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人還記得這臺Nova Car?
三年半前,也就是2019年10月,在位于浦東川同路的諾瓦瑞斯上海研發中心,知名學者、汽車行業專家、諾瓦瑞斯CEO皮埃爾·布萊,還有這臺Nova Car,與眾多媒體以及高校學生一起,舉行了一場關于未來汽車的圓桌會議。
那也是皮埃爾先生在疫情之前,最后一次到訪中國大陸。
而現在,度過漫長的疫情管制時期,時隔三年后,該集團的掌門人,終于再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諾瓦瑞斯CEO皮埃爾·布萊
皮埃爾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參加落戶獨山港經濟開發區的簽約活動。而這也預示著這家在全球汽車產業鏈里的“隱形冠軍”,在中國市場再度進入活躍期。
深耕中國市場
諾瓦瑞斯集團的總部位于法國,是目前全球頂尖的塑料部件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每三臺車中,就有一臺安裝了諾瓦瑞斯生產的部件。
該集團在華注冊的商標為Noveastern,主要有四大類的汽車塑料制品:發動機裝置(進氣歧管、發動機罩蓋等)、汽車內飾、汽車外飾、空濾器,在中國、法國、意大利、波蘭、捷克、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國家,設有總計40家制造廠、8個技能中心、7個技術中心和20個客戶服務中心,與全球客戶成為合作伙伴。
在中國,諾瓦瑞斯集團擁有坐落在武漢的合資工廠以及上海、煙臺、沈陽的全資子公司,其中武漢工廠早在1997年就已經投產。目前,諾瓦瑞斯在華提供多種產品線:包括動力總成、控制面板與框架、通風口、內飾和車身飾件、開門系統、外部噴漆和表面處理。年銷售額約11億元。
諾瓦瑞斯在華生產設施
根據其官方說法,諾瓦瑞斯目前的在華戰略為:
專注于高端汽車品牌的車身零部件,并為所有品牌提供成熟的動力總成創新,為所有乘客提供更清潔、更輕便、具有智能和直觀界面的互聯汽車,與客戶精誠合作,致力于創造汽車行業的美好未來。
而縱觀該集團近年來的舉措,即使不考慮本次獨山港經濟開發區的項目,其在華投資規模也在不斷上升中。
有關諾瓦瑞斯沈陽工廠的新聞圖片
在疫情尚處于管控期的2021年,諾瓦瑞斯沈陽制造工廠即啟動擴建工程。在當地政府及客戶的大力支持下,該擴建工程于2022年完成。擴建后的諾瓦瑞斯沈陽制造工廠總廠房面積擴大至17000平方米,新增多達15條生產線。
與諾瓦瑞斯CEO的訪談
本月初,借著諾瓦瑞斯CEO到訪中國參加簽約的機會,汽車公社有幸與皮埃爾進行了一次約一個小時的訪談。盡管簡短,但交流的信息卻頗為重要。
代表公社方面,我們總共準備了多個問題,涉及產品、研發、業務轉型、以及對宏觀層面的態度等方面。
首先,當然是知名度頗高的Nova Car。三年多過去了,相關技術的應用和落地情況,也是大家所關心的。
針對這一提問,皮埃爾先生介紹道,Nova Car是諾瓦瑞斯公司進行技術展示的平臺,一共采購并改造了4臺來用于技術展示。3年前在滬亮相的那臺,其本身是一臺寶馬品牌的汽車。通過使用諾瓦瑞斯生產的配件替換車上部件的方式,當時這臺Nova Car一共展示了80~100種新技術(產品)。
Nova Car上展示的概念性塑料部件
“實際上,隨著公司新產品的研發,Nova Car平臺目前可以替換安裝上更多的部件,我們的研發從沒有終止,特別是目前這個變革的階段”,皮埃爾表示。
關于Noveastern新能源中心的問題,皮埃爾介紹道,諾瓦瑞斯實際在法國本土、美國也擁有研發中心。在上海的研發中心成立于10年以前,主要方向為動力總成相關。最初上海研發中心只針對燃油車相關技術,但最近三年開始在燃料電池,或者說是氫能方面加大投入。
實際上,皮埃爾表示,盡管諾瓦瑞斯的業務涉及多個方面,但目前更看好氫能的中遠期發展與運用,目前上海中心已經掌握了三十多項專利技術。目前全球三大研發中心各有側重,中國這邊圍繞氫能,法國本土以電機為主,美國中心則側重鋰離子動力電池。
作為服務全球汽車產業的塑料部件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汽車產業百年未有的變革時代,諾瓦瑞斯集團也一直以自身優勢,緊跟時代發展。
Nova Car上采用的全新材質的儀表臺軟質包覆內飾以及位于A柱的虛擬后視鏡屏幕
皮埃爾透露,目前集團方面針對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極具針對性的新產品:感應塑料件,以及自潔塑料。
前者具有類似導電橡膠的特性,制作成車身內覆蓋件后,可以在任意部位提供觸控支持,同時也可以向車載控制器告知車內人員手部觸碰位置。
新的觸摸式塑料件
后者則正如其名稱,絕佳的光潔度與避免污垢附著的能力。對于新一代智能汽車來說,外部傳感器矩陣的防污,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而這種產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目前,自清潔塑料產品已經在法國國內進行了推廣,現正計劃推向全球市場。皮埃爾表示,其運用領域并不局限于攝像頭、激光雷達等的表面覆蓋,還可以用于出風口和溫度傳感器等。
實際上,諾瓦瑞斯集團對新能源技術路線的態度,非常地令人感興趣。所以在訪談最后,公社也深入地與其交流了對氫能技術的看法。
氫能時至今日,仍舊是全球汽車新能源的候選
體系建設和投入,一直是氫能技術推廣中,普遍被質疑的核心問題。因為其預示著,不能如同純電那樣,通過對現有電網的擴容、充電樁鋪設等方式,“漸進式”地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如同百年前建立煉油廠、儲油設施以及加油站那樣,完全獨立建設一個氫從生產儲存,到最后補充的體系。
這絕非僅僅開發出燃料電池堆、高壓儲氫罐就可以的事情,背后是以萬億計的資金投入。
針對其體系復雜、投入大的問題,皮埃爾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氫能技術自有其無法取代的優勢。而且他認為,氫能如果有推廣的希望,那么一定會在中國,因為“目前從全球來看,唯有中國有希望體系化布局氫能的運用?!?/p>
實際上,其想法和工信部的計劃也多有重合之處。早在前年,氫能已被納入未來商用車新能源試點之一。2021年末,國內首條跨區域氫能干線,已經開始建設。
國產氫能重卡
但這并不代表這家集團對純電路線視若無睹。在2月末,該集團在華舉辦的中國市場25周年慶典活動上,諾瓦瑞斯中國區總裁菲利普·維賽特斯就曾在講話中提到:不久前近期我們獲得了電動車軟包電池的冷卻系統發明專利授權,正是中國研發團隊的成果。
在本次會面的最后,公社方面也詢問了一些較為敏感的話題,比如目前日益盛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此,皮埃爾先生非常坦率而且直接地做出了回答——
“集團在全球的業務,都是以本地生產本地供應模式為主的。而且,我們是絕對不會放棄在華業務的,這個市場對我們至關重要。”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769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