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有了幾何和極氪,為什么還要推一個銀河?”
“確實有點看不懂吉利銀河的操作,說是新系列,但總有點新品牌的味道”
“原本以為中高級轎車應該很驚艷,沒想到還是概念車, 銀河L7有點出乎意料”
“看了看微博的評論,感覺很憂傷”
……
上周,吉利在杭州發布了旗下的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銀河,引來了行業和外界關于此的大討論,褒貶不一,輿論聲音很多也很雜。正面的好評不用說,但正如文章開頭列舉的那些言論,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聲音對吉利銀河的到來并不理解。
作為一位長期深入研究和觀察吉利的人,筆者自認為對吉利有那么點了解。所以本文想從個人對吉利的理解,從幾次與吉利高層的溝通,從外界對吉利銀河的輿論,談談吉利銀河的出現和其背后的真正邏輯。
吉利銀河是不是品牌?意義何在?
正如外界疑慮的那樣,吉利那么多品牌了,為什么還要推一個吉利銀河,還如此大搞戰略發布會?雖然嘴上說著不是新品牌,但身體好像卻做了一個新品牌該有的動作:換了全新的設計語言,發布了全新的品牌logo,還有全新的銷售模式。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吉利銀河確實僅是吉利品牌下的一個新能源系列,從來沒有稱之為一個全新的品牌,有點類似比亞迪的海洋系列或者王朝系列。畢竟logo也僅僅是吉利六塊腹肌logo的變形版,而車尾也掛的GEELY的logo,運營團隊還是吉利汽車品牌的團隊。
已經在多品牌戰略上吃過虧,且已經回歸一個吉利的吉利不會貿然把吉利品牌再拆分開來。吉利高層也說了,之所以是系列而不是品牌,也是希望保持專注,聚焦一個吉利,把母品牌做大做強,實現價值向上。
至于外界認為吉利品牌太多,主要原因也是因為近些年來通過諸多收購和整合,形成了不同的企業主體。當然這個“多”也僅僅是吉利控股旗下的品牌,與吉利汽車或者吉利品牌并沒有太多直接的關聯。
從吉利汽車銷量構成來看,有吉利(含幾何系列)、睿藍(換電新能源)、領克(中國新高端品牌)、極氪(高端智能純電品牌)四大品牌,每個品牌都有獨立的公司、團隊,且面對不一樣的細分市場和人群。
吉利品牌、吉利幾何、吉利銀河屬于一個吉利品牌體系,銀河屬于吉利品牌旗下、定位為售價15-30萬元的新能源中高端系列,分為大里程PHEV的L系列和智能純電的E系列,到2025年前將推出7款產品。
幾何則是吉利品牌旗下面向大眾化的、主打15萬以下的純電系列,包括未來入門級細分市場全面從燃油轉向新能源,幾何系列將擔當過去吉利遠景系列的職責,畢竟在10萬元以下的細分市場,做好了可是有三、五十萬的銷量,對品牌銷量也有非常大的支撐。
吉利品牌旗下如中國星、帝豪、博系列、繽系列等燃油車則被劃分為吉星系列,鞏固傳統的燃油車市場,在新能源份額過半之前,燃油車對企業的支撐作用不可忽視。未來這個系列旗下就沒有全新產品和系列新增了,只需要根據消費需求,對產品進行迭代升級即可。
吉利品牌內部執行層面的人士表示,這樣的劃分和調整,對內部來說架構更加清晰了,無論是團隊和營銷層面,其實更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因為每個團隊都能夠找到自己工作的重心。另外外界對吉利的認知也應該有了更清晰的脈絡,避免像傳統國際大廠那樣,固守過去的品牌形象和認知,在新能源賽道的轉型上遲遲難見成效。
而關于吉利銀河的意義,想必也是時代趨勢下的產物。吉利其實在新能源上的動作進展得很早,無論是2015年的藍色吉利行動,還是2019年的幾何,包括2021年初藍色吉利行動一分為二之后誕生的極氪,都是吉利在新能源賽道上的摸爬滾打。
如果說幾何是新能源的探索,極氪是新能源正確道路的驗證,那么吉利銀河應該可以算得上吉利新能源進入快速發展的第二階段——建立在轉型推動、產業進化和市場需求的大環境和基礎之上,既有之前的經驗和教訓,也有技術和時代的因素驅動,確立一個全新的序列不一定是壞事兒。
所以吉利銀河到來的目的,也是在當下發展快速的新能源市場,讓吉利新能源產品進一步標簽化,從形象、產品、渠道服務都能給大家耳目一新的形象,“講到吉利銀河,就是高價值新能源,不是傳統的燃油車。”
首車銀河L7有沒有技術?值不值?
銀河發布之前,調子起得很高,比如流線型非常好看的中高級轎車銀河之光,比如營銷海報中“仰望銀河”對比亞迪仰望的暗指,以及銀河發布前夕不斷輸出“捅破天”技術的到來,拉高了大家對吉利銀河的期待。
但首款車型作為一款A級插電混動SUV,價格下探到20萬元級甚至以下,確實一下降低了大家對中高端的期待。特別是諸多網友揪著銀河L7神似博越L的點不放,認為銀河L7還是有油車的影子,不應該與13萬元的博越L存在關聯,吉利銀河系列旗下首款車型不應該如此草率。
實際上可以承認,銀河L7確實與博越L共用了一部分模具和零部件,甚至按照規劃銀河L7可能就是博越L的Hi·P版本,只不過在全新的產品序列下,它有了新的名字和任務。但是銀河L7在產品力上,確實不能與博越L相提并論,換殼的說法也并不正確,更不用說一些“黑子”狂噴油改電,那確實是一派胡言。
銀河L7有其獨特的設計語言和歸屬,而且有更加新勢力化的內飾和配置,這是區別吉利過去燃油車產品的關鍵。再加上e-CMA架構,本來就是油電共生的架構,站在吉利的角度用更多通用化的模具和配件,降低研發制造成本,進而將更多的配置和功能給到消費者,這其實也是汽車產業發展史上的常規操作。
所以并不能因為某些地方存在相似之處就否定一款車型,對于一款產品是不是值得,還得看產品力的具體體現,還得看產品的價格和價值比,還得看產品帶給用戶是否有更好的體驗。
實際上,借銀河L7,吉利又更新了一系列新能源技術。比如全新一代雷神電混8848,比如神盾電池,以及銀河N OS系統,涉及目前用戶最關心的動力系統部分、動力電池和智能座艙部分。還有一部分屬于舒適體驗的,比如副駕女王座椅、副駕16.2寸中控娛樂大屏等。
雖然8848總有一股土豪的味道,但全新一代雷神的升級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外界最不看好1.5T三缸機已經切換成了1.5T四缸,創下了44.26%的量產巔峰熱效率,這是來自消費者的聲音,不喜歡就改,吉利在糾錯方面確實沒話說,這也是堵住嘴的最好方式。
與發動機匹配的3 DHT Pro也迎來了新的變化,實現了全球首個P1+P2雙電機超頻驅動的智能電驅,兩驅綜合功率達到287kW,達到性能與節油的平衡,再加上自研且具備預測性的能量管理系統,節能率最高可提升15%,在性能保持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僅5.23L的百公里虧電油耗,CLTC綜合續航里程1370公里。
神盾電池則看上去有點東西,比如不起火不爆炸,可提升20%電池壽命的自研BMS,全場景的極限安全,“母嬰級”人體電池輻射安全,智能云端大數據監護等八重防護系統,在電池安全這一塊,神盾名副其實。
另外是銀河N OS系統,在吸收魅族科技智能團隊之后,銀河在車機端可以說迎來了全新的變化。全新的UI風格和優美絲滑的銀河微動效,車體體驗應該可以達到華為車機的水準,同時分布式操作系統,未來對車、手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的互聯體驗,應該會有質的飛躍。吉利高層在采訪時也提到了,這一次車機系統應該會是目前比最好用的車機還好用的存在,能夠把外界對吉利車機的槽點變成亮點。
再加上智能駕駛領域,基于吉利衛星的“天地一體”版銀河智駕方案,在90km/h高速巡航時,面對靜止目標可及時剎停,遠高于目前行業領先的60km/h的時速。而吉利自研的厘米級衛星高精度定位模組,也將在未來實現精準定位永不失聯。
所以從產品力層面,銀河L7定位在A級SUV市場,主力競爭比亞迪宋PLUS,主打的價格可能在15萬-22萬元就非常值了,至少從產品層面來看,銀河L7比比亞迪宋要強不少。特別是油耗和性能,別看比亞迪宋表顯只有3-4個多油,但根據小熊油耗車主實測數據綜合來看,宋的油耗基本上也要6-7個油左右,滿油滿電CLTC綜合續航里程,還是銀河L7略勝一籌。
對了,此次發布會銀河L7只開啟了預定,并沒有公布價格,這一點確實有點出乎意料。當然,不公布價格也有吉利的考量,那就是如今價格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目前市場層面和未來一個月政策層面的動作并不明朗,定低了對銀河品牌的印象和吉利的利潤存在影響,定高了又不利于市場競爭。所以先用盲訂收集一波用戶訂單,再根據盲訂用戶的數量和彼時市場價格競爭趨勢去最終決定。
外界認為銀河槽點多,那前景幾何?
實際上,銀河從醞釀品牌開始,就有點網紅的潛質。
其一,吉利本來就是自主品牌龍頭企業,它的大動作勢必會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其二,吉利新能源布局多年,也應該有所成效和期待了。其三是銀河之光原型車,確實非常驚艷,造型普遍好評,這也是中國設計師對中國汽車設計的一次自信的展現。
除了上述文章提到的一些槽點,以及外界對銀河的期望值和實際呈現的效果值存在差距,是槽點來源的根本。
而從根本上來講,吉利銀河的醞釀時間并不充分。從年初預熱到2月底推出品牌系列和產品,吉利銀河的出現實際上是非常迫切的,迫切到讓外界認為有些倉促。這也是為什么銀河L7作為銀河首款產品推出來之后,外界有點失落的重要原因。
但槽點歸槽點,銀河L7如果最終確定一個很給力的價格,那自然不是問題。吉利一直在講高價值,最近兩年停掉了低端的產品,損失的銷量,但是品牌價值確實在中國星等系列產品上得到了強大的提升。對于銀河系列未來的前景,個人是看好的。
首先從名稱和定位,銀河新系列并無什么大問題,強化新能源標簽,而不開設一個全新的品牌,銀河以系列的形式出現在吉利品牌旗下,是明智的。
正如長安、長城包括奔馳和大眾、豐田一樣,OX、EQ、BZ、ID.等,都是在母品牌下的新系列。事實證明,這條道路已經成為一個共識——既保留原有品牌的資產,同時又在新汽車時代展現一個全新的形象,變則通。
其次是吉利技術帶來的期待,上文已經提到了銀河L7的相關技術,特別是在插混領域,雷神的技術實力表現也絕對是領先的,解決了很多混動車“節能并不性能”的痛點。再加上e-CMA架構的實力,包括電池安全方面的保證,L系列應該可以伴隨PHEV市場的大趨勢,迎來一個更好的前景。
再次就是E系列轎車了,至少將于今年四季度上市的原型車“銀河之光”的量產車投向市場,應該是可以振蕩起陣陣漣漪的。
而這款車或者說這個系列的背后,是吉利控股智能純電浩瀚架構的支撐——這個已經誕生過極氪、smart品牌的純電架構,結果已經證明了硬件層、軟件層、系統層三位一體的領先實力。E系列轎車將匯集吉利所有新能源的技術和沉淀,成為吉利邁向新能源賽道的集大成者。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銀河和銀河之光原型車上,用設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演繹,將國人的文化自信再一次巧妙展現。
再加上如今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吉利已經嘗到了過去在新能源賽道上幾何的貿然和三缸機不尊重市場反饋的教訓,這一次通過全面的修正,定當全力以赴,實現全新的開始。
個人始終相信,吉利銀河剛開始不被一部分人理解,甚至被誤會也很正常,領克和極氪誕生之初亦是如此。而從目前描繪出來的銀河藍圖來看,市場競爭深水區之后,總會出現新的裂痕和機會,新能源賽道拼刺刀才真正開始,激烈的戰場才更能找到英雄所在。
對于吉利銀河的未來,不必急于否定,還須走著瞧。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686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