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4月上海車展維權風波之后,本以為深陷輿論漩渦的特斯拉,會就此一蹶不振、元氣大傷。但僅從過去幾個月,其位于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終端表現來看,結果或許和諸多旁觀者想象的完全相反。
“銷量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能證明很多問題。”
“挨最多的罵,賣最多的車;懂得都懂,市場是不會騙人的。”
上述兩段話,分別來自特斯拉位于上海兩家門店銷售人員的朋友圈。話語背后,不約而同的透露出一種“即使遭遇不公正待遇,但仍用實際行動打破質疑”的感覺。
而在近乎一天內,同時發布類似的內容,令人不免懷疑這是一次官方規定的“企業自我營銷”。奈何,剛剛過去的6月,據乘聯會公布細分車型銷量榜顯示,國產Model 3銷量達到16,515輛、國產Model Y銷量達到11,623輛。
也正是有了國內板塊的鼎力相助,在芯片供應緊張、原料價格上漲造成的多次漲價的背景下,整個二季度特斯拉身處全球,共完成201,250輛新車的交付,以及206,421輛車的生產,并繼續保留著沖擊“100萬輛”大關的可能性。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特斯拉中國官網,正式上線了Model Y標準續航版車型,補貼后售價為27.60萬元。一時間,這款被視為特斯拉2021年最強“底牌”的車型,再次訂單量爆棚的消息不斷被爆出。
所以決定親自去門店走一走,看看國產標準續航版Model Y真的如傳言所說,真的被賣爆了?這款車“殺人誅心”的東西究竟是什么?
“現在下訂,最早9月底提車。”
走進特斯拉位于上海南京西路興業太古匯的門店內,銷售還算熱情地上前進行接待,并詢問到店意圖。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因為是非工作日,本以為會有許多潛在消費者前來看車,可實際情況卻是,店內的客流量并沒有很大。并且已經沒有了老款Model S、Model X的展車,取而代之的則是所有目前國產在售的Model 3、Model Y各個版本的車型。
而在表明有意向購買剛剛上線的標準續航版Model Y,對接銷售隨即表示:“我們這輛展車,也剛剛到店不久。即便是工作日時間,前來看車的顧客還是非常多的,訂單又出現了一波很大幅度地上漲。”
并且在交談中得知,“如果能夠提早幾天前來鎖定訂單,提車的日期將會排在9月中旬左右,但是現在下訂,因為特斯拉是以半個月為周期,所以只能在9月下旬才能夠拿到車輛。”
言語間,無時無刻不在反映出,國產標準續航版Model Y的銷售情況,非常火爆。另外,關于該車型的金融方案,了解后得知,以上海地區為例,首付最低比例只需要8萬元,貸款周期為三年,每月還款金額略微超過6000元。
加之,新能源牌照政策的繼續利好。對于該車型的熱銷而言,無疑也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刺激要素。
看到這里或許會有人質疑,標準續航版Model Y是不是只會在例如上海、北京這樣的超一線限牌城市,才會受到追捧?
其實,早在一周前,利用前往成都出差的空隙,也曾前往特斯拉位于太古里的門店進行探訪,了解后得知標準續航版Model Y自上線以來,關注度與訂單量也明顯高過了標準續航版Model 3。
不考慮牌照因素的背景下,前者更高的綜合產品力與性價比,成為了潛客最終決定購買的主要原因。進而解釋了,為何在單月銷量榜單中,Model Y大有一副反超“同門兄弟”Model 3的架勢。
在中國,無論傳統燃油車也好,新能源車也罷,幾乎同售價區間內,用戶對于SUV車型,自始至終有著一種莫名的“偏愛”。
“它是當下,最均衡的特斯拉。”
很多時候,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標準續航版Model Y一經亮相,便會再次引發如此熱烈的討論?答案或許集中在:它是當下,最均衡的特斯拉。
從具體參數來看,標準續航版Model Y采用后置單電機驅動,0至100公里加速時間達到5.6秒,最高車速可達217公里/小時,標配高級內飾套件,續航里程(國標工況法)達到525公里。
橫向對比標準續航版Model 3,在補貼后售價僅貴出2萬元的背景下,標準續航版Model Y的部分舒適性配置與續航里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級,輪轂也從18寸升級為19寸,并且整車的空間與尺寸也要大出很多。
“標準續航版Model Y就是我們下半年最為重要的主推車型,相比長續航版,在便宜了足足7萬元的基礎上,唯一的區別也就是改用了后驅單電機,0至100公里加速能力有所下降,動力電池從LG化學的三元鋰,換成了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續航里程減少了80公里,剩余部分可以說完全一樣。”
在特斯拉門店銷售眼中,標準續航版Model Y在整車實用性與性價比之間,做到了最好的平衡。往往很多時候,前來了解的消費者,并不會因為兩款產品之間相差不多的動力,以及動力電池供應商是誰,阻礙其最終下訂。
相反,一個足夠具有誠意的價格,才是決定其是否購買的關鍵因素。
顯然,特斯拉非常準確的抓住了這樣的心理。另外,不要忘記,即便遭遇質疑,不過這家位于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的美國新能源車企,品牌層間對產品本身的加分,仍然不容小覷。
而在探店的最后,由于近日特斯拉位于香港,悄悄開啟了四驅長續航版Model 3的預定,新車售價 355,000 港幣(約合人民幣 295,400 元)。續航里程(國標工況法)達到 580km,0-100 加速時間為 4.4s,最高時速可達到 233km/h。
從售價與綜合產品力來看,大有一副挑戰目前熱度頗高標準續航版Model Y的勢頭。只不過,在問及銷售后得知,“下半年是否會引入國內市場,仍是一個未知數。香港之后所交付的產品,則全部來自于美國工廠,所以現階段,標準續航版Model Y,仍是特斯拉主推的產品。”
標續Model Y,惹誰“心慌”?
如本段小標題所言,標準續航版Model Y的到來,對于特斯拉本身而言,無疑是其2021年打出的最強“王炸”。但對于諸多同樣想分得這塊愈發誘人蛋糕的剩余車企而言,無疑是一則巨大的“噩耗”。
而它,究竟會惹誰“心慌”?這個群體,更多指向了售價區間與產品定位趨同,例如號稱累計訂單已經突破4.5萬輛的福特Mustang Mach-E,剛剛位于國內終端遭遇滑鐵盧的大眾ID.4,以及仍未交付卻遭遇用戶退訂風波的極氪001身上。
橫向對比這些競品車型,便能發現其中并沒有一款能與國產Model Y標準續航版,在智能化、三電、續航里程甚至品牌力層面,能夠直面抗衡的存在。而特斯拉異常恐怖的制造成本管控能力,繼續給予Model Y足夠的降價空間與可能性,而這些恰恰是競品們所不具有的。
與此同時,據最新數據顯示,這家美國車企,已在國內市場已開放了超過870座超級充電站,配備的超級充電樁超過6700個,另外還搭配了超過700座目的地充電站,配備1700個目的地充電樁。
體驗過的用戶必然知曉,隨著其位于全國補能體系的日趨完善,也成為了特斯拉不可忽視的長板之一。而其它品牌想要追趕,除非投入成倍增加的人力、物力、財力,不然完全沒有反超的可能性。
平心而論,如果說在此之前,部分競品還能用低價戰略,能夠在與特斯拉的競爭中,獲得一絲喘息,那么隨著標準續航Model Y的到來,唯一的優勢,看似也在被快速削弱。
面對上述多維度的“碾壓”,再次回到本段小標題所提及的那個疑問,標準續航版Model Y,究竟惹誰“心慌”?
傳統車企以及其目前所推出的電動產品,是我給出的確切回答。至于為何特地提及第二類,更多還是由于行業中時常提到“大象轉身”這個言論,部分仍活在幻想中的人,總是用頗具危機色彩的理論,試圖告誡如特斯拉般的新造車企業,“留給你們的時間與機會不多了。”
但就現狀,目前在C端私人用戶心甘情愿選擇的熱銷車型,大多還是新造車所推。而傳統車企中,少有能夠與Model Y,甚至蔚來ES6、小鵬P7、理想ONE等產品,完全對壘的智能純電動車存在。
亦如身處傳統燃油車市場,上半年依然維持強勢表現的BBA,也不得不小步快跑,去追趕先發者的腳步。
因此,當下標準續航版Model Y上市幾天時間內積攢下的累計訂單數,更像是為傳統車企敲響的又一次警鐘:新能源市場這塊“奶酪”還在變得愈發誘人,而它們卻只能望眼欲穿。反之,例如特斯拉般的野心家,早已開啟了大舉收割的進程。
“越內卷,越公平。”
文末,仍然想分享昨日瀏覽一篇文章時,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當下,用在特斯拉與諸多競爭車企的關系身上,則顯得頗為恰當。面臨一片全新的藍海,曾經老舊的規則與玩法早已被迅速淘汰,隨即而來的則是一場不留任何情面的硬碰硬較量。
接下來,能夠遇見的是,還會有更多像是標準續航版Model Y般“殺人誅心”的角色出現。最終,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會類似于多年前的智能手機行業一般,亂戰過后,只會有少數人突圍。
而特斯拉,看似正在率先拿下一張“入場劵”。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171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