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咨詢公司安永(Ernst & Young)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 2022年第三季度對汽車行業來說是一個夢幻的季度?!睘槭裁催@么說呢?盡管全球經濟放緩,而且地緣政治局勢非常艱難,缺芯和疫情持續,但國際主流汽車公司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8%。而根據蓋世汽車整理的13家國際主流車企Q3的財報數據,所有車企的營收均較去年同期實現了上漲,且除日產汽車之外,所有車企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幅。
大眾營收居首位,奔馳利潤最高,但最賺錢還得屬特斯拉
得益于半導體供應慢慢改善等因素,第三季度全球乘用車銷量再次回升。消費者的強勁需求,特別是對高端汽車的需求,以及高昂的汽車價格繼續為汽車行業帶來高收入和利潤。
從營收來看,德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集團以732.4億美元領先,日本豐田汽車以667.4億美元緊隨其后。大眾第三季度的高營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端、超跑和豪華品牌,以及持續的定價和成本策略,大眾旗下高端品牌Q3的利潤率達到14.1%,超跑和豪華品牌利潤率更是高達19.4%。
就營業利潤來看,大部分車企的利潤也都實現了雙位數增幅,其中以特斯拉和奔馳的漲幅最為突出。奔馳是13家車企中利潤最高的,達53.9億美元,這得益于產品的強勁需求、健康的產品定價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相比之下,豐田、福特和沃爾沃等車企的營業利潤卻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反映了全球汽車行業面臨的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重阻力。
盡管大眾和奔馳分別在營收和營業利潤方面領先,但就營業利潤率而言,仍然比不上特斯拉。特斯拉的營業利潤率高達17.2%,相比之下,奔馳的利潤率為13.8%,而大眾的利潤率只有6%。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Q3凈利潤有史以來首次超過豐田汽車,豐田凈利潤的下降部分源于一些特殊因素,該公司目前正為其供應商承擔增加的材料和電力成本,導致其季度營業利潤減少4,500億日元(合30.7億美元),除此之外,豐田汽車還因退出俄羅斯產生了969億日元的一次性費用。不過,日元走弱帶來的3,700億日元的提振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一影響。
特斯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每款車的盈利能力。豐田汽車第三季度售出262萬輛汽車,是特斯拉(34.4萬輛)的7.6倍,但它每輛車的凈利潤約為1200美元,僅為特斯拉9,570美元(合6.93萬元)的八分之一。特斯拉在單車凈利潤方面領先于行業,甚至領先于梅賽德斯-奔馳等公司??梢哉f,特斯拉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汽車制造商之一。
電動車開始成為車企盈利與否的關鍵指標
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比專家預期的要快得多。波士頓咨詢公司今年6月表示,到2030年,電動汽車在全球新車銷量中的份額將達到39%,較一年前的預測上調了11個百分點。該組織在修改預測時提到了美國和歐洲更嚴格的環保法規、更低的電動車成本和更高的消費者需求。
特斯拉可以說是受益于電動車的典型代表。相比傳統車企,特斯拉只專注于電動汽車,Model Y和Model 3的銷量占其總銷量的90%以上,盡管特斯拉車型的價格相對較高,即使是最便宜的Model 3在美國的起售價也在4萬美元左右,但這兩款車的銷量在近兩年內依然增長了近一倍。且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特斯拉的單車利潤增長特別快。SBI證券的Koji Endo表示:“特斯拉利潤增長背后的最大因素是電動車銷量的增長,然后是車價上漲和自動駕駛軟件銷量的增長。”
相比之下,其他車企都在加緊追趕向電動汽車的轉型。在此過程中,有車企因電動車投資過大而出現虧損,比如福特;而有的車企則因電動化轉型順利,為業績加分,例如大眾等。福特第三季度息稅前利潤大跌40%,其中在中國市場的息稅前虧損為1.93億美元,高出去年同期。對于在中國市場的虧損,福特汽車將之歸因為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投資。今年9月份,福特正式宣布福特電馬赫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開啟運營,深度聚焦中國市場智能電動汽車的研發與運營;此外,福特在中國還推出了Ford Select高端智能電動車專屬品牌,獨立的電動車直銷網絡,在全國43個城市設立106個銷售網點。
與此同時,大眾正在持續推進全球電動汽車攻勢。今年前9個月,大眾集團純電動汽車的全球交付量實現了25%的同比增幅,至366,400輛,而且純電動汽車占總交付量的份額從2021年同期的4.2%攀升至6.0%,幫助集團總交付量實現了上漲。寶馬Q3全球銷量微跌1%,但電動車銷量卻同比大漲26.2%,其中純電動車銷量更是同比大漲121.6%,因此抵消了內燃機車銷量下降給業績帶來的影響。
奔馳Q3入門級豪華車銷量同比上漲6%,純電動車占了10%。Stellantis第三季度在全球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大漲41%至68,000輛,低排放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1,000輛至112,000輛,對其銷量增長也是一大助力。就連一直在電動汽車領域進展緩慢的豐田也表現出了緊迫感,表示“不能在電動車領域吃虧”?!必S田已經制定了到2030年銷售35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并推出了380億美元電動汽車投資計劃。
可以說,未來誰能更快地向電動汽車轉型,提升電動車銷量且更快地從電動車中盈利,對業績的盈虧來說至關重要。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占亞娥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046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