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日前,第一電動網推出系列報道“調查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主義”,在業界激起強烈反響。政府官員、專家、從業人員熱議地方保護的問題,并提出建議意見。第一電動網戰略顧問、整合營銷專家、紅嶺資本副總經理王豐斌先生,特別撰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參與此話題的討論,歡迎發文至:content@d1ev.com
【第一電動網】(專欄作家 王豐斌)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在享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福利的時候,其實誰都明白,在“深水區”幾乎沒什么大的變化。比如,地方保護主義依然潛伏在那里,時不時地露露頭。還有兩個月,三年前推出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即將到了一個需要評估盤點的關鍵時刻,第一電動網做了一件立功立德的事——重磅推出“調查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主義”系列報道。(點擊進入:調查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主義)
這些報道讀來頗生感慨,鼓勵新能源汽車乃國家戰略,但是,筆者以為,2013至2015 的鼓勵推廣政策已經宣告流產。不僅累計50萬輛的推廣目標遠難達成,88個試點推廣城市中,還有些地方采取“鴕鳥政策”——至今未拿出地方配套落地方案,多數城市在2015年最后階段才拿出推進辦法。更加讓消費者和廠家瞠目的是,這些先后出籠的地方配套政策方案演變成為一場地方保護主義的奇葩秀,原本全國一盤棋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淪為畸形的、失衡的、利益割據的博弈,新能源汽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地雷陣”,無論李克強總理怎么大力呼吁推進,有關部門的政策思維如果不迅速調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景堪憂。
新能源汽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地雷陣”
讓改變發生!如何改變則需要一場深入的反思和檢討。筆者以為,有兩個問題或視角需要認真思考。
第一,破除地方保護是改革攻堅戰中的一項價值命題,但是,地方保護主義又與政府管理體制緊密相關,像財稅機制、政績考核、地方利益邏輯等都很難短時期一一梳理清楚,所以,地方保護沖動仍然具有現實的、事實層面的必然性。那么,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思維要充分考慮到現實環境因素,是要走進“地雷陣”,還是繞開“地雷陣”,這是政策設計的很重要的起點。讓地方來參與利益博弈、自行制定落地補貼政策必然導致地方保護各自為戰違背市場經濟原則的鬧劇。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新能源汽車產品價格的高低對消費者很重要,但是,各地價格不一、綜合服務不齊備、優惠待遇不平等這才是最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熟的關鍵要素。所以,拋開“試點”思維,維護市場全局性的公平開放是最重要的。
第二,評估公共政策有很多標準維度,比如公平公正效率效果,筆者想強調的是,政策的回應、反饋和追責機制更不能缺失,否則一切都是變成了“打游戲”,成敗輸贏大家一笑了之。比如,關于取消地方補貼的呼聲早已有之,很多地方的“地補”包著糖衣卻危害大局,種種亂象幾乎是行業里人人皆知的事情,為何無人回應;有些試點城市明目張膽倒行逆施,有沒有監管部門站出來,試點城市承諾的推廣數量不達標、甚至完全不作為,誰來追責如何追責?這些問題不被認真思考和應對,地方保護的各種表演就必然會持續。某種意義上講,改革開放30余年,地方保護已經在很多領域還有點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畢竟,市場經濟熏陶浸染了這么多年。但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卻成了地方保護的重災區,無所顧忌赤裸裸的設卡尋租排他,各種奇葩似的亂象滋生,不能不說與反饋追責機制的缺位相關。
跛腳的政策必然帶來失衡的市場,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國家戰略需要健全的政策新思維。期待第一電動網的這組報道能敲響一次大家能聽得到的警鐘。
作者王豐斌為第一電動網戰略顧問、整合營銷專家、紅嶺資本副總經理
作者:王豐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4065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