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眾集團 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再次遭遇下課危機!
根據路透社消息,大眾工會主席 Daniela Cavallo、大股東皮耶希、保時捷家族的代表,會在11月30日舉辦的監事會執行委員會議上討論 Diess 的去留問題,并在 12 月 9 日前做出最后決定。這場下課危機來的是如此突然,距離 Diess 獲得工作合同延長,雄心勃勃地發布 2030「NEW AUTO」戰略,贏得改革的階段性勝利僅僅過了 4 個月。
一切都要推翻重建的大眾
2021 年,大眾ID.家族在歐洲的銷量表現算是可圈可點,可特斯拉 Model 3 在 9 月登頂歐洲,把電動的 ID.家族和燃油的高爾夫齊齊甩在身后,很顯然,大眾和 Diess 面臨著新時代領軍者的挑戰。
2021年11月4日,Diess在大眾沃爾夫斯堡(Wolfsburg)工廠舉行的一次員工會議上發表講話稱,特斯拉工廠的生產速度和質量都在飛躍,如果大眾不迅速采取行動,未來可能會對工人就業構成威脅。
Diess指出,在柏林工廠,特斯拉計劃用 7000 人(直接和間接)生產 50 萬輛汽車。柏林工廠的一條生產線每小時可以生產 90 輛汽車,每輛汽車的生產時間可以壓縮到 10 小時。對比之下,大眾的生產效率是 25,000 名工人生產 70 萬輛汽車。在大眾茨維考工廠,每輛汽車的生產用時超過 30 小時。盡管大眾稱,其生產時間將在明年降低到20個小時,但這依然遠遠趕不上特斯拉。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對大眾而言,過去建立在硬件集成能力基礎上的產品定義、開發流程、供應鏈管理、銷售模式都要推翻重建。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部門地位的升降,高層權力的予奪,甚至是員工的大量裁退。
新能源改革遭到反撲
如今,互聯網和智能化能力早已顛覆汽車行業,汽車正成為世界上最復雜的科技產品。因此大眾和 Diess 面臨的挑戰其實并不是特斯拉,而是一個舊時代的王者,如何在新時代守住王座。
Diess曾經這樣說道:“我們是內燃機世界的佼佼者,但在我們稱之為 NEW AUTO 的新世界里,等待我們大眾的是之前從未經歷過的戰爭。”
沒錯,這是一個 NEW AUTO 的世界,大眾在燃油時代積累的能力其實已經無法跟上新時代的需要。Diess 其實很清楚,NEW AUTO 時代“軟件將決定誰能確保多少市場份額”,想跟上競爭者的節奏,大眾就需要改變。
目前,大眾的轉型重點仍在智能化。當汽車駛入軟件定義的時代,軟件迭代的速度主導著汽車進化的節奏,車企如果不能建立起以軟件能力為主導的組織架構,研發進度和產品節奏必然受限。
但Diess又無奈地承認,到目前為止,大眾幾乎沒有任何軟件方面的專業知識。最好的例子是,大眾基于原生純電平臺打造的智能純電產品,例如 ID.3,被視為電動時代的高爾夫,被人記住的仍然是機械素質,仍然是傳統車企在燃油時代的舊能力。
而Diess 行業地震式的新能源改革,使其遭到了大眾供應鏈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撲。大眾集團是全球汽車行業中影響力最大的企業,在全球 27 個國家擁有 100 個生產基地,全球各地的員工總數超過 60 萬,在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中位列第 9。而在大眾集團背后,還有著成千上萬家以內燃機 + 變速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龐大供應鏈,這是大眾集團特殊的行業地位和發展歷史所決定的。
更大規模的反對聲浪,則來自于大眾工會。Diess 在去年就因為成本削減和裁員計劃與彼時的工會主席 Bernd Osterloh 發生激烈爭吵。在那次交鋒當中,Diess 差一點下課,最終不得不向監事會道歉以平息風波,并且丟掉了大眾品牌 CEO。
Diess下課將使大眾轉型遭受重挫
由于大眾今年第三季度財報低于預期,Diess再次拿出了一份裁員計劃,以進一步削減成本、發展電動車業務。據路透社報道,Diess 10月在監事會會議上表示,如果大眾的電動化轉型太慢,可能會失去3萬個工作崗位,這讓Diess 和工會的關系面臨新一輪冰點。
隨后 Diess 的日程中因為需赴美會見投資者、政要人員計劃缺席大眾集團員工大會,目前的工會主席 Daniela Cavallo 借機站出來公然指責 Diess 更喜歡華爾街的投資者,對于員工缺乏同理心。
在此期間,大眾集團還組成了調解委員會計劃討論 Diess 的未來,這在大眾的歷史上并不多見。巨大壓力之下,Diess 不得不取消了同美國投資者們的會面,轉而參加 11 月 4 日的員工大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眾官方近日的一張新聞圖片中,大眾集團 CEO Herbert Diess 并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工會主席 Daniela Cavallo 和大眾品牌 CEO Ralf Brandst?tter。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并不是偶然。
不過,作為大眾集團最大股東,保時捷汽車控股公司(Porsche SE,PSHG_p.DE)的掌管者——保時捷和皮耶希家族(Piech families)已經表態繼續支持Diess。保時捷SE發言人公開表示,“兩大家族的立場沒有改變。”
雖然Diess得到了兩大家族的公開支持,但按照二戰后德國的“共同決定”(Mitbestimmungs)制度,企業員工可以由其選舉產生的代表和雇主/管理層共同決定重要企業決策。雖然監事會不參與企業日常運營,但在很多事務上擁有否決權。
目前,在負責批準關鍵戰略決策的大眾集團監事會中,勞工代表占據了20個席位中的一半。因此,有大股東的支持并不意味著Diess可以穩操勝券。
為了解決這場曠日持久的爭端,大眾集團監事會決定在11月30日專門召開會議討論Diess的去留問題,并在 12 月 9 日前做出最后決定。在此期間,一場針尖對麥芒的激烈交鋒在所難免,如果Diess此次無法渡過危機真的下課,大眾集團的新能源轉型無疑將會遭受重大挫折。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潘望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247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