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車電分離”已成為當下政策的鼓勵方向之一。去年6月份,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在《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中指出,要推廣新能源車電池租賃、換電等車電分離的消費方式,以降低用戶購車成本。今年4月份,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對采取“換電”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執行30萬元限價要求。
政策中定義的“車電分離”模式,抑或“換電模式”的整體思路,是通過借鑒在網約車、出租車、公交車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換電模式和應用經驗,鼓勵企業開發面向私人用戶的充換電結合、電池配置靈活、續航里程長短兼顧的新能源產品。
近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國在公開場合提到,“電池箱就要規范統一,要有國家標準,對電池同樣也要提出標準化的要求”。這又引發行業的討論:換電模式究竟是該統一標準,還是走個性化路線?實際上,換電模式在當下的推廣中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不同的市場參與者各自有著不同的看法,甚至觀點完全相反。
在8月12日舉辦的中國藍皮書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創新中心主任殷成良在“新基建時代:充電樁或換電模式”分論壇上表示,換電模式就像當年PC行業發展“兼容機”模式一樣,當年IBM由于推廣兼容機確立了技術標準、降低了個人電腦成本,但IBM的個人PC業務卻開始衰落,并被英特爾和微軟等硬件軟件供應商超越。而現在的汽車主機廠選擇換電模式,也可能會面臨類似的困境。
殷成良進一步解釋稱,由于目前汽車行業是“整車為王”的邏輯,整車廠要掌控一切,包括市場、資源等以最大限度讓自己說了算,然后確保最大商業利益的獲取。但隨著電池箱要求統一,換電模式帶來的是,電動汽車的整車控制器、電池管理系統等將像當時的英特爾和微軟一樣占領新的話語權,而主機廠話語權將變弱,品牌與個性化將因為統一配套架構而弱化,這個時候主機廠選擇換電模式就相當于與IMB一樣給自己挖了個“坑”。
在整車為王邏輯的前提下,換電模式真的在產品上行得通嗎?就此問題,來自電動汽車企業代表、充電樁行業代表、換充服務平臺代表、以及能源行業投資者等各方代表發表了不同的觀點。
“商業模式不存在,但在局部市場有生命力”
國網電動副總經理闕詩豐直截了當地認為,換電商業模式并不存在。他表示:“手機已經算是在功能上高度趨同了,但為什么手機電池不能統一呢?因為它的內部架構要求它把空間利用到極致,每一款電池一定適用于最適合自己品牌的手機,所以大家不能一樣。”
闕詩豐表示,雖然車就是四個轱轆、一個底盤加一個車架子,但為什么這么多年來會有這么多紛繁復雜的車型出現,而沒有進行統一?正是因為人類一直在追求個性化,只要有個性化需求存在,它就不可能在根本上形成所謂完全的統一性。
但在他看來,換電也存在一定的通用性,比如說在網約車、出租車領域,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面如果做換電的趨同,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可以探討。但如果說在一個大類別里,想它完全趨同這個太難。
萬幫新能源/星星充電樁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磊的觀點則更為絕對。在他看來,換電商業模式不但不可能也不可行。相關信息顯示,星星充電樁目前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研發制造,該公司是國內主流電動汽車充電樁運營商。
王磊給出了兩點理由:第一,不同價位的車互相換電讓他無法接受,“買了奔馳EQC要怎么去跟比亞迪的秦換電池?”第二,對于B端用戶而言,為了降低成本換電可能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對于C端用戶而言充電樁則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中國電動汽車如果要走向成功,我們的C端用戶一定是占到90%以上。怎么樣解決90%C端用戶的充電需求?這些客戶有多少會認同我要天天去換電呢?如果我家里面能解決充電,能幫他安裝充電樁,這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嗎?”王磊表示。
同時,王磊注意到了一個現象,即現在家用充電樁安裝率在降低。這意味著,現在大家已經不是家里不安裝充電樁就不能買電動汽車了的思想了,而是即使家里安裝不了充電樁也會買電動汽車,因為家里小區旁邊有快充樁。
“換電商業模式需要長遠看待”
奧動新能源高級副總裁楊燁贊同了闕詩豐“換電商業模式并非絕對沒有市場”的觀點。在她看來,目前換電模式商業化的突破口是就是奧動現在正在做的——在出租車、網約車、物流車這些城市化用車上率先嘗鮮。
但作為新能源服務商,楊燁并不僅希望電動車在小范圍內行駛,而是要開得更遠。相關信息顯示,奧動是國內率先嘗試換電模式的企業,其主要合作客戶為北汽新能源,在未來五年之內奧動計劃在全國擬建5000座換電站。因此她表示,希望主機廠能作出改變拋開“整車為王”的思想。“主機廠做好它的品牌化、服務化、網聯化、智能化,然后把真正的能源動力這塊交給電池公司。”楊燁表示。
蔚來汽車是國內較早布局換電站的車企,其致力于通過快速換電的方式彌補插電時間長的問題。在蔚來汽車能源副總裁沈斐看來,換電商業模式或許現在看不太可能,但以后卻是有可能的。
沈斐表示,汽車的底盤高度、軸距、輪距都不一樣,怎么可能去把電池統一起來?就算能夠統一,在5到15年的維度里,車BMS(電池管理系統)跟軟件要進行很好協調控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他也提出,如果今后隨著電池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電池能變成很小的魔方的話,為什么大家不愿意去把它做成標準化的電池呢?“這些問題我覺得需要這個過程中的所有人一起去努力。”沈斐說,目前蔚來汽車第一個車電分離的用戶已經上牌了,他當時只買了裸車沒有買電池,現在它上牌車貸保險等等流程已經走完了。“這件事情看起來好像剛剛發生的事情,實際上我們為此堅持了五年。”沈斐表示,如果有志于此的企業從現在開始努力未必五年、十年以后就做不成功這件事情,有些問題從現在看幾乎沒有可能。
“你們都是屁股決定腦袋。”新能源行業投資者張利認為,換電模式的商業化是一個順勢而為的東西。張利是凱輝智慧能源基金的合伙人,在私募股權投資和資產管理領域擁有15年的經驗。“一個地方究竟是充電還是換電取決于周圍的用戶,到最后就是資本的效率。如果說這件事情有價值就做,如果沒有,短期之內就不應該做。”張利表示。在她看來,如果IBM大規模持有微軟的股份、英特爾的股份,IBM仍然會存在,不會被取代。
“你會像水一樣滲透每一家企業,從每個地方吸取到養分,從每一個市場里拿到你該賺的錢,為這個行業來服務。隨著行業發展,你順著它的潮流你慢慢從里面賺到自己該賺到的部分。”張利說。在她看來,看似對自己有直接致命危險的事物,會隨著投資多樣化、業務多樣化為自己帶來新的、甚至更多盈利機會與可能。
來源:經濟觀察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3237
以上內容轉載自經濟觀察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