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領域,自主品牌還是有很大機會可以戰勝合資品牌的,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相對于燃油驅動系統的復雜程度,純電動汽車或者插電混動汽車,整體的技術門檻相對于較低,三電技術的突破,很多也都是控制芯片技術的突破,電池儲能技術的突破也是行業的難題。這也是為什么國內很多自主品牌選擇新能源車型作為彎道超車的主要原因。
當下,不管是插電混動市場,還是純電市場,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都是來自于自主品牌,絕大多數消費者已經開始接受并且認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例如,比亞迪、吉利新能源、廣汽新能源等,市場口碑都是不錯的。
根據2019年3月乘聯會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車型中,比亞迪唐排名第四,要知道,唐DM這款車型的終端也在30萬上下了,到了這個價位,銷量依然可以進前五,足以見得,現在自主品牌的新能源產品綜合競爭力已經是很不錯了。
同時,4月,吉利新能源和廣汽新能源相繼推出了旗下首款純電動轎車幾何A和Aion S,從前期收到的訂單可以看出,綜合產品競爭力還是很強的。
前幾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業務,能夠獲得這么大的發展, 肯定是離不開地方和國家的大力扶持。雖然補貼會慢慢退坡,但可以預見的是,國家和地方肯定會在其他方面繼續大力支持自主品牌,例如,新能源汽車創新類基金支持,各類建設項目審批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等。
不論是前期的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的布局,還是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扶持,外資品牌入場之后,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肯定是可以抗住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情報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118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