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深刻擊中了“中年奶爸”的痛點,讓理想L9被預定為“爆款”,預訂用戶已突破3萬,從而推動理想(372億美元)的市值再度超過蔚來(347億美元)。
理想L9大賣,除李想和理想會為此振奮,相關零部件供應商也將是直接受益者,尤其是國內相關企業。
本土供應商,正成為繞不開的存在
在理想L9發布之際,蓋世汽車曾整理一組新車核心零部件配套信息,相較于理想ONE,理想L9的核心零部件中,本土供應商的占比明顯提升。
如驅動系統中動力電池來源寧德時代,增程式電動動力系統源自理想汽車與新晨動力的合資公司;再如智能駕駛系統中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由德賽西威提供,而自動駕駛芯片部分來自地平線,其他諸如車窗等部件,亦離不開本土企業的支持。中國品牌汽車與本土零部件企業正成為互相成就的關系。
長安、華為和寧德時代共同打造阿維塔,圖片來源:寧德時代
行業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業國,但本土零部件企業起步晚、技術空心化、人才儲備匱乏等一系列的發展困境,成為制約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痛點所在。
但值得肯定的是,伴隨新能源、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發展,“軟件定義汽車”正成為汽車產業重要發展趨勢。傳統整車企業圍繞原油技術與產業生態形成的壁壘(如內燃機、變速箱等),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沖擊下,正被逐一打破,為本土零部件“彎道超車”提供發展機遇。
單以理想L9動力電池包Pack、電芯Cell、電池管理系統(BMS)等產品供應商寧德時代為例。近年來,隨國內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為引導規范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發展,國家工信部于2015年制定并發布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俗稱“動力蓄電池白名單”,而這份名單中,將日韓電池擋在了補貼目錄之外,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本土動力電池企業蓬勃發展。
寧德時代工廠,圖片來源:寧德時代
根據SNE Research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寧德時代裝機量為53.3 GWh,同比大漲112.1%,約占全球電動車電池裝機量的逾三分之一,穩居全球第一。
就目前來看,寧德時代合作的客戶幾乎囊括了所有中國品牌汽車,以及部分外資車企,不僅有蔚來、理想、長城等中國品牌汽車,還有特斯拉、寶馬等知名外資車企。
而作為理想L9智能駕駛域控制器零部件的供應商,德賽西威所提供的是其最新一代大算力域控制器IPU04。
據了解,IPU04基于單芯片Orin系列打造,IPU04平臺將是系列化平臺,單控制器算力覆蓋110TOPS到1016TOPS,相比IPU03,最低版本僅算力方面就提升接近2倍,即每秒能完成110萬億次計算,最高提升超過32倍,為將來的智能駕駛系統提供了更高的拓展性。
圖片來源:德賽西威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此前預測,隨著自動駕駛在中國的發展,L2級別以上智能汽車駕駛滲透率預計2025年超過40%,2025年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出貨量將超過400萬臺套。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同級別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需求呈現分階段爆發的態勢。
就德賽西威相關負責人之前向蓋世汽車透露,除理想外,小鵬汽車、上汽等諸多車企IPU04相關項目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另外還有一些企業會在2023年進行量產,“我們在國內拿到了很多的項目,已經獲得了非常多頭部企業的項目定點,根據目前的定點情況,保守估計,2024、2025年IPU04年出貨量可能會在百萬臺的水平。”
除此之外,是自動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ADAS)激光雷達提供商禾賽科技、邊緣人工智能計算平臺玩家地平線等初創企業的壯大,本土零部件企業正在逐步搶占新能源、智能化兩大零部件市場,并越發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需求變化掀起變革浪潮,新排位賽開跑
整車企業需求的變化,是促使國內汽車零部件向新能源、智能化兩條賽道聚攏的主因。
近年來,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的誕生,以及華為、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的加入,加速推動中國汽車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步伐。
車企與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單一供需關系被打破,而重構的新型供應鏈關系,對零部件汽車的自主研發能力、提前布局、系統集成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提出了挑戰。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掀起變革浪潮。部分企業有計劃、有意識地向智能化、新能源轉型,做集成式技術研發,與客戶深度捆綁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務,致力轉變為Tier1或Tier0.5供應商。
圖片來源:德賽西威
聚焦德賽西威,其在行業內擁有36年的發展史,前身是中德合資公司,2010年集團收購外方全部股份,成為民族品牌企業。原先,主營導航、儀表、空調控制器等,在智能網聯與智能駕駛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德賽西威也開始轉型,布局智能駕駛領域,主要聚焦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車聯網。
2021年,德賽西威發布全新品牌主張“創領智行”,目標是“提供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從智能傳感器到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及相關算法的全棧自研解決方案及多種形態業務模式組合。在此目標下,德賽西威已連續2年登上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
第三代CTP麒麟電池,圖片來源:寧德時代
“后起之秀”的代表中,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龍頭地位毋庸置疑,成立僅十一年,在動力電池領域已可比肩松下、LG化學等老牌零部件巨頭。2019年,寧德時代打造了無模組電池包CTP,而就在日前,其第三代CTP麒麟電池技術正式發布,進一步利用電池包內空間提升了空間集成效率,體積利用率升至72%,高于特斯拉4680電池的63%,整車續航可達1000公里。
在自動駕駛領域,禾賽科技、地平線等,在技術實力提升并具備規模化量產實力后,與車企之間的合作變得頻繁且深入。
禾賽科技發布的半固態激光雷達AT128為128線束,達到領先水平。該產品預計今年下半年全面量產交付,已確定將在理想L9、集度ROBO-01等車型上搭載。
AT128激光雷達,圖片來源:禾賽科技
以汽車AI芯片見長的地平線,雖然才成立7年,但征程系列已更新迭代第3代,正在向第4代進發中。2021年發布的征程5芯片,合計算力高達512TOPS,可滿足L4+自動駕駛級別需求,打破了國外芯片企業壟斷壁壘。地平線所展現的實力,讓其獲得眾多車企定點合作。征程5芯片已確定將搭載在一汽紅旗車型上,預計2023年量產交付。
有業內人士認為,電氣化、智能化加快了行業融合步伐,科技跨界帶動產業革命,為國內零部件產業升級帶來機遇。
比肩的機會或許已到,但窗口期不長
或許,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做強做大的時機已到。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未來汽車零部件的技術壁壘和體系壁壘尚未形成,為中國零部件企業特別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傳統內燃機為主的時代,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聚焦車身、發動機等機械制造領域,博世、大陸集團、采埃孚等企業,無論是技術積累還是產品力、影響力都占有絕對優勢。
圖片來源:德賽西威
但當汽車行業轉向新能源、智能化兩大領域時,幾乎所有汽車零部件企業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考慮到我國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兩大領域形成的領先地位,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或許更占先發優勢。
疫情、芯片短缺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企業的契機。
近年來,在缺“芯”困局及地緣政治博弈大背景下,脆弱的全球供應鏈讓我國汽車產業清醒地認識到想要實現汽車強國夢,必須聚焦“內循環”。正如我國領導人所說,“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為解決“大而不強”的問題,我國正在優化半導體產業結構,發力中高端芯片技術。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以及隨后多個政策的陸續出臺,為智能制造指明了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認為,中期來看,我國自主技術不難解決新能源汽車芯片問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汽車窗口期不會太長。陳清泰表示,必須超常規的重視電動化、網絡化、智能化這三條供應鏈的建設,目標是做到在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可控。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向秀芳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9553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