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徐昊)訊,乘聯會10月13日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9月銷量1.13萬輛,較8月的1.18萬輛同比微降約4%。
“特斯拉在第三季度末采取了主動控制訂單的措施,因為在10月1日,特斯拉推出了價格相對更低的產品。”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在這樣的產品戰略下,特斯拉需要減少因短期之內降價給消費者帶來的影響。
國慶長假第一天,特斯拉中國官宣,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后售價降至24.99萬元。“現在提車時間大概在兩到四周,甚至更快。”官降一周后,特斯拉北京華貿店內,一位店員介紹稱,“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車型已經排產,已有消費者提到了新車型。”
時隔不到兩周,10月13日,特斯拉Model S也宣布降價。據特斯拉中國官網消息,特斯拉Model S長續航版和高性能版均降價人民幣2.3萬元,當前起售價分別為73.39萬元和83.39萬元。
電池國產化成本降低
特斯拉10月1日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自即日起,中國制造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后售價由27.1550萬元調價為24.99萬元,較上次調價后下降了2.165萬元;中國制造Model 3長續航后輪驅動版補貼后售價由34.405萬元調價為30.99萬元,下調了3.415萬元。
新款標準續航Model 3將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為寧德時代生產,而長續航后輪驅動版仍采用三元鋰電池。上述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十一假期Model 3的銷售情況十分火爆,但他特別強調表示,“價格不是隨便調整的,而是因為電池國產化,成本降低,特斯拉希望能夠快速回饋給消費者。”
特斯拉“猝不及防”的降價讓不少剛剛提車的車主感到被“割韭菜”。自2019年Model3上市以來,特斯拉進行過多次調價。 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在微博上解釋稱,公司內部只有極少數參與價格測算的人知道價格的變化,也有不少員工甚至剛提車就降價了。
對于剛剛提車的車主,特斯拉回應稱,將針對符合7天“信心保障計劃”內的車主,贈送3年免費超充使用權益作為補償。
值得注意的是,據上述銷售人員透露,在剛剛降價的時候,特斯拉交付給消費者的部分產品為配備三元鋰電池的庫存車,但數量較少。“降價已經過去快十天了,庫存車的數量本身就很小,現在提到的車基本上就都是磷酸鐵鋰版的。”
銷售人員在介紹新版電池的情況時,也在極力打消記者的顧慮。“更新后的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電池數量比之前的多,續航里程也有了20公里以上的提升。盡管因為國產后降價了,但質量依然可以得到保證。”上述銷售人員表示。
行業人士普遍認為,Model 3的售價依然有下探空間。“特斯拉的規模量在快速提升,必然帶來單車成本的下降,進而帶來定價的調整。如果不改變利潤率,自然就要調整價格。”崔東樹分析指出,“今后特斯拉可能會繼續降價,因為其核心就是以高性價比替代燃油車。”
自主新能源品牌尚無應對手段
事實上,今年以來特斯拉在價格調整上動作頻頻。4月24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和長續航版售價分別上漲4500元和5000元,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后售價為30.355萬元,長續航版為34.405萬元。
隨后于5月1日,特斯拉又對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價格進行調整,補貼后價格降至27.155萬,長續航版本不降價;5月27日,針對在華銷售的進口車型Model S與Model X基礎價格進行下調,調整金額為下降2.9萬元,同時超充實行按照使用計費的原則。
對于5月的這次降價,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曾表示,特斯拉標準版一旦價格下降再享受補貼,將直接打擊20到40萬元售價的國產車。“你只需要換位想一下,如果你是特斯拉,你接下來會如何對策和定價,就知道什么叫滅頂之災了。”
正如李想所說,Model 3價格下探將對國產新能源品牌造成直接沖擊。其中,同等價格區間的國產新能源轎車包括了比亞迪漢、小鵬P7等熱賣車型。對于Model 3的降價,國產新能源車企也頗感無奈,只能被動應對。一位小鵬汽車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影響大概在一個月之后能顯現出來,不過小鵬現在還沒有終端降價的規劃。”
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則表示,“Model 3降價不會對比亞迪漢造成影響,兩款車型的定位還是有區別的。”
一位在9月購買了小鵬P7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其在選擇小鵬P7時的預算在30萬以內,“安裝自動駕駛功能后,小鵬P7的性價比更高一些,Model 3就超出預算了。但如果沒有買小鵬P7的話,我也會考慮降價后的Model 3。”
這兩款車型對于Model 3最明顯的優勢在于續航里程,比亞迪漢的續航里程為550km-605km,小鵬P7的續航里程為586km-706km。而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續航里程僅有468公里。
但對于這樣的差別,特斯拉的銷售人員解釋道,“續航里程低已不再是Model 3的劣勢了。因為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已經遍布全國,充電非常方便。像在北京的V3超級充電樁,最快在15分鐘就能補充250公里續航里程所需的電量,完全不用有里程焦慮。”
來源:財聯社記者
作者:徐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9404
以上內容轉載自財聯社記者,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