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于今年的走勢都非常之迷茫”。數據顯示,1月份的開局,創下了2020年以來最低記錄,并且在2月份沒有好的好轉的跡象。另外中國的經濟的增長態勢也處在一個比較焦灼的情況,所以就導致了汽車消費也處在一個焦灼期。
但是又有一個總的趨勢,就是今年整個經濟的目標是保增長,其中汽車房產必保一個。所以對于今年整個汽車的總體需求和整個銷售情況 ,行業還是保持比較樂觀的態度。因此在這種局面之下,對于每家來說情況就不一樣。
2月24日,汽車公社衛金橋、大眾侃車郭登禮、天天汽車徐鋒、汽研社賀球輝再次連線《四車道》直播間,探討由特斯拉和比亞迪引發的價格戰下,如何拼份額、拼價格、拼渠道,分析各家公司對于今年的整個測試的打法。
在這種背景之下,打價格戰怎么打?然后怎么合理的打?在什么時候打?這對所有的汽車廠家來說、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有包括鏈條里面經銷商來說都是非常期待的。實際上也是非常就慘烈的,因為這個事情涉及到各方的利益。
頭部企業的傳導效應
衛金橋開場就拋出靈魂拷問,打價格戰是不是也很需要技術,然后價格戰非打不可嗎?特斯拉打價格戰,我們所有人都要參與價格戰嗎?其實在這一點上我們還是很明確的,因為今年的市場不僅僅是說開局不夠好,而是今年汽車市場在各種環境之下比較復雜。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僅為129.3萬輛,創下2013年之后的同期新低,同比下跌37.9%,更是創下本世紀以來同期的最大跌幅。面對1月車市較為低迷的走勢,不少行業內人士已對今年表現出略微消極的態度。
對于今年的競爭形勢,郭登禮認為,開戰即決戰,今年汽車廠家不要抱任何期望,認為還可以在車市撈一筆大錢,賺一筆豐厚的利潤,這個心態一定要放掉。今年不是樹品牌推產品的時候,而是保持市場地位的時候。
包括賀球輝也對此感到認同,他認為此前很多茍延殘喘的車企,尤其是新能源車企,需要被市場淘汰掉。“今年要么活下來,要么死去,非常明顯,我個人覺得非常明顯的價格戰是一定要堅決的。”
徐峰更加理性地分析稱:打不打得起價格戰,這個東西取決于廠家自己的實力。很多的品牌可能真的是撐不住,會把大部分的市場給讓出來,所以這個市場到年底看的話會相對比較集中。
實際上,四位主播在大方向保持了一致,價格戰必須打。尤其特斯拉開打價格戰,以及比亞迪秦PLUS DM-i車型起步價低至9.98萬元,實際上對所有人來說起到了提醒作用,意味著領先者已經率先舉起了價格的屠刀。
這兩個龍頭企業的價格戰的開打極具代表意義,賀球輝認為,現在是主動迎戰期,如果你的步伐太慢了,你就掉隊。日系的合資企業今年的壓力會更大一些,所以他們一定要主動出擊,否則他們市場份額保持不住。
在市場行情方面可以看出,日系合資車企中也有兩方不同的選擇。比如廣汽豐田和東風日產加入價格戰,東風本田、廣汽本田還在猶豫和徘徊。當然,目前還是初始階段,更多企業還在持續觀望。
不過從中可以發現,雖然是特斯拉和比亞迪引發的價格戰,實際上傳統燃油車企的反應速度更快。主要原因在于燃油車沒有太好的應對策略,反而是電動車企的后手更充足。尤其是原材料價格的下跌,讓新能源車企有更好的成本優勢。
郭登禮表示:我覺得未來的電動車根本不用擔心,就是挺住上半年,下半年我覺得電池價格就下來了,以后它通過電池價格的調整,也可以獲得市場的認同,因為現在貴就貴在電池上面。
而衛金橋在分析完燃油車的毛利和電動車的降本后,還是把討論重點抽出來,就是“我們要從這里面發現的端倪是什么?這里的策略是什么?每個廠家采取的策略差異,我們去尋找這樣的差異和規律,才能夠對于未來整個市場的走勢才會有判斷。”
考驗車企的戰略時刻到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每家企業存在不同的競爭狀態,在每個不同的細分市場,拿什么產品打價格戰,都是學問。而像比亞迪秦PLUS、廣汽豐田雷凌、東風日產軒逸這些明顯有過降價的主流車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徐鋒認為,選擇什么樣的車型,其實是主力基盤。你的基本盤肯定首先是要降的,你不降你的份額肯定保不住。另外你用你的非主流產品,或者說你的份額不大,銷量不大的產品降價的話也沒有任何意義,你降也沒有什么效果,這是一個核心。
郭登禮在此基礎上,又分了幾個維度進行論證。他表示,容易降價一個就是改善型車,第二個就是車型相對比較傳統的車,第三個就是即將下市的車型。首先讓經銷商有利潤可賺,其次將流量車型、走量車型、盈利車型區分出來形成好的策略。
衛金橋對此也表示認同,“價格戰的力度還是有梯度的,燃油車肯定是骨折價。豐田大眾日產將來都會慢慢的放棄10萬元以下的油車,所以現在卡羅拉也好、雷凌也好,這些車型將來的整個電氣化過程一定出現一款產品替代。”
這也是四人討論的一個焦點,在10萬元以下是純電車的天下,在10-20萬元區間是PHEV車型的主力市場。只要保住了這些占據整個市場60%份額的產品,車企才能在未來有出路。而要想保住,就必須制定合理的銷售策略。
對于電動化的趨勢,衛金橋提出了一個預測:從三季度開始,動力電池的價格可能就會在500塊錢,到今年年底動力電池價格有可能跌到350。比如說如果是搭載了一個80度電的產品,它的成本下降空間是很大,電池成本就下降2萬塊錢,所以下半年打價格,傳統企業打不贏電動企業。
郭登禮則認為,電動車一定會走向兩個趨勢,“第一個向尺寸大走,第二個就是真正走向智能化。”徐鋒則更加清醒地預判是,現在的整個戰爭就相當于還是初期,未來要怎么拿下市場份額還得以變應變,最重要的還是跟著頭部車企走。
眾人還保持了一個一致的觀點就是,價格戰目前只是在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中影響最大。豪華品牌因為售價原因,以及市場份額原因目前還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也僅限于主流豪華品牌,二線豪華品牌的衰落速度可能會更快。
衛金橋表示,主流豪華品牌中,入門級產品如BBA中的34C這樣的產品毫無疑問會有降價能力和降價空間,因為這些成交價在30萬元左右的產品不僅受到電動化的沖擊,還要受到合資品牌高價格車型的沖擊。而56E這樣的產品則可以避免價格戰,還可以為品牌守住利潤。
徐鋒認為二線豪華品牌進入價格戰的原因是被動的,當蔚來、理想、小鵬等品牌的產品銷售越來越好,這些品牌受沖擊最大。而這些品牌之所以有降價能力還在于,部分品牌有母公司的合資品牌做支撐,可以放手一搏。
可以說,如今就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今年的價格戰不可避免。并且這種情況在第三季度更加焦灼,反應快的廠家會明顯去搶占掉慢的廠家市場份額。那么在此之前,每家車企都應選擇一套針對性的打法,鞏固自身的競爭體系。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686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