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比亞迪召開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針對眼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現狀,表達了個人觀點。
首先,對于當前行業中的“價格戰”,王傳福表示,比亞迪的規模化優勢、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將助力比亞迪在未來競爭中優于同行,比亞迪有信心在未來3-5年獲得更高市場份額。
王傳福的底氣來自于比亞迪“蒸蒸日上”的銷量。
就近期來看,今年5月,比亞迪月度銷量新高,其以近24萬輛的月銷位居榜單第一。此外,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超過了引領市場數十年的大眾汽車,成為最大的乘用車品牌。
換言之,如今在全球市場上,比亞迪是可以力拼大眾、特斯拉等一眾國外車企的中堅力量。
其次,“戰火”尚未熄滅的“價格戰”,是國內新能源車企接受殘酷市場競爭的縮影,并不是所有車企都有底氣參與此次角逐,那些羽翼尚未豐滿的企業必然歷經陣痛,甚至面臨退出汽車市場的慘局。對此,王傳福表示,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不競爭不會有繁榮,競爭才有優勝劣汰。
圖源:比亞迪
事實確是如此,資本市場里的“拼殺”本就殘酷,一次次行業洗牌最終形成良性發展格局,硬碰硬的實力交鋒才能選出最佳優勝者,它們共同推動汽車產業向前發展。
那么,車企要如何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去?
王傳福直言,企業制勝首先要有核心科技,新能源汽車變革是一場技術革命,有核心技術企業才能活下來,如果只是簡單拼裝,活下來的概率很小。
他還指出,企業還要有好的戰略方向,行業機遇窗口期只有3-5年,車型、技術路線選擇很重要。另外,要有快速決策機制,汽車企業往往體量大,決策機制漫長,但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像戰場,革命到后期,有些車企會崩盤,這時候需要快速決策。
再次,在智能化方面。王傳福此前曾表達過新能源汽車行業“上半場電動化,下半場智能化”的觀點。如今,下半場智能化已來,眾多企業皆紛紛拿出自己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等看家本領,以作為下半場競爭的有力武器。
對此,針對無人駕駛和輔助駕駛的發展情況,王傳福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智能化不僅是技術問題,還有安全責任劃定問題。無人駕駛但凡有一起安全事故,車企責任都很大,可能連累整個車型的銷售。
此外,在法律法規沒有變動的情況下,智能駕駛技術大概率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商業化較難。他認為,輔助駕駛才是能形成商業閉環的路徑。
圖源:比亞迪
最后,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出口向好。據外媒報道,由于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車出口國,超越日本奪冠。具體來看,第一季度中國出口汽車107萬輛,同比增長58%;日本出口汽車95萬輛,同比增長6%。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幾乎翻了一番,達到38萬輛,占到所有出口車型的近40%。有行業預判,不同于中國,日本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較慢,這可能會導致東南亞國家市場的流失。
比亞迪對海外出口的布局一直很緊湊,甚至開始“造船”為出海鋪路。
12月21日,蓋世汽車注意到,天眼查顯示,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其經營范圍新增國際船舶管理業務;無船承運業務;國際船舶代理;港口理貨;港口貨物裝卸搬運活動等。
比亞迪此舉絕非偶然,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比亞迪汽車在山東煙臺的一家造船廠,斥資50億元訂購了8艘可裝載7700輛汽車的滾裝船。彼時有分析認為,比亞迪之所以大手筆斥資50億自己造船,主要原因是2023年滾裝船租金已經高達12.5~15萬美元一天。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觸角”逐漸向海外延申的趨勢,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從去年開始大力擴展各個地區產能,目前已基本解決供需平衡問題。目前該公司產能,還有各個零部件產出,可以滿足未來市場需求。同時,比亞迪已做好充分的準備,滿足未來海外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苑晶銘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432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