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36氪汽車》報道,奔馳純電CLA車型目前已確定采用英偉達Orin芯片,將搭載由Momenta提供的不依賴高精地圖高階智駕方案,實現城區導航輔助駕駛功能。這款車計劃于2025年4月投產。
更早之前,另一則消息也在業內流傳,豐田將與華為、Momenta合作智能駕駛方案,搭載于豐田全球車型上,Momenta與華為分別提供軟件和硬件支撐。
與此同時,奧迪與華為合作智駕的消息也不脛而走。有消息稱,奧迪和華為正計劃進行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該技術將會從2025年開始搭載在一汽奧迪的產品上。
如果說上述信息都沒有被官方證實,不過是外界捕風捉影,那大眾在智駕上歇斯底里的投入,足以引起新勢力們的高度重視。
手握3張牌 大眾打頭炮
5月30日,上汽大眾發布了最新款途觀L Pro,官方給這款車喊出的口號是“最聰明的燃油車”,這款車最大的亮點還是要落到大疆車載的智駕系統上來。外界都認為傳統油車很難智駕,但上汽大眾用實際行動打破質疑。
智駕一直是新勢力區別于傳統車企最大的亮點,如果失去了這個支柱,新勢力的故事還怎么講。大眾值得新勢力們警惕的地方在于,它在智駕上絕不是小打小鬧,已經全面梳理出了完整的組織架構。
來看看大眾在智能駕駛上的3張牌。
除了已經出牌的大疆車載,大眾智駕的第二張牌就是地平線。大眾和地平線2022年10月官宣合作,2023年雙方的合資公司酷睿程成立。大眾 CARIAD 投資地平線和酷睿程總計 24 億歐元,其中投資酷睿程的金額約為 13 億歐元,占股 60%,地平線占股 40%。顯然,話語權在大眾手上。
這里有2個細節值得注意:1、酷睿程主要聚焦智能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2、酷睿程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大眾中國。
對接大眾中國并不局限于大眾中國,大疆車載最開始的簽約方也是大眾中國,但是目前已經輻射到了大眾旗下的多個合資公司。途觀L pro和帕薩特屬于上汽大眾,邁騰屬于一汽-大眾,都搭載大疆車載的智駕系統。
我們不難做出如下推測,酷睿程將來大概率會服務大眾3個合資公司旗下的不同品牌車型。因為大眾中國進口也沒幾臺車,而且也不是重點。
今年北京車展期間,地平線在征程6發布會也提到,酷睿程是首批定點的意向合作伙伴之一。
目前酷睿程在開發的智駕系統包含低階和高階。其中,低階方案采用 6V1R方案,現階段尚未定點。更高階的L2+、L2++ 高階智駕產品計劃在2025 年、2026 年量產。
考慮到酷睿程與地平線的關系,這兩款產品大概率都會采用地平線征程6計算平臺。地平線已經基于征程6搞出了SuperDrive智駕系統。而且地平線余凱在征程6發布會上也提到SuperDrive獲得了不少頭部外資巨頭青睞。猜一下會不會有大眾。
除此之外,大眾還有第3張沒有發力的牌:小鵬汽車。2023年7月,大眾與小鵬簽署技術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計劃于2026年問世。
2024年 4 月 17 日,大眾和小鵬又宣布,將共同開發電子電氣架構 CEA,合作范圍進一步拓寬。涉及區域控制器、中央計算平臺、云平臺、后臺互聯,智能駕駛等多個板塊。
這里很多人推測大眾會不會采用小鵬的智駕系統。目前看來不確定性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小鵬畢竟不是智駕供應商,沒有專門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大眾做大量的量產落地干活,即便要落地小鵬的智駕系統,前期大概率還是會聚焦在雙方合作的車型上。
至此,大眾智能駕駛轉型的3條明線已經一目了然。但是,大眾還有暗線。大眾目前在華有3家合資公司,除了大家熟知的南北大眾(不包含奧迪品牌),專注于智能電動轉型的安徽大眾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有接近大眾內部人事表示,大眾在智能駕駛轉型上一定會采取多線并行的思路。與南北大眾的轉型不同,安徽大眾是專門針對智能電動汽車的全新品牌,具有很高的獨立性,集團給了很多資源。在智駕方案選擇上也有更多獨立性,將來不排除引入第三方供應商的可能性,“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是大眾一直以來的風格。
2023年,大眾集團全球銷售924萬輛,中國市場占比三分之一,大概330萬臺。它有絕對的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而中國車企即便是目前排名第一的比亞迪也只是300萬,也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如果大眾集合全球市場的優勢來圍攻一個中國市場。新勢力很難有還手之力。對于這樣一頭睡醒的雄獅,新勢力們決不能掉以輕心。
合資智駕摩拳擦掌
大眾只是傳統車企轉型智駕里的冰山一角。大眾之外,更多合資車企在摩拳擦掌。先來看幾個案例:
2023年11月3日,東風日產旗下啟辰VX6上市,其520Pro及520Max版本均搭載地平線征程?3計算平臺以及Mono 3單目視覺感知方案,可實現ICC全速域智能領航、ELKA緊急車道保持、LKA車道居中控制、TJA交通擁堵輔助等多項L2級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2018年,上汽通用旗下的Super Cruise引入中國。當時只是簡單的跟車功能,2022年升級之后可以實現自動變道。受高精地圖限制,目前依然只能在高速使用,功能上限也僅限于自動變道,也就是大家常說的LCC。
2023年底,奔馳上市了全新E級。智駕功能是亮點,其硬件包含了4個全景攝像頭、雙目立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可實現自動變道、自動遠離大車、自動駛入/駛離匝道(將于2024年交付)等功能。屬于基礎的L2領域。
搭載高階智駕系統的沃爾沃EX90計劃在今年推向市場。據說這套系統是沃爾沃旗下自己的軟件供應商提供,搭載Luminar激光雷達,以及英偉達 Orin-X芯片。
此外,EX90是沃爾沃首款面向消費者的搭載安全冗余車控系統的車型。可以在自動駕駛失效時接管車輛。
2024年初寶馬上市了最新款5系,新車在此前基礎的L2功能上帶來主動變動功能。
盡管速度很慢,但外資品牌并沒有坐以待斃,智駕大軍正在浩浩蕩蕩殺來。與國內車企相比,外資品牌在智駕系統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非常注重安全可靠性。
比如凱迪拉克的Super Cruise功能在開啟狀態下有太多的監測條件,它通過方向盤上方的紅外線發射器和轉向柱上方的攝像頭檢測駕駛員當前的視覺方向、雙眼狀態,判斷是否有分心,并且Super Cruise 也會在方向盤上設置壓力傳感器。
寶馬新5系在外后視鏡上加一個紅外攝像頭,通過監測駕駛員視線和頭部來完成變道,官方的說法是“實現控制自動變道”。
在跟車啟停路段,寶馬也設置了各種“障礙”,跟車功能只有系統在檢測到駕駛人員的視線是關注在路面上、并雙手輕扶方向盤,才能夠自動跟隨前車起步、停車。這套系統在行車過程中,會始終關注駕駛人員的狀態,在發現駕駛人員出現分心、疲勞等情況時,會通過圖像、聲音、震動等方式逐級發出警告,從而確保駕駛員全程“在環”。
有智駕供應商技術人員向《圓周智行》透露,新勢力和合資車企在推進智駕項目時看重點并一樣,新勢力更關注功能的先進性,而傳統車企更關注安全性和穩定性。
大疆車載負責人沈劭劼介紹,大眾與大疆的項目雙方磨合了6年之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眾對系統安全驗證各方面的要求非常高。通常開發一套智駕系統從0到1差不多2年左右時間,快的話可能1年就能搞定。
如果新勢力還沒有在傳統車企轉型之前占領用戶認知,外資品牌以更穩定可靠的產品力反撲很容易讓前者陷入被動。
磨刀不誤砍柴工
“別以為人家啥都不知道,人家信息現在透明著呢。”
上述人士表示,合資品牌在整個技術方向把握上與國內車企沒有信息差,之所有沒有出手,是在等最佳時機。有兩個因素值得關注,一方面智能駕駛技術目前還不成熟,另一方面智駕還沒有成為消費者的首要購車因素。
盡管落地的產品并不多,但外資品牌在智駕上的布局一點都不少。
2017年,奔馳投資了Momenta;2020年又和芯片巨頭英偉達達成合作,英偉達將為奔馳的下一代車型提供AI軟件架構,包括了自動駕駛軟件方案、智能座艙等;2022年,奔馳宣布與騰訊在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合作,以支持奔馳與英偉達在自動駕駛研發領域的合作開發;2023年,奔馳自研智駕系統上線。
一向被視為“老蝸牛”的豐田其實在2016年就已經涉足智駕領域。
2016年,豐田成立了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TRI),專注于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和機器人技術的研發。
2018年,豐田與愛信和電裝共同成立了“豐田研究院-高級開發”TRI-AD,重點發力自動駕駛。
2019年CES,豐田改裝雷克薩斯LS500自動駕駛車輛TRI-P4亮相;2020年,豐田智駕路線逐步清晰。技術開發,高精地圖和風險投資,三駕馬車并行;2021年,豐田收購Level IV,并投資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Momenta和Aurora。
此后,豐田投資了自動駕駛出行平臺Ridecell,并收購高精地圖公司CARMERA,Woven Planet還收購汽車操作系統公司Renovo Motors,還投資了風險投資基金UP.Partners。
2021年,豐田基于雷克薩斯LS展示了全新自動駕駛輔助系統TAD。2022年,豐田通過改進計劃將該功能量產上車。在高精度地圖條件下,支持高速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控制、自動變道和超車,并且允許駕駛員脫手駕駛。
而目前最新流出的消息是,豐田分別與華為,高通的計算平臺都展開了合作,均由其投資公司Momenta提供算法支持。準備大舉進攻智駕領域。
七年前,奧迪就在新一代奧迪A8上開發出了號稱全球第一款具備L3功能的量產車。但因為各種安全問題,一直到今天都沒有量產上車。
大眾與大疆的項目歷時6年,往前推大概是2018年,那時候新勢力連產品都沒有。
合資車企的覺醒讓國內自動駕駛們也聞風而動。除了大眾,大疆車載更大的野心是推動“油電同智”,給燃油車裝上輔助駕駛系統。
被傳牽手豐田之前,Momenta已經與通用,戴姆勒在海外展開合作。如果這些車企要在國內選擇供應商,Momenta顯然是一個繞不開的選項。
這幾天,有消息稱,元戎啟行拿下來奔馳smart車型定點,基于Orin-X負責感知模塊,年底量產,明年一季度上車。
輕舟智航也被爆出在與多家外資品牌接觸。
對外資品牌而言,還有一個被忽視的隱形優勢,新勢力一直依靠新用戶提供增量,而外資車企具有很高的用戶基礎和品牌忠誠度。其向智能電動切換時,這波消費群體依然會是主力軍。
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認為,在全國3.3億的汽車保有量中,合資占3億多。對于如此大規模的基盤用戶,合資車企都在琢磨如何加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的轉化率。上汽通用也曾表示,其新能源客戶40%來自基盤用戶。
“現在買合資品牌的人中,有62.2%的人還想買合資的電動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
新勢力和自主品牌憑借先發和本土優勢,取得了不錯的開局,但久經沙場的傳統車企絕不會輕易就能被降服。如果把智能駕駛比作一場長途賽跑,此前較長一段時間里,外資品牌都在修高速公路。而國內車企雖然起步早,但是走的都是崎嶇路段,如果外資品牌在高速公路上加速追趕,未來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圓周智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3464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