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者對汽車空間、舒適性和產品升級的需求之下,MPV成為一塊熱門細分市場。吉利旗下的極氪009和翼真 L380,騰勢D9、比亞迪夏,長城魏牌藍山,新勢力小鵬X9、理想MEGA……從傳統的企業到新勢力,越來越多的MPV產品出現在市場上,就是一個最直接的例證。
然而面對這個在乘用車僅有5%市場占有率的市場領域,消費者對MPV的質疑依舊存在,除了買的人少,沒有像轎車和SUV那樣經過大量長久的驗證,造型像是一個盒子、由于空間需求妥協了設計和流線造型外,安全性也是一個痛點。來自中汽數據的統計:MPV的事故致死率高于轎車與SUV的總和。
但時代在進步,技術在發展,不少車企在推出MPV產品時,肯定也會著重去瞄準用戶的痛點去,在MPV的安全性方面去下功夫。最近,吉利翼真L380就在中汽中心,完成了目前國內最全面、最權威、最公正的新車安全測評C-NCAP管理規則項目,在乘員保護、行人保護、主動安全三大測評項目中分別取得91.97%、73.75%、94.91%的得分率,綜合得分率90.0%,斬獲C-NCAP史上MPV碰撞成績的最高分,成為史上空間最大C-NCAP五星安全車。
“中國汽車第一撞”見證人、清華大學碰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教授 張金換表示:“相對于其他品類,MPV在碰撞測試中想要得到更高的評價難度非常高。作為一輛豪華純電MPV,L380能夠得到C-NCAP中MPV品類最高分,非常難得。”
其實難得的背后,是翼真L380對安全極致到苛刻般的堅守。之前,翼真L380還挑戰通關了包含31項檢測點的正碰內測、MPV行業首次四排座椅帶假人的追尾測試,以及同級首個純電MPV雙柱碰撞測試,考察范圍更廣、標準更嚴苛,難度遠超行業標準,將大空間MPV的安全性帶到新高度,樹立了MPV天花板級別的安全新標桿。
MPV天生安全性差?
首先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相較于轎車和SUV,MPV由于自身形態和結構特性限制,在安全性設計上是難度最大的。
因為MPV車型為了追求更大的車內空間和成員座位,在設計時通常會采用更短的前后懸,這就導致了前后碰撞時的吸能空間被壓縮,碰撞能量很難有足夠的緩沖,較難達到優秀的安全保護。特別是第三排幾乎貼近后備廂蓋,再加上MPV在尾廂設計時,為了考慮裝載需求,和轎車/SUV相比,會壓低尾門門檻設計。因此追尾碰撞的安全保護,MPV要難很多。
還有一個原因在于,MPV通常是6~8座的設計,又要追求車內高度空間的保障,因此形成了又長又高的寬大側面,橫平豎直的車身框架,相比轎車和SUV更緊湊的籠式車身,受力面積范圍非常大,對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甚至在一些激烈的側面碰撞事故中,更高車身尺寸的MPV比轎車和SUV更容易發生翻滾。
另外,由于更高、更寬大的車身尺寸,以及更重的整車質備,導致車身的重心上移,降低了車輛行駛的穩定性和操控性。而為了追求舒適,MPV的懸架一般都偏軟,特別是在一些極限轉彎變道的情況下,也很容易出現車身支撐性不足的問題,導致原本可以避免的碰撞安全事故發生。
這些痛點,其實都是有數據作為支撐的,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中汽數據對MPV安全性的判定結果,在C-NCAP對2018年之前20余款MPV的碰撞結果數據可以發現,MPV的最差碰撞綜合成績最低只有21.6%分,就算取這些車型的平均值,也僅有43%分,和轎車SUV車型動輒70%~90%的成績相比,安全質量確實堪憂。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的是,過去中國在售的MPV車型,更主要是側重在低端產品,因此安全性差也可以理解。同時過去MPV市場競爭不夠激烈,廠商對MPV產品的投入遠不及競爭激烈的轎車和SUV產品多,這也導致了MPV的安全性從根本上并不受重視。而流傳于網絡的各種事故,MPV的安全性表現都不盡如人意,長期以來給消費者形成了“MPV不安全”的刻板印象。
但這種現象,隨著MPV行業的競爭加劇,正在迎來劇烈變化。從2023年之后6~7臺C-NCAP MPV的碰撞成績可以看出,基本上也都保持在了85%分以上,這些高端產品成為主流MPV之后,安全性已經迎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產品和人群定位更高端,他們對產品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也迫使車廠不斷在安全方面下功夫。以售價37.99萬-47.99萬元的吉利翼真L380為例,其為了打消消費者對MPV安全性的質疑,在上市前后做了大量的內部和行業標準的碰撞測試和驗證,結果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比如今年1月,L380就在吉利汽車安全技術實驗室進行公開正碰測試,在速度50km/h、正碰工況得分評價規則參考C-NCAP規程的前提下,乘員人身傷害、車輛結構、高壓系統、約束系統等31項檢測點全線通過。測試結果說明,在遭遇真實正向撞擊時,L380可以對車內乘員進行有效保護。
據統計,在高速公路上車輛間的事故中追尾事故占比達到了42.61%,死亡率也達到了42.83%,而相對應的,世界各國對于尾部碰撞的測試工況規范卻極低。為此,在今年4月,L380進行了行業首次50km/h工況下,第四排座椅帶假人追尾測試,且是C-NCAP沒有涉及的尾碰工況,并額外增加電安全、座艙結構安全、假人傷害等考察內容。測試結果顯示,L380以22項即時點檢項目全線通過。測試結果說明,在遭遇真實追尾事故時,L380第四排乘客也能獲得有效保護。
今年5月,L380進行全球首個純電MPV雙柱側碰挑戰(即法規標準點位側柱碰試驗和難度更高的二排頭部點位側柱碰試驗),試驗首次將第三排以及后艙點位高壓電池防護列入核驗中,L380全線通過共52項檢測點,點檢項超C-NCAP一倍以上。
結果顯示,同級唯一三排側氣囊及同級最大的112L、3.1m側面氣簾均正常打開,碰撞后5~60s內高壓系統電壓降至60V以內,高壓電池包安全,成功挑戰MPV行業全球最高安全標準。測試結果證明,L380可有效保護三排乘員及高壓電池,不留安全死角。
再加上前不久L380在C-NCAP 拿下了MPV史上最高的成績,多項測試印證了L380是極致的安全王者,重新定義了MPV安全標準。
安全平權,L380的行與思
正如上文提到,很多MPV安全性不高,甚至因為設計的原因,導致MPV第三排的安全性遠不及第一排和第二排的表現。但試想一下,既然作為一款多人出行的大空間MPV,無法做到平權,這顯然就不符合高端用戶對豪華MPV的追求。
比如有四位重要領導乘坐一輛MPV,或者父母和丈母娘老丈人一同出行,怎么去安排位置呢?讓誰坐狹窄擁擠的第三排都不適合,這個時候平權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之前翼真L380二三排4個獨立的航空座椅,這種舒適的平權已經獲得了不少行業內外認識和消費者的認可.其實舒適平權之上,安全的平權,也是翼真L380所堅持的。
“安全,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痹谂c吉利工程師聊關于汽車安全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這句話。這也意味著,這個系統性的工程,一定是讓車內每個人員的安全都應該得到充分的保障。這是堅持了以人為本、人人平等的價值理念才有的結果,因為只有在極致安全的價值觀和理念之下,才能做出高水平、具備平權安全的產品。
在翼真L380這款車上,不僅有吉利造車30年來對安全的理解,也有與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品牌——沃爾沃十余年協作經驗和安全數據的加持,還有LEVC在出行市場百年沉淀的總結和延續,因此消費者可以明顯感受到L380“空客級安全”標準的堅守。
所以在產品安全的打造上面,安全平權是LEVC翼真汽車的品牌底色,翼真研發團隊嚴格遵循吉利汽車的四域九維“空客級”安全開發理念,構建出翼真L380的安全系統,從底層邏輯架構,到產品本身應用層面,做到了全方位守護用車安全。
比如在整車設計上憑借純電SOA架構,去兼顧寬適空間與極致安全,特別是通過使用不同材料做到逐級精準分散、吸收碰撞能量,包括主縱梁等關鍵位置鋼材硬度達到潛水艇級別的2000MPa,41000Nm/deg車身扭轉剛度,與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看齊,強硬抵御“正、尾、側”等各種角度撞擊。
包括L380的側面,更是做了專門的強化,超強A/B/C/D柱+十宮格斷面超強鋁合金門檻梁+前后雙防撞鋼梁+15處安全強化+18條側碰卸力路徑設計,能抵御車側高強度撞擊。同時長度為2.25m的行業最厚的133mm鋁制門檻梁、283~550mm下車體防護范圍帶來的同級最大免侵入距離,能夠為側面提供最強大保護。
特別是在二三排平權上,翼真L380做到了真正安全無軟肋。比如二三排均采用超96%高強鋼比例的座椅骨架,拉力測試超國標20%;二三排都采用常嚙合滑軌,結構強度為行業標準3~5倍;還有同級最大112L、3.1m長側氣簾保護二三排,有效防護面積更大,15S 50%保壓能力能夠為二三排乘客提供最大的保護;同時二三排安全帶三個點位都在座椅上,不會出現安全帶不貼身導致的乘員保護不及時的情況發生,通過更多維度的能力,全方位最大限度保護車上每個乘員的安全。
汽車安全的進步,需要更多的產品和車企不斷以創新的思維,去突破過去行業的能力和界限。正如張金換說的那樣:“希望中國汽車品牌,也能像吉利一樣,在豪華MPV領域,引領技術創新,引領安全標準進步?!憋@然,L380在安全價值上的開創性舉措,以及目前取得的卓越成績,正在推動豪華MPV產業朝空間更大、安全更強的方向發展,而其標桿性的安全能力,也為MPV產業進步提供新范本。
安全就像是一座大樓的消防系統一樣,只有0和100%,一旦發生,對每個相關的人來說都是不幸的。作為車廠而言,就算競爭再怎么激烈,都需要堅守安全的底線,這是企業的責任和造車者的良心使然。而L380以大空間和高安全的優勢,目前已經逐步得到了公務車圈層、高端商務圈層用戶認可,擁有巨大上升勢能,有望成為高端豪華MPV領域的新爆款。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5050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