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恢復盈利
德國大眾集團29日發布財報,根據財報顯示,大眾集團第三季度稅后利潤27.5億歐元,同比減少18.7%。雖然疫情流行影響全球銷量整體下滑情況下,大眾依然恢復了盈利,今年第二季度巨額虧損之后,但三季度仍較去年同期減少31%。
產量上,第三季度大眾集團新車產量244.5萬輛,同比減少4.2%;新車交付量261.2萬輛,同比減少1.1%;集團收入593.6億歐元,同比減少3.4%。總的來說,雖然大眾今年的營業利潤較上一年嚴重下降,但不至于出現虧損的局面。
大眾集團董事會成員Frank Witter表示,今年前9個月,大眾集團業務持續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在充滿挑戰的情況下,大眾集團在第三季度不僅恢復盈利,還在發展電動車和增強數字化能力方面取得進展,并為未來投資保留了必要的財務空間。
具體來說,第三季度,大眾集團特殊項目營業利潤為32億歐元,比起去年同期的48億元相對較低,但對比第二季度的嚴重虧損已有明顯改善。而營業總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4%,如果沒有疫情影響,整體水平應該處于上升趨勢。
大眾集團表示,第三季度能夠扭虧為贏,中國作為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中國市場銷量的持續復蘇,中國是推動汽車市場持續復蘇的主要動力。同時,大眾集團在華汽車產量已從第二季度開始恢復增長,而第三季度在華新車交付量同比增長3%,但同期大眾全球銷量同比下降了1.1%。可見,中國市場對于國際汽車企業的發展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對于第三季度扭虧為盈的局面,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集團目前的復蘇態勢符合預期。如無突發情況,集團今年的表現將領先于市場整體水平。馮思翰繼續補充道:“第三季度,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同比持續穩步增長,這堅定了我們對集團長遠發展的信心。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仍然在中國全力推進電動化戰略。
合資公司積極“補短”
雖然第三季度大眾集團扭虧為盈,而且作為整體來說,中國的消費市場是大眾利潤的關鍵,但根據乘聯會發布的9月份廠商銷量排行上面來看,在上榜的前15名車企里,均呈現上漲趨勢,唯有上汽大眾銷量160502輛,距去年同期的175383輛,同比下降8.5%。
對此問題,中車網聯系到資深分析師任萬付,他表示:“主要原因是上汽大眾多年的領先讓其產生了惰性,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這種缺陷在車市下滑的大背景下被放大,車市轉好后下滑的慣性仍然存在,而之前的高基數造成現在同比下降也是一部分原因。
接連發生的負面事件也對上汽大眾的汽車造成不良影響,此前因為帕薩特“A柱門”事件成為導火索,蔓延至其他車型,消費者對上汽大眾的產品品質產生了質疑。其次,在國內眾多車企逐步由“以產定銷”向“以銷定產”轉變時,上汽大眾依舊抱著老方法,與經銷商的矛盾爆發。
而兄弟單位一汽大眾用探岳補齊了SUV短板后完成兩條腿走路的姿勢,搶奪了上汽大眾的份額,據數據顯示,今年到目前為止,探岳以總銷量12.5萬輛一舉超越途岳,以七千輛的差距直指途觀。再加上疫情過后,日系重新崛起,上汽大眾的市場份額被進一步壓縮。
隨后,上汽大眾在未來轉型方面也做出了態度。首先,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對于車企轉型尤為重視,從汽車制造商變為汽車出行公司和汽車科技公司。對此,在10月29日,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市場戰略與規劃負責人張嵐對大眾汽車集團在未來出行方面的探索進行了演講。
張嵐表示,在未來出行上,既有綠色出行,也有共享出行,輔以私家車出行,而在出行的車輛選擇上應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同時伴隨著新興科技技術的出現。大眾汽車集團計劃采用以人和出行需求為核心的新研究方法。
作為轉型中的大眾汽車集團,張嵐還表示大眾汽車提供的不僅僅是交通工具,同時還將提供行駛過程中的多種服務,“更便捷”、“更舒適”、“更經濟”、“更高效” 的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 要實現未來的大出行,張嵐表示僅僅依靠單一主機廠或單個技術公司遠遠不夠,必須將行業內全產業鏈上各企業的優勢資源結合起來。
來源:中車網
作者:顧志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0868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車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