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車企公布了2022年的年度業績報告,除了比亞迪和長安汽車實現大幅增長之外,多數新能源汽車廠商仍然出現虧損狀況。
比亞迪:抓住紅利期,凈利同比增長超4倍
1月底,比亞迪以公告形式,披露了其2022年業績預告。公告顯示,2022年,比亞迪預計年度營業收入將突破4200億元,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0億元至170億元,同比增長425.42%至458.26%。
對于公司業績的大幅上漲,比亞迪在公告中給出了主要原因。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領軍企業,公司抓住了行業持續爆發式增長的紅利,同時克服了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及諸多超預期因素的沖擊,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的強勁增長,推動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緩解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
從銷量上來看,比亞迪全年的汽車銷量達到了186.8萬輛,同比增長152.46%,更是超過特斯拉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長安汽車:自主品牌發力,新能源轉型成果顯著
據長安汽車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長安汽車2022年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3億元到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49%到144.90%。
長安汽車表示,2022年凈利潤的穩步增長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強勁的業務表現,其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為長安汽車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2022年,長安汽車年銷量達到234.62萬輛,同比增長1.98%。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為187.46萬輛,同比增長6.83%;自主品牌海外銷量139.04萬輛,同比增加15.46%。此外,在2023年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還提出了280萬輛的2023年銷量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汽車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的新能源車型:深藍SL03、長安Lumin,上市半年月銷穩定過萬。電氣化轉型成果明顯。
江淮汽車:利潤大降,新能源是成敗關鍵
1月31日,江淮汽車發布了2022年公司業績預告,經公司財務部門測算,預計2022年將虧損14.37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凈利潤同比下降818.50%。
對于2022年的業績預虧,江淮汽車解釋為受到疫情和芯片短缺影響。2022年,江淮汽車的年銷量為50.04萬輛,同比下降4.54%,主營業務的毛利比上年同期減少2.95億元。
另一方面,2022年江淮汽車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達到了19.3萬輛,同比增長43.97%。未來,新能源汽車或將成為江淮汽車重回高點的救命稻草。有消息稱,2023年華為將與江淮合作建廠,在智能電動車產品上將有重大突破,值得關注。
海馬汽車:研發停滯虧損大,電氣化發展是重點
1月31日,海馬汽車公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公司凈利潤為-15億元左右,同比降幅達到-1712%上下。
關于本期業績虧損,海馬汽車也做出總結,除開宏觀經濟影響、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短缺等因素所造成的銷量下滑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報告期內,海馬汽車部分在研項目終止研發,涉及的的相關研發費用約4.1億元,再加上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3.5億元,大致構成了這12億元的虧損數額。
此外,海馬汽車還在報告中表示,盡管2022年度業績不佳,海馬汽車的新能源戰略和海外市場戰略不會變。未來,海馬汽車會繼續在純電動汽車新品落地、氫能汽車新品研發持續投入,公司也將進行持續性創新。
賽力斯:銷量增長但虧損翻倍
1月31日,賽力斯發布力其2022年年度業績預虧報告,預計2022年賽力斯年度營收將實現335億元到350億元,同比上漲100.38%到109.36%,凈利潤為-39.5億元至-3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擴大兩倍。
賽力斯表示,2022年受芯片、動力電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成產成本大幅上升。疫情的多點爆發使得客流進店量較少,市場推廣活動也未達預期,對于供應、物流、生產等諸多環節影響巨大。而且由于前期固定資產投入較大,折舊及攤銷費用,更加難以從中獲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賽力斯與華為汽車業務深度合作落地的問界系列汽車銷量為8萬輛,賽力斯新能源汽車全年的銷量僅為13.5萬輛。盡管在營收上突飛猛進,但虧損面的巨大卻同樣引人注目。主要在于賽力斯每年都要花費巨大的數額向華為購買研發和銷售業務。但在產品競爭中優勢并沒有十分突出,雖然擁有華為強大的門店渠道,但銷量和預期還是有著巨大差距。
北汽藍谷:銷量勢頭有好轉,成本大仍巨額虧損
1月31日,北汽藍谷發布2022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公告顯示,預計公司2022 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5億元左右,同比下降6%上下。
公告中,北汽藍谷總結來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首先,2022年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動力電池等成本上漲的影響,公司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另外,公司目前的產品銷量還處于快速上升期,未形成明顯的規模效應,同時為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公司在技術研發、品牌建設上也在持續投入,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
從銷量上來看,2022年北汽藍谷年銷量為5.02萬輛,同比上升92.06%,勢頭有所好轉。在經歷了高層變動后,未來也存在很多變數。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振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491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