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前途”超跑純電動轎車,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的確,作為一臺年銷量僅59輛的最“慘淡”車型,小眾的有些冷清,也難怪消費者根本不認識此車的蜻蜓標志。而且近期消息也顯示,作為前途汽車的母公司長城華冠,正在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終止掛牌。前途汽車,你的前途在哪里?
光看這臺車的外形,很多人想象不到這是一款純國產的超跑轎車。近幾年來國產車的發展勢頭銳不可當,從吉利到長安,早就已經擺脫了國產車只能是低端產品線的固化概念,也從小范圍內的認可到大規模的量產,成為了高性價比的國民品牌。對于前途這樣一款充滿了設計感和未來感的超跑車型,售價75萬人民幣,科技感完全不輸國外大牌,為什么一年才賣出去59臺?
2015年4月,由前途汽車自主設計、研發和制造的純電動高性能跑車前途K50在上海國際車展亮相,一時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過直到2016年,前途汽車蘇州生產基地才破土動工,初期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一期投資就超過20萬元,而前途K50真正交付使用時已經是2017年的年底。
0-100公里加速僅需4.6S(滿載),最高時速達200km/h,綜合工況續航里程達到365km……這些數據都讓前途K50引以為傲,前后雙橫臂+米拉公司專業調教、全驅系統(前后雙電機+ 博世ESP)、全碳纖維車身(28個碳纖維復合材料零部件,總重量約為46kg)的構造,在現代國內外的超跑上面,這些元素也一直被應用。看來,前途在造車上,的確是下了功夫的。
而對于電動車企業從“出生”到量產大概要200億元的說法,前途公司的董事長則表示打法不一樣,“歷史經驗的長河中,對于錢我們就沒操過心?!?/p>
據新京報報道,2月20日,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城華冠”)發布關于擬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對異議股東權益保護措施的公告,擬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終止掛牌。
對此,前途汽車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摘牌是因為新三板的發展節奏和公司發展階段已經不匹配,所以選擇摘牌。雖然申請終止掛牌,但是對于前途的幾款車型而言沒有影響,生產依然正常進行。而更多的猜測則是直指長城華冠的主動退出應該和融資不理想有關。
對于前途汽車,只有三個詞可以形容,那就是高成本、低銷量、快燒錢!作為超跑的生產企業,肯定在選材和制作工藝上要更加精細,而沒有量產的車型,每一臺車的成本都居高不下,同時對于融資出現問題的前途公司來說,燒錢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相較于蔚來ES8交付的11404輛,威馬汽車交付的3844輛來說,同樣作為自主品牌的前途只有59輛,業內人士估算大概公司要虧損超過7億。對于前途的前途,只能用“前途未卜”來總結陳詞。
來源:汽車頭條-行業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8798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頭條-行業,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