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品牌的價格天花板在哪里?
被問到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是蔚來——定價47.6萬起,滿配超過60萬的新款ES8車型,是有不低、且穩定的銷量(1300-1500)的唯一自主品牌車型。
不過最近這個天花板可能要再次被突破了,但主角不是蔚來。
8月13日,在高合汽車媒體溝通會上,高合汽車董事長兼CEO丁磊說:“最早9月,最遲10月,高合HiPhi X月交付量將突破1000臺”——如果丁磊真的能把高合HiPhi X的月交付提升到1000臺并穩定在這個數字之上,這將是中國本土豪華車品牌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因為在大多數自主品牌仍然努力從10-20萬的市場向20-30萬的市場進發的中國汽車歷史上,還尚未有一家直接把市場定在了57-80萬,且銷量能站穩在1000以上的自主品牌。
放出交付1000臺“衛星”的丁磊在當天的交流中,以一張表向大家展示了高合HiPhi X取得的成績:7月交付量達到428臺,超過奧迪e-tron、奔馳EQC來到豪華電動品牌第二,僅次于保時捷Taycan。
這份成績,有水分,也有亮點。
先說水分:在這份表中,雖然所有參與者都確實都有高端甚至高端+豪華品牌的定位,但其實它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早就退出了市場價競爭。
例如第三名的EQC,雖然有著高達49.98萬起的官方指導價,但這臺車其實很難賣出去——在最能反應真實情況的二級資源商的報價里,有商家為EQC給出了最高13萬的優惠(需店保),因此這實際是一臺落地40萬出頭的車型。第四名的奧迪e-tron也是一個難兄難弟,二級資源商的報價里,有商家為EQC給出了最高20個點的優惠(需店保),指導價58.58萬的21款50臻選,實際成交價格為46.86萬元。
而隊伍末尾的特斯拉Model X和S,一方面其實馬斯克從來就沒把特斯拉當做豪華品牌來運作,另一方面這兩款車由于作為進口車成本高昂,早就和國產化的Model 3、Model Y的產品體系脫離的太遠,有些特斯拉的店里,早就撤下了這兩款成本高昂的進口車型。
至于捷豹I-PACE,這是一臺停產,且曾經4.8折大甩賣的車。
所以這張表上真正有資格/正在參賽的,其實只有3款車——保時捷Taycan、高合HiPhiX、紅旗E-HS9。
水分說完了,接下來該說的亮點,就在這僅剩的三個車型上:第一名的保時捷Taycan作為豪華品牌最具有代表性的純電動車型,在二級資源商報價普遍優惠10-17個點的情況下,實際二級之間成交價格也有大約78.65-153.61萬,即便是按照78.65萬的最低價成交,7月份755臺的銷量也是一個不俗的數字。
而跟在之后的就是最低價格60萬起,最高80萬的自主品牌高合HiPhiX,7月份一共交付了428臺,和更為眾多人知曉的保時捷差距并不遠。同時這一銷量,也超過了更為普遍認同的唯一的自主豪華品牌紅旗。
不過從428臺到1000臺,這幾乎是2倍還多的差距,而僅僅要用1-2個月的時間去跨越,丁磊這個執掌上海通用時主持投放過二十多款新車,成功在六年內做出三個品牌累計銷量近400萬臺,四年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成績的大佬,為什么會對純電+60萬以上這一陌生的領域和市場那么自信?
原因有三點:產能、芯片供應和訂單數量和用戶。
高合HiPhiX 看似不多,勉勉強強的428臺的銷量成績,其實是有大背景的——作為一款官方聲稱定位于豪華+智能屬性的純電動車,它所需要的芯片數量也遠遠多于其他同價位的車型。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高合HiPhiX這臺車上所有的回路都是雙冗余的,其中包括了感知、制動、轉向、通信、電源和計算冗余,這些冗余的系統,就意味著理論上需要的芯片數量也是其他車型的兩倍甚至更多。
雖然高合有丁磊本人過往的榮耀和成績作為“擔保”,但產能、銷量有限且不確定的情況下,就意味著高合這家初創企業,在供應鏈上需要做出的努力,是普通車企的好幾倍。
除了芯片供應的問題影響了交付之外,其實高合的產能也才剛剛開始爬坡。
根據丁磊的說法,高合從1月份到5月份,都在努力進行生產、量產的爬坡,到8月13 號溝通會當天,高合自己交付給自己員工的車,連丁磊在內還不到10臺——剩余的大多數產能,都優先提供給了真實用戶的訂單。
丁磊的言外之意是,高合目前處于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而為了自證這一點,丁磊也大方的公布了高合訂單的一些數據——高合目前只出了一款車的一半配置,現在交的是深灰色的內飾,淺內飾在這個月中旬交付,另外一半訂單還沒有釋放,如果交付,銷量有望進一步加倍的提升。
除此之外,丁磊表示還有一款80萬的四座創始版也將在8月底交付,根據創始版大訂的數據,大訂當中30%是四座版,而這30%的訂單釋放,也會為高合沖擊月銷1000臺帶來強有力的幫助。
不過有意思的是,曾經打造過通用黃金時代的丁磊,對于被問到如何實現1000臺目標時顯得十分從容淡定。因為比起這個目標,他可能更在意的是量產和交付——因為在溝通會中丁磊表示之前說得再好都是PPT、概念車、工程車,最后都要形成量產、交付,用戶把貨拿到,才能完成整個閉環。
他知道在他的帶領下,迅速完成了PPT-概念車-工程車-量產車四級跨越,一口氣游上岸的高合一定能做到月交付1000臺的突破,但問題其實是能否一直把這個趨勢保持下去。事實上高合現在最需要證明自己的,不是一次交付1000臺車,而是要形成一個穩定的商業閉環,只有這樣這家定位高端市場的企業才能真正活下去。
而為了這個穩定的商業閉環,高合要做的事情只有兩點:
第一點是讓用戶認可高合是新世界的第一科技豪華品牌,第二點是讓用戶能夠很方便買到車。
第一點,需要時間、產品和服務來慢慢證明。
第二點,前面說的產能高合已經一口氣游上岸了,而另一個至關重要門店布局,高合也做好了準備——據丁磊說,高合目前已經在18個城市有33個體驗店。在服務渠道建設上,也有64個服務網點了,覆蓋了27個城市。其中18個中心城市及其周邊城市也都覆蓋到了。下一步將進入其他主要城市,年底有望達到120家。
看起來似乎高合“穩了”,不過,這一切都是高合自己的說法。畢竟產能也好、芯片也好,訂單數量也好,店面布局也好,在我看來其實都是一家車企要做到的最為基礎的事情,即從0到1。
高合能不能做到月銷穩定1000臺以上這件事,屬于從1到10。我認為關鍵在于它能否快速被更多的群體了解,認知到。而這點上高合可能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去做高端出行市場。
很多品牌不做B端市場的原因是,它們擔心大街上隨處可見的網約車會拉低自己品牌的“逼格”,從而影響銷量。
但對于高合這個一開始就定位高端,且有4座這樣的明確定位于金字塔尖上那一群客戶的產品來說,做高端出行市場反而恰恰有利于自身的傳播。
——高合定位智能豪華,智能意味著它的很多功能需要對應的場景才能發揮,豪華意味著它的很多細節需要用戶慢慢的去品味。
這兩個屬性加在一起,讓高合成了一臺及其需要深度體驗的產品。這種深度的體驗是普通門店難以提供的,因為沒有那么多試駕車可以長期給到每一個前來體驗的用戶。
但如果投放到高端出行市場,那就不同了。以一些高端酒店為例,它們都會為客戶提供出行服務,而服務用車的體驗,就是高合可以切入的點。對于用戶來說,在高端酒店出行服務中體驗到高合的同時,也不會認為它是一臺“出租車”。
而這些酒店本身高端的定位,也可以和高合品牌實現互相增益的效果。
而最重要的是,這些被投放到酒店,行走在大街上的高合汽車,在乘客上下車的時候,也會成為極好的廣告。
比起現在眾多酒店仍然沿用的GL8車型,更智能,更高端的高合HiPhiX顯然是一個更有吸引力,能提供更好服務的選擇,所以我相信如果高合能夠積極進入高端出行市場,真的有機會實現銷量上的快速增長,從而真正完成中國本土豪華車品牌歷史上高端車型價格天花板突破60萬的里程碑。”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劉澤竑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417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