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奧會尚未開幕,自動駕駛業界曾經的“扛把子”Mobileye,已經狠狠出了回風頭。
1月24日,英特爾展示了其將在北京冬奧會上投入的諸多新技術。其中,來自旗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的安全出行保障系統,尤為搶眼。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北京冬奧會組委會以及北京交通局方面,已經批準了總計500臺,配備有多家企業自動駕駛設備的車輛,投入到場館以及人員輸送服務中去。其中,就包括安裝了有Mobileye 8 Connect?以及Mobileye Shield+防撞系統的巴士。
屆時,所有這些智能車輛,將一同為全體參賽運動員、各國出席官員以及受邀媒體,提供冬奧會期間的出行服務。
“車輛配備的人工智能安全系統,可以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扮演輔助駕駛的角色。系統會持續掃描前方路面,一旦行人或騎車人進入危險區域,系統會實時發出視覺以及聲音警報,提醒司機采取行動?!?/p>
▲Mobileye 8 Connect?智能防撞系統
事實上,對于Mobileye這種堅持純視覺智能駕駛的企業而言,其智能駕駛系統在面臨冬季積雪路面等場景時,仍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更何況,北京這座城市,一貫以其交通問題而聞名于世。
所以,能夠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投入使用,對于Mobileye而言,既是機會也是一種挑戰——
成,則進一步揚名立萬,不但企業能夠一轉2020年初以來的頹勢,甚至有機會進一步拿到中國政府手中的大單。但是若出現重大意外,那么等待這家企業的,恐怕將會是相當黑暗的未來。
然而無論對于Mobileye還是英特爾,這都是必須要冒的風險,畢竟2022年才剛剛解鎖第一個月,Mobileye就已經接連宣布了好幾件大事,分別和大眾、福特以及吉利汽車合作(極氪品牌)達成了合作協議。
而在北京冬奧會上的亮相,也意味著這家曾經在智能駕駛市場內“只手遮天”的Mobileye,在經歷了遭到“顯卡生產商”英偉達長達2年的跨界擠壓的慘痛之后,在這個2022年的伊始,其已經下定了翻盤的決心。
曾經的王者
2021年末,英特爾曾宣布,將推動旗下負責智能駕駛的Mobileye,在紐交所獨立上市。彼時,市場對Mobileye估值曾經高達500億美元。
在智能駕駛領域,1999年在以色列成立的Mobileye,堪稱是元老級企業。外界僅從其企業名稱“汽車的眼睛”,便能夠理解其具體業務。
Mobileye最早是做視覺算法起家的。主要業務,集中在為車企開發輔助駕駛相關系統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領域。本世紀初,Mobileye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智能駕駛芯片EyeQ 1。隨后,EyeQ又經歷過6次迭代,發展成為一整個系列。
在智能駕駛領域,將Mobileye稱為“元老”并非夸張。某種程度上,將之稱為“祖宗”可能都不算過分。畢竟,目前車輛智能駕駛系統中的諸多標準和基本功能,例如當前各主流ADAS系統標配的前防撞警告、車道偏離警告、盲區探測功能,都是由Mobileye率先研發成功,并定義出標準的。
從公司成立一直到2019年的這20年間,由于頗具前瞻性地把握住了第一波汽車與人工智能結合的風口,Mobileye利用算法+EyeQ系列芯片的解決方案,一度獨占了整個智能駕駛的市場,幫助眾多車企實現了最初階的智能駕駛功能。
一直到2018年,Mobileye其實都享有全球智能駕駛市場實際上的壟斷地位。而這種事實上的壟斷,也一直持續到“賣顯卡的”英偉達決定進軍自動駕駛產業為止。
2020年,英偉達推出了自動駕駛專用芯片Orin,立即引發了業界一場“強震”。
震動首先來自于性能方面。Orin芯片性能卓越,單顆算力可達254TOPS,且能夠多顆聯合使用,進一步增強系統的運算能力。此外,長期“造顯卡”,也使英偉達在圖形處理方面掌握頗多絕活。
顯而易見的是,這樣一家企業一旦決定跨界去摻合自動駕駛業務,必然會對原有的行業格局產生重大沖擊。一時間,蔚來、小鵬、理想、威馬、集度、奔馳、沃爾沃,以及上汽集團旗下智己系列,先后宣布將采用英偉達產品。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此前曾是Mobileye多年甚至十數年的合作伙伴。
更加糟糕的是,英偉達并沒有因為Orin的成功而裹足不前。
2021年,“皮衣老黃”又再接再厲,推出了具備1000TOPS算力的下一代產品Atlan,并計劃將在2023年投放市場。
當然,對Mobileye構成沖擊的,也不止英偉達一家而已。事實上,包括黑芝麻、地平線,以及后來的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也紛紛在2019年至2021年間,拿出各自頗具實力的智能駕駛芯產品以及配套解決方案。盡管這些企業的威脅并沒有英偉達那么大,但也確確實實從Mobileye手中,進一步搶走了不少市場份額。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談Mobileye的獨立上市計劃。正因為有上述的“前情提要”,所以英特爾在公布上市計劃以后,市面上傳出了不少唱衰的聲音。
有不少觀點認為,Mobileye和很多車企合作的結束,代表了昔日自動駕駛霸主的地位已經被實質性動搖了。而想要恢復昔日的江湖地位,目前看來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之所以說“不可能”,部分原因來自Mobileye硬件產品在性能上的不足。
以去年實現流片的EyeQ 5為例,其憑借7nm制程實現了僅僅10w的超低功耗,這部分的性能堪稱頂流。但在算力上,EyeQ 5卻只有區區24TOPS,在新一代自動駕駛專用芯片中處于墊底位置。
▲雖然“唯算力論”沒必要,但直到2021年還只有24TOPS,也實在是過分了
盡管自動駕駛各流派重,依靠純視覺的“重感知”路線對系統算力要求以低著稱,EyeQ 5就當前而言也算夠用。但過低的性能,必然影響到中長期的升級問題。
此外,Mobileye長期秉持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策略,也正在成為企業繼續發展的嚴重掣肘問題。
由于Mobileye向與其合作主機廠提供的軟件系統是“封閉”的,這也就意味著車企無法自主對其算法進行修改和調整,限制了車企的自主權。而相較之下,包括英偉達、黑芝麻、地平線,甚至華為等企業,提供的卻是定制化算法調整。
盡管Mobileye拿捏住整個自動駕駛域,將自身利潤最大化的意圖可以理解,但這也必然使主機廠在有其他選擇時,會更傾向于考慮給予其更多自主性的合作方。以前是沒得選,但既然現在有了那么多的選擇,那么為什么還要忍受苛刻的條件,堅持在一棵樹上“吊死”呢?
Mobileye的“轉性”
面臨生存壓力時,多數企業都會做出明智的抉擇。而Mobileye對于其面臨的危機,也是有充分認識,并且愿意做出轉變的。
在去年末舉行的2021CES上,Mobileye與吉利旗下極氪品牌共同宣布,雙方將合作開發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純電智能汽車。
根據CES期間雙方官宣的信息,在新車的開發中,兩家企業將采取高度分工的方式。車輛主體將基于吉利于2020年9月推出的SEA浩瀚架構來打造,而Mobileye,則將負責其智能駕駛系統的開發以及融入。據悉,EyeQ 5芯片仍將在這款新車上擔任主角,并且將配備多達6顆。
與吉利的合作項目,意味著Mobileye首次深入參與到一個“造車”項目當中。此前,該公司曾長期堅持僅僅向主機廠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除了親自下場參加“造車”大計,在與福特汽車的合作中,對放棄對方案的完全壟斷,則是Mobileye展現出的另一項重大轉變。
新能源以及智能化轉型,是福特汽車當前的頭等大事。由于其較之歐洲和中國車企,已經明顯慢了一拍,所以盡快開發一套可以解決旗下各車型智能化轉型的輔助駕駛系統,是福特的當務之急。
▲“脫手駕駛”是BlueCruise的目標之一,這意味著其至少能達到L3級水準
根據福特方面公布的信息,這款輔助駕駛系統名為BlueCruise。而在目前福特與Mobileye的合作計劃中,后者將負責其中的路線規劃以及障礙識別以及避讓功能的實現。
此外,Mobileye方面還透露,該公司與福特的合作,還包括為其打造一個開放式平臺——通過該平臺,福特可以建立和整合自己研發的,甚至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解決方案,以便在未來使BlueCruise的功能更加強大。但這就意味著,Mobileye不再和以往那樣,堅持將整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進行“打包”操作——即主機廠只能決定這個“套餐”吃或者不吃,而不能決定其具體有哪些內容。
顯而易見的是,Mobileye實際上已經打破其原本秉持的“封閉生態”模式,正決心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與主機廠的合作中去。僅就與福特的合作來看,其為主機廠做好服務的態度,可謂是誠意滿滿。
除了和吉利的聯合“造車”,放低身段為福特打造BlueCruise系統,Mobileye近期和大眾集團關于“蜂群數據”的合作也頗具看點。
“蜂群數據”是一種通過智能汽車外部傳感器和定位裝置,來繪制高精度數字地圖的測繪技術。Mobileye表示,大眾集團將于“不久后”在大眾、斯柯達和西雅特品牌的電動汽車上使用該技術。
近期,Mobileye還公布計劃,宣布會加強其在中國的研發能力。不但根據中國政府的最新規定,建立本土數據中心實現數據本地化,還打算進一步擴大中國研發團隊,為快速增長的中國區業務提供支持。
“我們從英特爾內部抽調了人員,也從以色列調配了技術人員到中國。”負責產品及戰略執行副總裁Erez Dagan,在采訪中如此表示。
顯然,Mobileye已經看明白了智能汽車的未來,并決心在未來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加強自己的存在感。
過去的十年間,總計有27家車企先后與Mobileye合作過。在全世界范圍內,總計約1500萬臺汽車,搭載著Mobileye的系統。
龐大的裝車量,為Mobileye積累了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道路狀況下,橫跨43個國家,數以是億計的駕駛場景信息。
智能駕駛的賽道上,永遠是先發者占據優勢。所以,當這個老巨頭,愿意放下吃獨食的強橫態度,開始以低姿態,服務于各大車企。那么,迅速贏回大部分合作關系,也是一個很必然的結果。畢竟“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著安全和放心。
新年的伊始,來自Mobileye的種種轉變,似乎意味著從2022年開始,自動駕駛行業,將很會開啟多方大混戰的景象。
這條賽道本就不算寬敞。隨著Mobileye這個“OLD GODS”的歸來,英偉達也好后來入局的華為也罷,再加上黑芝麻、地平線這些,為了爭奪那不算多的訂單,各方勢必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從技術到服務領域,來一教高下。
當然,這一切也是時代的必然。
畢竟技術市場只有在稚嫩的時期,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而一旦開始“百家爭鳴”,其實正代表著、已經步入了黃金時代。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702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