在得看智能化了。”蔚來ES6車主小何對新能源前瞻表示。
來源/蔚來官方網站 新能源前瞻截圖
在2023年購買了一輛理想L7的李林也表示,他不只是看中了“冰箱彩電大沙發”,智能化也是下單的主要因素,“開著很舒服”。
智能駕駛技術分為感知環境、決策控制、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等4個方面。在車型設計上,智能化技術的搭載逐漸成為車企產品的一大亮點,當然也是賣點。
車主趙趙就表示,“智能駕駛功能還是很實用的,比如自動巡航,我一般上高速之后會打開自動跟車和自動變速,很絲滑,開車就變得更簡單了。”
而車聯網技術可以使得汽車與其他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為駕乘人員提供更多的便利和舒適性。對此趙趙補充道,“我可以跟汽車進行語音交互,在開車時不用手操作,安全性會更高一些。但車聯網有時候也有一些弊端,例如卡頓、延遲等。不過我相信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會逐一解決。”
類似趙趙與小何這樣的年輕消費者對于智能駕駛均表現出較高的接受程度。在新能源前瞻接觸的近20位新能源車主中,絕大多數車主表示,智能駕駛對于日常用車感受有明顯提升。
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隨著車企的布局傳導到了資本市場。具體表現為,2023年A股整體調整的節奏中,汽車與智能化相關概念板塊走勢偏強,例如“賽力斯”“激光雷達”“華為概念”等。
車企爭相布局搶占先機
車企、資本爭先布局的背后,是智能化對于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不斷提升。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實現了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增長11.6%和12%,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滲透率達31.6%。
在海南和上海,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甚至超過了50%。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28.8萬輛,排名全球城市第一。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我國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L2級)的乘用車新車銷量占比達42.4%。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概念頻繁出現在2023年新車的上市發布會上。
來源/視覺中國
而城市NOA(城市道路上的導航輔助駕駛)的覆蓋數量則成為車企智能化決心和實力的具體表現。
截至2023年底,蔚來宣布完成了25萬公里的城區領航路線驗證,遍布200座城市;小鵬將城市導航輔助擴展至50城,并表示在2024年會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網絡;理想則實現了在110座城市開啟城市NOA。
目前,除了理想、問界、小鵬、蔚來等新勢力品牌外,傳統車企,如大眾汽車集團、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也在加碼布局,我國汽車智能化領域參與者數量日漸增多。
其中,大眾汽車集團下屬軟件公司CARIAD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酷睿程(CARIZON)”,將結合地平線的技術能力和CARIAD的智能車身與軟件系統整合專長,開發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根據ICVtank預測,到2026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將達687億美元,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5.4%;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將達440億美元,CAGR約11.3%。
卷L3級智駕已不可避免
小鵬P7車主周周就是汽車智能輔助系統的買單者之一。“我是小鵬的粉絲,在購買汽車的時候就看中了它的生態系統,所以愿意支付相應的費用。”
據悉,特斯拉、小鵬、蔚來目前分別以最高6.4萬元、3.6萬元、3.9萬元的價格出售自動駕駛系統軟件包。
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消費者端對付費購買軟件的意愿聲音不一。“以前買車就是買車,并沒有各種附加收費,現在買車之后還要花很多錢才能用它的系統。這對于上了年紀,或者對于車聯網、軟件的使用需求就不高的人來說,我覺得是沒必要去花錢升級的。”私家車主老楊如是說。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智能駕駛在初期會呈現“又貴又差”的狀態,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成本的不斷下探,未來會向“貴但好用”“又好用又實惠”的方向逐一發展。
另一方面,隨著現有的智能駕駛技術不斷迭代,智能汽車可以實現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駕駛。當然,智能駕駛還面臨著相關政策、法規、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問題。
近期,“通知”的發布,再次證明了我國在不斷加大對于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扶持力度,為高級別自動駕駛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帶來諸多利好,也讓志在“自動駕駛”的車企找到了發力點。
2023年12月16日,奔馳宣布成為首批獲得北京市L3級高速公路道路測試牌照的企業之一,正式在京啟動指定高速公路的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實測。
公開資料顯示,除了奔馳,寶馬、長安汽車、極狐、阿維塔、智己、深藍、比亞迪、賽力斯等多家車企已拿到測試牌照,并將在北京、上海、重慶和深圳開啟L3級自動駕駛測試。
自動駕駛分為5個級別,L1-L5分別為支持駕駛、部分自動化、條件自動化、高度自動化和完全自動化。L3級就意味著在特定的環境下,車輛可以自己完成駕駛操作,但駕駛員也需要隨時做好接管的準備。
正如新能源前瞻接觸的業內專家所說,測試和真正上路還有很大的區別,“這至少說明了政策層面的鼓勵”。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新能源車企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因為它不只是技術層面的競爭,還涉及車企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的樹立。毫無疑問,在自動駕駛的藍海里,車企只有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才能成為行業的領先者。
當然,L3級自動駕駛目前還存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的考驗。比如在事故責任劃分上,相比較L1和L2,L3級自動駕駛汽車出現事故,車企需要承擔相應的處罰。這也是“L2.9級”“L2.9+智駕”“L2.99999...級”等概念長期存在的原因。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政策完善,智能駕駛自然會取得更大的突破,也終將成為廣大消費者選購新車的關鍵性因素。
*題圖及文內部分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文中小何、李林、趙趙、周周、老楊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行業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1798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