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 溫室效應等環保的社會活動從來就不是為了子孫后代,更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關于溫室效應、環保等議題的社會活動,本質上就是人類資源、利益再分配的一次博弈。
b: 碳稅及各種限制普通民眾獲得生存所需的保障的環保政策,是不平等的。減稅,給窮人免去碳稅,減少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讓這些給富人減免的稅收,成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的投資消費。讓富人承擔技術變革前期高昂成本,并獲得收益。
2019年汽車消費的大幅度降溫,跟國六、雙積分也有直接關系。碳稅是一種不合理的安排。減稅、緩稅才是促進汽車消費、技術升級的的有效措施。
4月16日,瑞典一個16歲的社會活動家家格雷塔·圖恩伯格(Greta Thunberg)周二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與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會晤時發表了講話。針對周一發生的巴黎圣母院火災,格雷塔呼吁政客們要用“大教堂式反思”來應對氣候變化。呼吁議員關注溫室效應,傾聽科學家的意見。在全球媒體報到里:這是個重磅的社會事件。
而在很多貧窮的老百姓看來,這是手握權利的議員們借助一個涉世未深孩子之手,尋求更多資源、利益分配的一場作秀。格雷塔談到“第六次大規模滅絕”、“肥沃土壤的侵蝕,雨林的砍伐,有毒的空氣污染,昆蟲和野生”、“北冰洋融化”這些話題是如同核恐嚇一樣的環境恐嚇。相關利益各方、借助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想要達成一項或多項諸如“燃油稅”、碳稅等等多的議題。
這些打著環保的名義進行的資源、利益分配政策,從來都不是為了解決所謂的“溫室效應”、“環境污染”問題。而且也無法解決溫室效應、環境問題。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會議所在地法國底層民眾強烈反對的燃油稅。按2013年9月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發布截至2011年人類累計排放二氧化碳8000億噸。由《201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估計出探明化石能源含碳約(1.3~1.4)*10的12次方噸。完全燃燒會排放約5萬億噸二氧化碳。約相當人類目前的排放總量的六倍。當前二氧化碳占空氣成分0.04%(體積分數),這當中約有40%是工業革命后人類排放的。也就是說即便化石能源完全排放完成,大氣二氧化碳含量不會達到0.1%。這樣的二氧化碳會造成多大的升溫,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
而完全排放這些二氧化碳,按當前能源消耗速度。最多134年后,所有探明儲量的化石能源都會消耗完成。到時候將會是溫室效應的最強時刻。碳稅,燃油稅真的能阻止或者減輕溫室效應嗎?完全沒有,每個正常人都會給出同樣的答案。人類消耗化石能源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許不到一百年就會消耗完成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儲量。即便頁巖油氣資源能夠使得儲量翻三倍。按照能源消耗增長速度,也許兩百年后。碳排放就達到了峰值,二氧化碳在大氣層的體積占比也不會超過千分之三。
那么既然,燃油稅碳稅根本無法解決溫室效應,法國為什么還要不顧黃背心的民怨運動,繼續需求更多的能源調節稅收呢?
那么,是不是溫室效應不可避免,我們就眼睜睜地看“環境恐嚇”中描述的場景“第六次大規模滅絕”的發生嗎?
當不是,所謂的溫室效應永遠不會發生,當前社會進行的能源革命,在未來數十年能將徹底解決能源、環境問題。我們必需停止“環境恐嚇”、碳稅等等行為。
先來看看什么是碳稅,carbon tax-碳稅是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它以環境保護為目的,希望通過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減緩全球變暖。碳稅通過對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稅來實現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或者這樣說吧,這是一場非?;亩愂眨且粓錾鐣洕茖W界的DDT,發明者同樣都獲得了諾貝爾獎。瑞士的化學家穆勒 (Paul Mueller) 發明合成了DDT (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 能夠有效地殺除蚊蟲、控制瘧疾蔓延,一時之間DDT功德無量,遍及全球.穆勒也因為DDT的發明于一九四八年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而碳稅的發明者2018年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諾德豪斯根據他的研究顯示:政策制定者根本就沒有準確的預計全球變暖所帶來的真正影響。他的DICE模型將經濟學,碳循環,氣候科學等一系列研究實現了對接,這就讓溫室效應和氣候變暖的成本和收益都可衡量,繼而采取措施放緩溫室效應。諾德豪斯認為,解決溫室效應的最有效辦法是在全球對所有國家征收碳稅。
殺蟲劑DDT的發明后來被證明是一場生化災難,碳稅以后將會被證明是一種不公平的錯誤稅負,對溫室效應也毫無用處。萬幸的是中國目前還沒有名義上碳稅。預計開征年份是2020年。
為什么說碳稅是一個錯誤的稅負?碳稅讓人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延緩溫室效應這個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但是,碳稅、溫室效應、環境問題等等都是人類資源、利用再分配的一個博弈,利用稅收對碳排放征稅,是非常不公平的。最直接的體現在法國燃油稅上,普通民眾冬天御寒、交通費用大增。而法國總統馬克龍、法國議會的議員每個人每天消耗幾倍、甚至幾十倍于普通民眾的能源。這樣的不公平導致了黃背心運動。
碳稅不只是不公平,而且對溫室氣體的減排毫無用處,僅僅延緩排放峰值到來。
能夠解決溫室效應、能源問題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太陽能利用,即當下進行圍繞太陽能利用而進行的能源革命。即技術進步解決溫室效應,能源環境問題。
當前的能源革命進行了數十年,這場變革中也有跟碳稅一樣不公平的政策。那就補貼。早年歐洲國家、及中國進行的光伏補貼、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跟溫室效應、環境問題一樣,也是人類對資源、利益再分配的社會活動。
光伏補貼、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存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其效果如何。而是公平問題。根據網絡數據統計某國進行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2009年到2020年總額超過4000億,而光伏補貼持續20年,按目前存量裝機近200GW計算2018年補貼額度計算,補貼15~20年也需要近1.5萬億的天量補貼財政。這些補貼都是通過向普通民眾收取的。因成本均攤的基數極大,征收的數額不明顯。并沒有導致法國黃背心運動一樣的民怨。但不代表這是公平的。普通民眾,尤其低收入的民眾雖然也能獲得環境收益。
低收入民眾能否不承擔這些額外的補貼成本?當然可以不承擔,本文提出一種“碳奢侈品”是解決溫室效應、能源問題的一方良藥。“碳奢侈品”,就是通過向高收入階層減稅,并促使他們將消費、投資更多放到光伏、新能源汽車等高成本能源上,隨著富人們在光伏、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消費增多,光伏、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成熟使得其消費成本大幅降低,普通民眾也可以消費得起。那么化石能源將失去了價值,溫室效應、環境問題也相應得到徹底解決。
什么是“碳奢侈品”呢?碳奢侈品是一類價格高于傳統能源的非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費總稱。其實碳奢侈品,一點都不奢侈。比如光伏電池,按照目前市場價格,如果有足夠多的資金投入,5~8年后,光伏電池的投資還有超出銀行存款收益的可能。之所以,叫奢侈品。是因為這些碳奢侈品是定向給富人、有錢人準備。與普通民眾、窮人無關。
如果說碳稅、燃油稅和光伏補貼、新能源消費補貼是在做減法。那么“碳奢侈品”就是在乘法,一種增加社會財富的資源、利用再分配。為了讓自媒體上的讀者更能明白“碳奢侈品”是怎么做乘法增加社會財富的。下面舉例說明。
甲某是一個高收入者,年收入在24萬,月均繳納個稅910元,年繳納10920元。他家屋頂可以安裝光伏10萬元投資。所有投資直接抵扣個稅專項扣除,月均繳納個稅110元,年繳納1320元。節約了9600元個稅。當10萬光伏投資5~8年內回收成本,再通過發電量征收個人所得稅,在第5~16年內可以把免除的個稅回收回來。這是做乘法的稅收減免。(如果甲某年收入只有12萬,則可以將減稅期限改為兩年)
減免企業所得,和減免個人所得也是一樣的。相當于利用減稅,暫緩稅收,讓高收入者、盈利能力較好的企業將富余的錢投入到光伏建設中,促使光伏產業市場化,光伏技術更成熟,光伏發電成本更低。
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促進跟光伏不一樣,如果在新能源汽車的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減免,將無法通過稅收延緩,再次征稅。可是這樣的政策,仍是對國家、政府、企業、個人和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都是多贏局面。下面仍將通過舉例說明。
甲某是一個年收入12萬的普通工薪階層,月繳納個稅在36~110元間。如果甲某購買了一輛12萬的免購置稅、免費牌照的新能源汽車。并相應地享有12萬的個人所得稅收扣除額度。為期兩年,兩年內甲某繳納個稅為零。但是甲某相應地增加了消費,政府可以從其他稅收收回一定稅款。國家可以進行產業升級并減少石油進口,企業能夠生產更多新能源汽車。個人的生活品質會更好。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成本降低,購置稅、牌照、個稅逐漸恢復。也許不到十年,政府的稅收會更多。(這樣的減稅、稅收政策的公平得到保障,不會出現騙保補的行為)
我們知道,2020年后,中國的光伏、新能源消費補貼將完全退出。將依靠碳交易、雙積分的市場、行政行為促使行業發展。但“碳奢侈品”的作用要優于“碳交易、雙積分”?!疤忌莩奁贰睉撟鳛橐环N新的政策,填補貼退出后的空白。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LY說新能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055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