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跑贏一年兩年,或許只是一次偶然,但是,如果連續15年,長期位居車企銷售冠軍,那就不僅僅是偶然。
1月7日晚間,上汽集團(600104)發布年報:以銷量560萬輛繼續領跑國內車市。除了領跑第二名近200萬輛,打贏十三五收官之戰同時,年報透露出另一信息是:上汽集團已經連續十五年保持國內第一。這意味著,在過去的15年,雖然上汽集團人士交替,歷經兩任董事長,但仍保持了第一的位置。
而從年報上看:除了銷量第一,可圈可點的是,上汽集團在自主品牌比例、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都創造了新高,2020年,上汽自主品牌銷售260萬輛,在總銷量中占比達到46.4%;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2萬輛,同比增長73.4%;海外市場銷售39萬輛,實現全面領跑。
成為國內領先,全球有競爭力的企業,與跨國巨頭平起平坐,是每一個自主品牌車企的夢想。然而,懷揣的夢想到落地的現實,需要走過漫長的道路,特別在車企陷入微增長,車市集中度增加,大量新車企涌出也有不斷被淘汰的這樣一個歷史變局期,穩當車市“常勝將軍”,上汽集團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值得總結更值得借鑒。
現實:2020年上汽自主品牌以260萬輛的成績,在總銷量中占比達到46.4%。
中國汽車市場一騎絕塵,早已是產銷全球第一。但自主品牌占比,一直是很多車企,特別是以合資合作為起家的“國字輩”車企的心頭之痛。
2020年上汽自主品牌以260萬輛的成績,在總銷量中占比達到46.4%。上汽“自主品牌陣營”主要有:榮威、MG、R汽車、大通、躍進、五菱、寶駿、紅巖、申沃組成。
榮威和MG是上汽自主品牌的當家花旦,R汽車是上汽自主品牌往上的標簽。上汽榮威2020年12月銷量近5萬輛,同比增長近11%,環比增長超36%。而MG品牌全年累計銷量超31萬輛,逆勢大漲21.3%。
愉觀車市認為,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車能夠站穩市場,形成榮威和MG雙品牌錯位競爭,R汽車主打高端的完善的品牌布局,與其一路走來的定位和在此過程中不斷加碼技術打造技術壁壘的策略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在自主品牌乘用車的打造上,上汽集團從一開始就高舉高打,首款數字轎車350、首款智能SUV榮威RX5開創了智能汽車的先河。在執行過程中,上汽集團還不斷加碼投入,“十三五”期間,上汽集團投入近600億元。
目前,在上海、南京和英國倫敦設立技術中心,開展自主品牌乘用車、商用車的產品研發;在上海、加州硅谷、以色列特拉維夫設立創新中心,開展前瞻技術研究;形成了一支8000人左右的自主開發技術隊伍;重點在新能源三電系統、純電專屬架構、智能網聯等核心技術領域進行攻關。
上汽集團自主品牌可圈可點的還有從無到有開創的商用車市場。從無到有一手打造的上汽大通,連續多年創造下大通速度。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上汽大通MAXUS不僅取得了全年總銷量同比增長17.16%的成績,更在海外市場節節開花,全年海外總銷量達3.19萬輛(含海外KD臺套出口),整車銷量同比增幅達16.92%,同時上汽大通MAXUS遠銷48個國家與地區,海外累計銷量已超過9萬臺,形成了澳新、美洲、歐洲、東盟、中東等五大核心市場。
而上汽集團在商用車上經過全面整合,也填補了上汽集團在商用車上的短板,并通過整合旗下商用車業務,使得上汽集團從一家乘用車企業,轉而成為“乘商并舉”的車企。
五菱汽車和寶駿汽車,更是在2020年,抓住機會,化解了汽車消費升級帶來的“成長的煩惱”,除了成為上汽自主品牌銷量之冠,銷售超過160萬輛,同時是實現了五菱寶駿兩大品牌和傳統燃料新能源汽車的雙豐收,且不斷打造爆款車型。首創“大四座”概念的五菱凱捷上市兩月銷售達2.25萬輛,累計訂單超5萬輛,而在新能源市場,宏光MINIEV累計銷售超過12.76萬輛,連續3個月蟬聯新能源銷冠,占有率達43%,是國內唯一一款可以與特斯拉在銷量上抗衡的新能源車型。
現實:2020年,上汽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2萬輛,同比增長73.4%;增速大幅跑贏行業,奪取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冠軍。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這“新四化”是汽車行業都在追逐的夢想。早在6年前,上汽集團現任董事長陳虹上任之初,就提出“新四化”概念,在上汽集團在新四化上的布局不僅早而且準,但是,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外部勢力的涌入,所謂的新造車勢力,正在挑戰向上汽集團這樣的額老牌車企,未來誰主沉浮?實際上就在比誰跑得更快。
在新能源產品上,上汽集團強的不僅僅是銷量,還有對新能源汽車未來整體性布局以及上下產業鏈的全面規劃。在新能源領域,上汽堅持“純電、插電、燃料電池電池”三條技術路線全面推進,已累計投入數百億元,形成近千人的自主研發團隊,在自主掌控“電池、電驅、電控”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推出了30余款整車產品。
十四五期間,上汽計劃再投放近百款新能源產品,其中包括近60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
上汽新能源產品的觸角還深入到海外市場。9月份,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正式上市,功率、功率密度和低溫啟動等各項技術指標。作為全球行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多品種燃料電池車商業化落地的企業,上汽燃料電池車商業化運營總里程已經接近500萬公里。
在智能化網聯上,早在2016年,上汽就瞄準趨勢與阿里合作推出斑馬智能行車系統,首創互聯網汽車新品類,累計銷量超過200萬輛。至十三五期末,上汽已建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網絡安全和軟件中心五大創新中心,積極布局傳感器、芯片、域控制器等核心硬件,為汽車構建“智慧大腦”,全面提升“智算、智艙、智駕、智聯”四大領域的自主掌控力和用戶體驗。“5G+L4(特定場景下自動駕駛)”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港實現準商業化運營,完成年度2萬標箱運輸任務,加快助力洋山港建設成為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智能港口;
上汽集團共享化平臺,也已經全面覆蓋,享道出行業務全面覆蓋網約車、企業用車、個人租車和出租車,完成超3億元A輪戰略融資,由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共同投資。
現實:上汽集團自主品牌MG和MAXUS在歐洲發達國家銷量突破4萬輛,集團海外總體銷量創出39萬輛新紀錄,在疫情之下克服重重困難逆勢增長11.3%,超過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三分之一,連續五年排名國內行業第一。
進入全球市場是中國車企的夢,但有多少車企只能徘徊在門外,或者只能中東拉美等國家小打小鬧,不過,上汽集團的海外市場,已經遍及在英國、荷蘭、挪威、丹麥、法國、德國等歐洲發達國家。海外每賣出3輛中國車中就有1輛來自上汽。
上汽集團的產品和服務之所以能進入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打造近810個海外營銷服務網點,培育發展9個“規模級”海外區域市場,能在發達國家市場站穩,與其堅持的海外戰略有關。
上汽在海外市場樹立區域營銷服務中心,和海外營銷服務網點,以能快速響應當地客戶需。在很多發達國家市場,自主品牌MG和Maxus,與當地主流車型競爭,全年整車銷量超過4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占六成。
也是因為堅持在海外樹立口碑。依托集團強大的保障能力,以產品為載體,將上汽的服務體系輸出,進而將上汽的口碑傳到世界各地。
下一個五年,情懷看智己
在上汽集團發布的規劃中,下一個五年計劃——“十四五”期間,將進入全球前五。而愉觀車市認為,下一個五年,是上汽集團進入收獲期的五年。自主品牌的陣營能否再擴大一點,產品的競爭力是否能再上個臺階,在“新四化”產品上能否繼續實現領跑,能否在海外市場再擴大,在共享經濟上能否實現規模和利潤的共進,這些是下一個目標,也是考驗實力的數據。
此外,上汽集團下一輪還有個看點是智己汽車。2020年年底上汽、阿里和張江高科聯手打造的百億規模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智己汽車高端品牌,未來,將圍繞用戶出行新需求,在續航能力、電池安全、沉浸式自動駕駛、全新人車交互、內容分享等方面打造極致智能體驗,進一步提升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車高端化。
智己汽車的誕生背景是“國家隊”車企普遍實現高端化的關鍵時刻,當然,上汽集團在前15年的積累和底氣,也是智己汽車能否成功的關鍵,但是,愉觀車市認為,在高端化品牌的打造上,中國車企仍還不能松懈,仍要走一段漫長的路。這個情懷相對于之前的十五年,能否實現,又是一次新的考驗。
來源:愉觀車市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5898
以上內容轉載自愉觀車市,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