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汽車人”苦不堪言,另一邊則瘋狂的野蠻人也正在躍躍欲試,一場汽車行業的圍城正在上演。
“近幾年的汽車行業變了,大家都沒有了往日的激情,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疲憊,是抱怨,是看不到未來的迷茫。”每當和同行聊起汽車行業的現狀,大家對當下的處境均頗為焦慮,眼花繚亂的“智能汽車”令人摸不著頭腦,日漸下滑的市場表現也讓人心急如焚……
標榜先進成了不少企業掩蓋焦慮的最好辦法,在近期舉辦的一個論壇上,一位手拿紙質演講稿的演講人高呼“數字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成為了業內過不去的熱梗,而這樣的狀態也將不少企業病急亂投醫的狀態展現的淋漓盡致。
就如當下的年輕人一般,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可以暢談世界,但在現實生活當中卻無比孤獨,發達的網絡沒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在彼此之間筑起了一道無形的隔閡之墻。而這一點與汽車行業當下熱鬧的“智能汽車”頗為相近。
智能汽車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實現?從哪些方面實現?如何踏上這樣的快車?怎樣才能彰顯出自己的力量?又如何擺脫當下持續內卷的窘境?伴隨著變革而來的是一個又一個待解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似乎又沒有標準答案,就這樣一層灰蒙蒙的迷茫之霧,籠罩在汽車行業上空,焦慮的從業者奮力奔跑卻始終難以找準方向,以至于不少汽車人選擇了離開看似潛力無限的汽車行業……
“內卷”才剛剛開始
自去年起“內卷”就成了諸多網友口中的網絡熱詞,而從汽車行業的市場走勢而言,汽車業的“內卷”從2018年便正式開始了。
據中汽協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新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2780.92萬輛和2808.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16%和2.76%,雖然中國汽車的產銷量仍然位居全球第一,但卻出現了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年度下降。
此后一發不可收拾,2019年,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分別下滑7.5%和8.2%;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下降2%和1.9%;2021年芯片危機爆發,汽車產銷量將再度下滑已經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一路高歌猛進,突然間的下跌讓很多人措手不及,為了在下行市場里保持住自身的優勢,低價競爭、花式營銷也成為了不少企業爭相選擇的方式,風光500、風神奕炫、吉利星越L等一系列極具性價比的車型隨之而來,貓、狗、咖啡等花式命名也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在記者看來,倘若拋開疫情、缺芯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國內的汽車產銷量應該會維持在一個相對均衡的水平上,再加上獵豹、眾泰等劣質品牌的退出,有關市場表現的“內卷”會有所下降。而隨著“智能汽車”的興起,在智能化、電動化等新競爭領域的“內卷”幅度將逐步加大。
蔚來、理想等新造車品牌已經憑借自身的優勢分割傳統BBA的消費市場,而以BBA為首的豪華品牌也正在持續下探,搶占合資品牌的原有市場,再往下看,合資品牌又同極具性價比優勢的自主品牌打得火熱。而自主品牌又憑借在電動化、智能化的領先優勢,有了同合資品牌正面競爭的底氣。
雖然看起來亂的像一鍋粥,但細細品來卻不難發現,不管是蔚來、理想等新造車品牌,還是長城、風神等自主品牌,都在憑借智能打天下,而這樣一場從智能化逐步延伸到市場表現的內卷之戰也才剛剛開始。
守住自己的內心最重要
從長遠來看,電動化、智能化一定是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但整個汽車行業何時才能進化到這一階段,誰都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這就形成了當下汽車行業持續分化的市場格局。
一邊是諸多企業緊隨電動、智能的熱潮,各種戰略規劃、平臺架構傾囊而出,另一邊則是豐田、本田布局遲緩,但在傳統汽車市場卻依然賺的盆滿缽滿。這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新四化布局十分積極的大眾,不僅電動車銷售慘淡,傳統燃油車也是岌岌可危,而到現如今依然未見純電動車型的本田,卻頻頻登上熱銷榜單。
有人調侃,越不重視“新四化”的企業,越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雖說就目前來看,現實確實如此,但從長遠發展而言卻值得商榷。
認識、理解、接觸選擇,在接觸全新事物之前,人們都要經過這么幾個過程,并且受制于對新事物的敏感程度的區別,人們對新事物認識、理解、接觸的時間也有著巨大的差異。一般而言,一二線城市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三五線城市的反應則相對遲緩。
就汽車行業而言,受制于限行、牌照等因素,一二線城市保有量趨于飽和且換購人群居多,而三五線城市才是取得市場份額的關鍵。
隨著“新四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三五線城市的消費者開始接受電動智能汽車,這對于那些向電動化、智能化傾斜的企業是個絕佳的好消息,只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產品競爭力,以更優異的產品回報大眾,定能取得一定的市場成績。
雖說就目前而言,在“新四化”的布局上豐田、本田稍顯遲緩,但這并不意味著其毫無準備,豐田同比亞迪成立合資公司,本田與東軟攜手并行,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記者看來“兩田”并非不重視對“新四化”的布局,只是在他們的時間表里,智能汽車的到來會相對晚一些,這是眾多品牌對未來市場預期的差異造成的,從這里說來,不管是all in“新四化”的企業,還是剛剛踏上新征程的品牌,都應該相信自己的預判,持續不斷的打磨自己的產品,定能收獲應有的成就。
先發優勢也好,后發收割也罷,既然做出了選擇,就該摒棄幻想一路向前,這或許才是沖出當下內卷泥潭的最優選擇。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068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