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身處中國車市,一個自主品牌想要賣到百萬級別,在大多人眼中就是徹頭徹尾的天方夜譚。究其原因?更多時候還是源于生不逢時與缺少自信。
當然,望向背后的更深處,傳統燃油車時代,自主品牌在企業光環、技術積累、產品實力甚至對應服務等多維度,始終都無法與百萬級所提出的要求相匹配。
雙方之間,好像永遠存在一道深不見底的溝壑,膽敢輕易嘗試跨越,必然會摔得粉身碎骨。
但最近幾年,隨著電動化轉型浪潮的愈演愈烈,一次來之不易的機遇應運而生。以剛剛過去的2022年為例,作為旁觀者,我們實打實見證了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銷量份額正式突破50%。
位于玩法完全不同的全新賽道,明顯感覺到了合資品牌的水土不服、無所適從,它們儼然漸漸失去了對于熱銷產品的定價權與定義權。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給了一些掌握主動權的自主品牌們,沖擊高端甚至百萬級的“窗口”。而在這其中,比亞迪早已蠢蠢欲動。
實際上,許久之前,就曾聽聞這家長期以“新能源車領導者”自居的車企,將要做出類似嘗試的消息。
殊不知,臨近去年年末,比亞迪針對它來了一次“集中輸出”。首先,北京時間11月8日,比亞迪正式官宣旗下高端品牌定名——仰望。
隨后,第30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的下線儀式上,王傳福親自劇透,仰望將于2023年一季度正式發布亮相首款車型。
十幾天后,比亞迪則公布了仰望的品牌標識,LOGO靈感源自甲骨文“電”,曲折的字形就是最初的“電”字,宛如電光閃耀。
結合上述種種跡象,完全能夠預見,今天文章的主角已經箭在弦上。
最終,沒有出現任何意外,進入2023年沒有多久,仰望正式走向臺前。1月初所進行的整場發布會仔細觀看下來,心中油然而生的感受便是:它準備好了。
至于根本原因,就像王傳福對外說到的那樣:“20年前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我們一直堅信電動化一定是未來的趨勢,技術創新是在變革中占領先機的唯一機會。”
作為整家公司的掌舵者,他清楚地知曉,身為一個高端品牌,仰望的誕生應該完全建立在頂級核心技術成熟的基礎上,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堆砌配置。這一次,比亞迪給出的答案則為“易四方”,國內首個量產的四電機驅動技術。
對于它如果溯源,最早可倒推至2004年北京車展,比亞迪發布的ET純電概念車,該車型設計使用四個電機獨立對車輛四輪進行驅動,該技術的設計靈感來源于高速奔跑中的獵豹。
與傳統燃油車由動力總成產生動力,再經由傳動系統將動力輸送到車輪的驅動形式不同,“易四方”技術的四個電機可直接對四個車輪進行驅動,在省去了傳統的傳動機構后,能夠實現更快的響應與效率,以及達到更強的功率。
而與其它新能源車型單電機、雙電機,甚至是三電機的動力布局相比,“易四方”的四輪電機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四個電機可以實現各自獨立控制。
憑借四電機獨立矢量控制技術,四個車輪均可以實現單獨控制的驅動、制動、前進、后退等動作。
當然,這還需要感知力更強的電驅系統加持,“易四方”技術通過整車的深度融合感知,能實現毫秒級的速度獨立調整各個車輪的動態,從而更好地控制車身姿態,提升車輛安全性和操控性能。
匯總下來,“易四方”就是比亞迪二十年從未放棄的頂級核心技術,之前礙于種種阻礙一直未能落地,終于今年以仰望為載體得以實現。
殊不知,就在兩天之前的北京,通過一場含金量十足的技術溝通會,讓我們更為徹底的了解了“易四方”的本質以及它能夠做什么。
首先,得益于上述技術成果,“易四方”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大的安全冗余,比如在車輛單輪爆胎后,以每秒1000次的頻率精準調整剩余三輪的扭矩,通過驅動輪及時對車身姿態進行強有力的補償干預,幫助駕駛員將車輛穩定可控地停下來。
其次,在暴雨、水災等極端場景,普通車輛泡水后瞬間失去行駛能力,嚴重時,甚至危及用戶生命。搭載“易四方”的車型,由于整車核心系統防護能力達到IP68級別,擁有良好的車身及座艙密閉性,故甚至可以憑借四輪獨立矢量控制功能獲得應急浮水脫困能力。
再者,“易四方”還能為用戶提供更為極致的性能體驗。據悉,該平臺最高轉速做到了20500rpm,整車馬力超1100匹,可以適應街道、越野、賽道等多種極限場景。
最后,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點,“易四方”技術可以幫助車輛實現原地掉頭功能。并且和一些傳統品牌的原地掉頭不同,“易四方”基于車輛穩定性及輪胎精準控制原理,創造性地融合了智能感知及輪胎控制算法,實現了高附路面的原地掉頭。
即原地掉頭不僅能在沙地、冰面、草地等低附著路況下使用,還能拓展到常見的柏油馬路、水泥路等高附著力路面,在城市高附路面也能使用原地掉頭和敏捷轉向功能,讓“炫技”功能具備實用性,也能夠在城市停車場、狹窄馬路這樣的日常環境中使用。
另外,憑借四電機驅動技術的獨立正負扭矩輸出能力,“易四方”甚至可以在轉向器、制動器不工作的同時,實現低于40米的百公里剎停距離、小于12米的轉向能力。
綜上所述,可以預見的是,仰望以“易四方”技術為基礎,身處中國車市無疑正在做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崔力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655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