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盡管受到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瘋漲、疫情管控和車價上漲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但得益于消費者認可度的提升和各地政府新能源刺激政策的推動,以及國家新能源補貼臨近尾聲,2022年我國新能源細分領域繼續保持高昂走勢。
根據最能反映真實成交量的上險數(含國產與進口)來看,2022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含插混、純電動、甲醇、燃料電池和增程式)銷量達到526.5萬輛,同比增長69.9%,在乘用車中的滲透率也從2021年的14.1%提升至25.4%。
就乘用車市場而言,這一數字已超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提前三年超額完成任務。
伴隨著整體新能源滲透率的提升,國內31個省市的新能源滲透率也水漲船高,其中上海以45.2%再次成為全國之首。數據顯示,這已是自2021年以來上海第二次摘得全國新能源滲透率的年度桂冠,又一次超過國內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海南。
利好政策大力推動
而2021年和2022年上海的新能源滲透率之所以能連續超過海南,主要是受到政策推動。
作為國內的一線城市,為了解決道路擁堵問題和調控市內的機動車總量,早在1994年起上海就開始對車牌實施投標拍賣政策,是國內最早實施限牌的城市。長期以來,上海也一直嚴格貫徹控制新增車牌數量的原則。
只是,為了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010年國家開始試點補貼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而上海正是五個試點城市之一。
2012年12月28日《上海市鼓勵私人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試點實施暫行辦法》正式公布,彼時起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就可以免費申請到專用牌照。并且2010年5月31日以后購買的新能源汽車,也適用該辦法。
正是由于這一利好政策的出臺,而近年來拍賣競標獲得的上海普通牌照需花費近10萬元,因此不少上海的消費者,尤其是原本使用外地牌照的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這也使得上海的新能源滲透率在全國一直名列前茅。
2020年下半年以五菱宏光MINI為代表的微型電動車陸續上市后,消費者甚至可以只花三四萬元就可以拿到一款在上海暢通無阻的綠牌,因此2020年上海的新能源滲透率突飛猛進至18.9%,與“老大哥”海南之間的差距縮小至不足1%。
雖然,2021年初大量微型電動車已無法繼續免費獲得綠牌,但2021年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卻讓上海新能源市場,尤其是插混領域繼續高歌猛進。
該文件明確指出,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的,上海市將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與此同時,新一輪新能源車推廣政策則自2021年3月1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 日。
2021年上海乘用車市場中插混(含增程式,以下同)車型的占比達到10.6%,是彼時全國唯一一個插混份額超過兩位數的省市,當時緊隨其后的天津和海南分別僅為5.4%和4.6%。正是得益于插混和純電的雙重發力,2021年上海的滲透率達到33.6%,以0.6%的微弱優勢超過海南。
插混最后的“瘋狂”
2021年尚且如此,2022上海插混牌照政策紅利期和國家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均臨近尾聲,再加上在比亞迪、理想、問界、吉利和別克等品牌對插混市場的大力推動,上海插混市場的走勢可想而知。
根據對2022年乘用車上險數的統計,去年上海插混銷量攀升至12.5萬輛,在整個新能源細分領域中的占比達到37.4%。就銷量而言,該成績在國內31個省市中僅次于廣東省的22.5萬輛,明顯高于以10.8萬輛排名第三的浙江。這三者也是2022年全國僅有的插混突破10萬輛的省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因同期對比基數較大,2022年上海插混的同比增幅為59.9%,遠遠落后于其他省市動輒三位數的增幅,但其創造的新增量卻達到4.7萬輛。
這一數字大致2022年與河北、陜西插混乘用車的銷量相當,可見其勢頭之猛。同時,這也是2022年上海能成為31個省市中5個乘用車總銷量同比為正的“幸運兒”的重要原因。
那么在這一年里,上海插混市場的走勢究竟如何,又是哪些車型最受上海消費者的青睞呢?
以在上海插混市場占據近99%份額的國產車型為例,受春節和疫情封控的影響,2022年前5個月上海插混銷量持續負增長,但隨著6月封控的放開以及復工復產的推進,銷量逐漸恢復,8月起開始突破萬輛,此后繼續走高,11月和12月甚至超過兩萬輛,分別達到2.3萬輛和2.5萬輛。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這都會是上海插混市場不可逾越的巔峰。
具體到品牌來看,2022年該地區插混的大幅增長主要是依靠比亞迪,其在整個上海插混世行中的份額達到57.2%,銷量為7.2萬輛,同比增長226.1%。換言之,2022年僅比亞迪一家的插混新增量就有5.0萬輛,甚至超過2022年上海全市插混的增量。
此消彼長,這意味著比亞迪必然搶占了其他插混車型在上海的份額。具體的車型銷量數據顯示,也確實如此。
2022年上海插混車型銷量的冠亞季軍分別是比亞迪宋PLUS、比亞迪秦PLUS和比亞迪唐,銷量分別達到2.9萬輛、1.1萬輛和1.0萬輛,同比均大幅增長,前兩者甚至翻番數倍。
至于此前曾連續數年成為上海插混銷冠的榮威eRX5,2022年的銷量為9448輛,同比出現21.7%的下跌。還有常年在上海插混市場名列前茅的榮威ei6 MAX,去年排名也滑落至第15,銷量僅為1468輛,同比跌幅達到75.8%。
和插混市場的“瘋狂”相比,上海的純電(含純電動、甲醇和燃料電池)市場則稍顯“平淡”。
2022年5月底上海出臺的《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指出,2022年12月31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的財政補貼。目前,這一政策已延期至2023年6月30日。
盡管,這一政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純電動車的銷售,但2022年上海該細分領域的同比增幅僅為23.5%,不僅遠遠比不上該地區插混的59.9%,也遠遠落后于去年國內純電市場57.1%。
當然,隨著插混不再免費享受綠牌,2023年上海的插混與純電動的走勢必然會來個大“反轉”,如無新的有利政策實施,屆時插混的銷量大概率會“一落千丈”,而純電動車則會成為上海消費者心目中的“香餑餑”。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497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