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很多車企的利潤看上去不錯,但表現其實并不出彩——華晨汽車就是最好的例子。日前,華晨汽車正式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華晨中國今年上半年營收14.5億元,同比下降23.85%;凈利潤40.45億元,同比增長25.24%。
營收下降、利潤上升,這當然得益于華晨寶馬的貢獻。不過,華晨和寶馬的股比將要發生變化,自主品牌發展不力的華晨汽車,還能抱著寶馬的大腿多久呢?華晨寶馬貢獻43.83億純利
華晨寶馬對于華晨集團的貢獻到底有多大?官方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晨寶馬對華晨中國貢獻的未經審核純利達到43.8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5.52億元增長23. 4%。
上半年因為疫情的關系,中國車市一片愁云慘霧,但以寶馬為代表的豪華品牌依然高歌猛進,這給了華晨集團的營收和利潤貢獻不小。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晨寶馬銷售新車26.2萬輛,基本和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如果去掉從華晨寶馬獲得的利潤分成,華晨中國今年上半年其它板塊總體虧損達到3.38億元。顯然,我們可以說,寶馬已經成為華晨集團的一塊遮羞布。
債務危機遲遲未能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從今年8月上旬開始,華晨集團旗下多只債券出現價格暴跌,償債壓力倍增。據稱,截至2020年3月末,華晨中國負債總額1226.75億元,其中短期債務規模較大。對于這負債,我們從華晨集團的財報中也能發現端倪。
華晨中國的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晨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4.5億元,而其未償還短期銀行借款為66.5億元,這部分必須在2021年6月29日之前償還;另外,華晨中國的長期借款中也有1.47億元將在一年內到期,即華晨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的債務近68億元,這個數字是當前華晨現金及等價物的兩倍。
不過,華晨中國表示,為改善流動資金,集團將定期監察營收賬款和存貨的周轉率。此前,華晨汽車還曾表示將通過轉讓華晨中國的股權、清欠盤活、銷售回款和應收賬款等幾種方式回籠資金,以保證華晨債券2021年3月份之前的剛性兌付沒有問題。不過,華晨汽車的態度固然值得贊許,但集團資金周轉不靈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兩年緩沖期之后怎么辦
車友頭條注意到,2018年10月11日,華晨中國汽車發布公告出售華晨寶馬之25%股權。華晨汽車稱,2018年4月,中國政府宣布將放寬中國汽車業外國擁有權限制(即外國投資者據此不得擁有汽車制造公司50%以上之權益)并將于2022年開放中國乘用車市場。鑒于上述進展及背景,寶馬以向沈陽金杯汽車收購華晨寶馬汽車之25%股權,使于交割后(預期將不遲于2022年進行),華晨寶馬汽車將分別由沈陽金杯汽車及寶馬實益擁有25%及75%。當時,華晨汽車的此舉曾經引發行業劇烈反響。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截至到目前,華晨是唯一一個愿意降低股比的合資車企。這兩年來大眾、奔馳也曾經蠢蠢欲動,試圖擴大在華合資公司的股比,但都沒有如愿。這樣看來,當初華晨汽車的吃螃蟹反而成為了另類。
兩年之后,華晨汽車從華晨寶馬獲得的利潤將會大幅減少。在此之前,華晨需要找到自己的贏利點。就目前的布局來看,華晨集團的主要業務還有華晨中華品牌以及商用車華晨雷諾,不過,這兩者目前很難讓人看到希望。
有數據稱,華晨中華2020整整半年的銷量僅僅只有3186輛,今年上半年也沒有發布任何新車型。而車友頭條此前也曾經報道,8月份起華晨中華的工廠已經輪流放假。顯然,如今的華晨中華汽車已經難當“中華”之名。或許,華晨汽車的最大失誤,還在于靠在寶馬這棵大樹身邊的時間太久,已經忘記了如何發展自己的品牌。一句話,華晨集團的未來,并不是財報上顯示的那么亮眼。
來源:車友頭條
作者:彭科峰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4396
以上內容轉載自車友頭條,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