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逼近54%!
就在本周,乘聯會正式公布了8月終端成績單。開篇再次創造歷史的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無疑徹底點燃了整個中國車市。
或許,大部分數讀者對于這一數字沒有什么概念。非常直白來講,你可以篤定的認為:“電車真正意義上戰勝了油車,消費者們已經用真金白銀做出了選擇。”
隨著7月、8月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連續邁過50%大關,加上“金九銀十”的給力助推,年底將會沖向多高,光想想就令人感到興奮。
蔚來二季度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李斌曾說:“兩年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會達到80%?!卑凑漳壳暗内厔菖c勢頭,并非沒有可能。畢竟,一旦所謂的漣漪效應迅速形成,油車的潰敗與電車的進擊,都會變得愈發猛烈。
必須承認的是,這場“渡江戰役”輸贏已定。
由此將視線進一步聚焦,繼續拿剛剛過去的8月為例,油車的零售銷量僅為87萬輛,同比下降28%。今年前8個月,油車的累計零售銷量僅為744萬輛,同比下降15%。
雖然不愿一味的唱衰,但血淋淋的事實明晃晃擺在那里。即便位于油車最根深蒂固的豪華車板塊,同樣被電車的“群狼戰術”狠狠撕下一塊肉來。
而接下來的篇幅,試圖展開聊聊我的一些發現。
持續潰敗并不意外
“油車已經進入惡性循環,只能通過降價來維持市場份額,但價格下降會損害經銷商盈利能力、損害品牌、損害二手車殘值。接下來幾年合資品牌的油車會有巨大的麻煩,它們的份額都會讓給新能源車,所以新能源車的市場空間會快速擴大。”
本段開篇的一段觀點,同樣來自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的李斌。
能夠預見的是,此話一出又會遭到外界的口誅筆伐。當然,相比幾年前NIO Day后的那句“我不理解誰還在買油車”肯定要溫和許多。
背后的根本原因,還是由于大環境變了,潛客的認知變了??诳谙鄠髦?,許多用戶開始感受到電車帶來的技術進步與普惠性。
電車本身的產品力,儼然得到了十分長足的進步與躍升。無論智能化體驗也好,駕乘質感也罷,還是動力儲備、使用成本,都與油車拉開了一定的差距。之前飽受詬病的真實續航與補能網絡,也被優化與擴充的較為明顯。
加之政策層面對于電車的保駕護航,銷量與滲透率越來越高,更像是一件水到渠成,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反之,油車的潰敗并不意外。
而最近,又聽到一種相斥的觀點:“如果電車一旦沒有福利的助推,那么很快將再一次原形畢露,油車會重新位于中國車市占據主導地位?!?/span>
作為反駁,只想說:“你根本還沒明白文章開篇提及‘渡江戰役’輸贏已定的意義。”
今年,各大強勢主機廠共同挑起的,其實是一場針對潛客心智層面的占領。瘋狂洗腦之下,想要達到的最終效果則為,讓大家理所應當的認為買電車才是大勢所趨。
至少就我個人身邊,真真切切見證了好幾位曾經十分頑固與嘴硬的油車擁簇,在今年增購與換購的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與試駕,最終選擇倒戈。
他們之中,有人擁抱純電,有人擁抱增程,有人擁抱插混。反正,無論選擇什么,“觸電”都成了絕對的主旋律。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很大一部分年輕用戶,尤其是95后、00后們,從人生首購第一臺新車開始,就堅定不移的入手電車,自始至終油車都沒納入到備選清單之中。
毫不夸張的說,隨著使用習慣的逐步養成,他們以后的迭代與升級,同樣只會是電車。至于后續更加年輕的消費者們,對于油車甚至將沒有任何的概念。
總之,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結合目前整個大盤的驚天駭浪,到今年年底,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極有可能逼近60%大關。屆時,電車的權重還會加碼,油車的處境愈發尷尬。
“我們就看挪威,在突破50%之后,這個提升其實會非常快?!庇质且欢蝸碜岳畋蠖径蓉攬箅娫挄系念A測。言外之意,本就微微晃動的天平,或許將徹底的傾斜。
而電車在揮刀油車后,則開始了格局的劃分。
哪有什么一家獨大
本段開篇,首先把視線拉回到大約兩年以前。
如果試圖評選出中國新能源市場最為主流的一條技術路線,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會把選票沒有任何猶豫的投給——純電,而管它什么插混還是增程,都被或多或少扣上了“過渡技術路線”的帽子。
甚至車圈之中,漸漸形成了一條與之對應的鄙視鏈,“買純電才是擁抱未來?!?/span>
可眼下,隨著時間推移,整個大盤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牌與重塑,終端消費者們越來越清晰與成熟的明白,自己需要一輛怎樣的電車,瞬間發現上述言論更像是一條徹頭徹尾的“悖論”。
“中國新能源市場,沒有一條技術路線能夠一家獨大。”
尤其結合剛剛過去的8月,乘聯會公布的成績單,純電批發銷量為59.2萬輛,同比增長6.6%;插混批發銷量為34.5萬輛,同比增長84%;增程批發銷量為11.5萬輛,同比增長109%。
份額占比方面,純電、插混、增程分別對應:56%、33%、11%。去年同期分別為:70%、24%、7%。
升降之間,趨勢的變化顯而易見。
礙于種種原因,純電無疑陷入到很大的增長瓶頸之中,擁有“油箱”的插混與增程,則爆發出極大的終端需求與向上能量。
作為另一維度的論據,繼續聚焦目前炙手可熱的“大魔王”、行業“風向標”比亞迪,8月共售出新能源乘用車37.08萬輛,同比增長35.3%。進一步拆分,純電銷量為14.84萬輛,插混銷量為22.24萬輛。
必須承認,過去比亞迪旗下的兩個技術陣營,幾乎一直都是在齊頭并進。可到了今年,后者已經穩穩反超前者,成為所謂的“主銷擔當”。
從這位“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推新節奏來看,至少目前能夠感覺到其位于插混板塊的注意力,要略微大于純電板塊。
而十分有趣的是,有消息顯示,得益于終端消費者對于電車的熱情高漲,比亞迪已經將年銷量目標從360萬輛調整為400萬輛。
顯然,在創造歷史的路上,兩個技術陣營必須各自提供力所能及的貢獻,尤其是插混板塊得支棱起來。
無獨有偶,就在昨天,雖然被諸多友商集體聲討,理想還是按時發布了新勢力銷量周榜。不出意外,單論9月2日-9月8日,冠亞季軍依舊被理想的1.07萬輛、問界的0.77萬輛、零跑的0.63萬輛所牢牢占據。
是的,你沒有看錯,三家主銷“增程”的車企。
反觀整個8月的新勢力月榜,它們的輸出同樣十分強勢。其中,理想交付量達到4.8萬輛,鴻蒙智行與零跑則分別邁過了3萬輛大關。
綜上,闡述這些數據的根本目的,還是想要證明兩個老生常談的道理:“身處中國新能源市場,想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巨頭,多條技術路線并行就是所謂的充分必要條件?!?/span>
以及,“中國新能源市場,沒有一條技術路線能夠一家獨大?!?/span>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給出一個大膽的預測:很快,拋開油車艱難固守的那一點點份額不談,純電、插混、增程在份額上,很有可能實現“三分天下”的穩態局面。
換言之,純電的陣地,會被插混與增程進一步的蠶食。插混與增程之間的競爭,也會變得比想象中的更加猛烈。
所有身處其中的參與者,都將不留情面的絞殺在一起……
在此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所有終端消費者們,可以從容不迫的根據用車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款。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45396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