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趙杰、葉然
2022年以來,自動駕駛卡車商業化的步伐正明顯加快,特別是在干線物流的應用場景中表現出色。4月13日,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發布了目前時間最長、近6小時自動駕駛卡車行駛實錄。在405公里的路途里,卡車通過了5條高速公路,進出匝道9次,穿過13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隧道有4.2公里,展示出自動駕駛技術在干線物流場景的真實表現。
此前的3月份,另一家聚焦于干線物流的自動駕駛公司嬴徹科技公布了一段L4級重卡無人駕駛路測的視頻。在一段全場24km的封閉高速路段,測試全程無人駕駛和無遠程干預。重卡完成了自動跟車行駛、自動變道、施工車輛及錐桶識別和避讓、車道內自動避讓、自動跟停以及駛入收費站等場景。
更早些時間,在美國上市的圖森未來(TSP.US)在亞利桑那州的地面街道和高速道路完成測試,行駛里程接近129公里。
而早在2021年6月,中國首條建成通車的未來智慧高速公路-五峰山過江通道公路上,智加科技完成了全球首個智慧高速公路重卡全無人駕駛測試。搭載智加科技PlusDrive系統的一汽解放自動駕駛重卡成功實現了去掉安全員的完全無人駕駛測試,車輛以時速80km的速度在社會車輛混行的智慧高速公路實現平穩行駛。
剛剛過去的2021年,資本市場對國內自動駕駛卡車行業青睞有加,共完成42起融資事件,涉及37家企業。今年以來,熱度依然不減,擎天智卡、宏景智駕、主線科技、嬴徹科技分別拿到了億元甚至億美元級別的融資,這是細分市場進一步提高資本認可度的信號。
自動駕駛卡車干線物流商業化的落地加速背后,是降本增效的市場需求。以美國為例,重卡行業司機缺口長期存在,疫情后司機工資不斷上漲,疊加今年國際燃油價格暴漲,使車隊成本進一步上漲。
在中國,干線物流占公路物流總量60%以上,有同樣的市場需求。有機構測算,2030年自動駕駛干線物流市場規模將達8539億元。與《第一電動》交流的多位自動駕駛賽道投資人認為,從應用場景看,干線物流行駛范圍和路線相對確定,行駛環境相對簡單,有較多封閉或半封閉的應用場景,率先實現落地應用的可能性比乘用車更大。2025年被認為將是自動駕駛卡車商業化的轉折點。
5月10日,重卡自動駕駛公司智加科技宣布在美國推出Plus Build計劃,根據Plus Build計劃,只要是可上路運營的重卡,都可在一天之內被改造為搭載智加PlusDrive系統的自動駕駛重卡。
創立于2016年的智加科技(Plus)擁有L4級全棧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能力,公司發展戰略是聚焦干線物流場景,打造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重卡。
作為市場頭部玩家,智加科技2021年獲得了國泰君安國際、CPE、方源資本、鍇明投資、滿幫集團等知名機構共計數億美元的投資。
在美國,智加科技已經開始交付亞馬遜1000輛搭載PlusDrive系統的自動駕駛重卡訂單,在中國,智加科技聯合摯途科技助力一汽解放打造的J7超級卡車在行業內率先量產交付,J7超級卡車通過自動駕駛功能可實現超過10%的燃油效率提升。此外,智加科技還攬獲中美其他物流企業8000輛預訂單,并開始交付。
在3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智加科技中國區總經理容力認為,從收費站到收費站的場景將在兩三年內成為現實。“倉到倉”之間有人監督無人駕駛的實現大概需要5年時間。
如何看待2022年的自動駕駛卡車市場?科技企業需要具備的底層能力有哪些?自動駕駛卡車商業化的路徑演進和障礙有什么?
日前,智加科技中國區總經理、集團工程高級副總裁容力博士就相關熱點問題,與《第一電動》進行了交流。
以下為訪談實錄
智加科技中國區總經理、集團工程高級副總裁容力博士
2022年考驗科技企業底層能力
《第一電動》:您認為自動駕駛卡車的商業化價值有哪些?
容力:首先,自動駕駛重卡面向的干線物流場景,具備清晰的收益公式,簡單來說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降本增效。以油耗為例,不同司機因駕駛習慣不同而造成的油耗存在較大的差異,而自動駕駛能夠借助AI算法、車路協同等智能技術將其統一標準化。自動駕駛重卡規模量產后產生的經濟效益將幫助公司打開物流運輸市場,商業化價值巨大。
其次,提高行車安全。由于采用了多傳感器融合算法,具有高級輔助駕駛功能的重卡能夠很好的幫助人類駕駛員更好的感知路況,比如規避視野盲區等安全隱患,也能在車輛變道和巡航時提供輔助,從而讓駕駛更安全。
另外,它也能降低重卡司機的工作強度,與智加科技合作的幾家物流公司的司機主觀感受印證了這一點,相比傳統重卡,司機更愿意駕駛有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因為駕駛更省力、也更舒適。
《第一電動》:您覺得目前困擾自動駕駛卡車商業化的主要障礙是什么?未來自動駕駛卡車的比拼重點是什么?
容力:自動駕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問題,因此不論是硬件、傳感器還是車輛平臺都十分重要,產業鏈生態的整體成熟非常重要。自動駕駛不是單點“改良”,而是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升級改造,這就意味著,在技術之外,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成熟,才能保證真正實現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此外,各級軟硬件供應商提供的傳感器等各類標準配件的成本控制和車規級制造等,也是產業鏈成熟的重要標志。目前,智加深度綁定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巨頭,自身則專注于軟件開發和系統整合。
自動駕駛重卡的規模化商業化運營,需要依托于政策、產業化的一體化成熟(從上游的主機廠到下游的需求方)和技術的全面成熟。當前行業中比較主流的方式,就是從L4無人駕駛的全棧技術進行降維,先做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商用車量產,跑起來,進行規模化落地,再提升技術,擴大市場,提升盈利。
而商用車的盈利具有明顯的、可持續的階段性盈利特點。在有安全員的高級輔助駕駛階段,將通過降低安全事故、提高物流效率和燃油效率等幾個維度產生盈利;而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要實現規模化盈利,除了需要技術的持續打磨、對軟硬件可靠性的不斷提升,也需要如政策等軟性條件的完善和支持。
《第一電動》:你認為2022年自動駕駛卡車市場會是什么樣子?
容力:2022年,將是自動駕駛產業落地的一次“期中考試”。2021年,量產成為行業的關鍵詞之一,但如何真正的規模化商用落地,2022年是考驗科技企業底層能力的年份。
《第一電動》:底層能力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容力:(1) 研發:車規級軟硬件研發包括算法創新的能力;(2)工程:前裝量產產品的工程化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能力;(3)場景: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場景拓展能力;(4)可持續性:無人駕駛技術演進中的數據應用和迭代能力。
《第一電動》:國內3月開始的這一輪疫情對商業化進程的影響有哪些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
容力:智加以研發L4級全棧自動駕駛技術為基礎,通過打造有人監督的自動駕駛重卡來對行業賦能,同時利用量產自動駕駛重卡的商業化進行技術迭代。智加科技在支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專注于技術研發的加速推進。智加科技持續看好未來自動駕駛會為交通、物流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在中國,前裝量產是規模化商用落地大前提
《第一電動》:5月10日,智加科技宣布在美國推出Plus Build計劃,此時推出這一計劃的原因是什么?智加科技在中美市場今年會有哪些計劃或項目?
容力:美國各級政府對后裝自動駕駛系統的法規與中國有所不同,智加科技在美國推出的Plus Build計劃,根據該計劃,無論新車,還是在運營的重卡車輛,在一天之內即可完成安裝智加PlusDrive系統,讓其實現自動駕駛功能,幫助在運營的重卡車輛降低油耗、減少司機疲勞、提高車隊運營安全性。
通過在存量重卡上加裝PlusDrive自動駕駛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美國重卡車隊公司面臨的司機缺口和成本上漲問題。另一方面,通過自我造血的形式,智加科技也在加速產品落地推廣,進而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價值。
進入2022年,智加科技正在加速PlusDrive自動駕駛系統的全球化部署,從量產產品的打造,到商業化落地的拓展,都會有好消息。
《第一電動》:自動駕駛卡車的商業化落地主要有兩種:一種是L4級路線;另一個則是務實路線,主張從L2+級起步,先規模化落地車規級、面向量產的前裝自動駕駛系統,智加科技選擇第二種路線是出于什么考慮?
容力:智加科技的商業化路線是L4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打造有人監督的量產自動駕駛的產品的雙引擎驅動。智加科技堅持L4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但智加科技認為L4技術在干線物流場景的最終落地實現,是一個持續迭代的過程。
利用L4級技術降維,打造有人監督的自動駕駛重卡投入運營,現在就能對干線物流行業產生價值。作為亟待降本增效的行業,以干線物流為主的物流行業,以有人監督的自動駕駛重卡為生產資料,可以產生省油、安全、省力的實際價值。智加科技PlusDrive自動駕駛系統經過實際運營,目前可以節省10%的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規模化實現自動駕駛后,可以降低94%的交通事故;此外,通過自動駕駛功能,卡車開起來更省力,也能夠節約人力成本。
《第一電動》:智加科技判斷的自動駕駛卡車的商業化路徑是什么?其時間路線和場景演進是什么?
容力:智加科技計劃在未來1、2年內將PlusDrive有人監督的自動駕駛功能的應用范圍從高速公路主路,進一步擴展收費站到收費站之間的自動駕駛,到2025年后,技術上可以實現倉到倉間的自動駕駛運營,也即在有限場景下,在高速公路這樣的半封閉的場景下,實現有限的無人駕駛。
2025年后,實現限定場景內的無人駕駛,是一個經過科學論證的節點。智加科技采用數據驅動的方法不斷迭代軟硬件相關技術。智加科技認為,要證明自動駕駛技術比普通人類駕駛員更安全,需要數十億公里的真實場景路測經驗支持,這也是大規模部署無人駕駛技術的先決條件。
智加的數據引擎可使用真實世界的數據提高軟件性能,自動駕駛系統從現實世界的經驗中學習,每行駛一公里都會變得更加智能。在硬件方面,我們的合作伙伴正在不斷改進他們的解決方案,提升冗余和穩健性,這些都是司機外出作業所需要的。我們將使用數十億公里的實際測試來驗證硬件性能。由大數據驅動的軟硬件迭代,最終將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重卡的可擴展部署。
《第一電動》:為加速商業化落地,智加科技為此在做哪些準備?年內會有哪些新技術或新產品亮相?
容力:自2018年以來,智加始終在推進PlusDrive全棧式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研發和完善。在自動駕駛系統和車輛平臺可達到大規模無人駕駛運營所需的穩健性、適應性和可靠性水平之前,我們仍需要安全員對搭載智加PlusDrive系統的重卡進行監督。
如在中國,前裝量產是規模化商用落地的大前提。智加科技聯合摯途科技、助力一汽解放打造的J7超級卡車就是前裝量產的智能重卡;另一方面,使用前裝智能重卡進行真實場景的運營,也是規模化落地的開端。目前智加已經與榮慶、華潤萬家、鑫志鴻等合作伙伴開辟了專線運營,行程覆蓋了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中國核心經濟圈,為行業賦能。
《第一電動》:除了節油,智加PlusDrive自動駕駛系統對行業還有哪些明顯利好?
容力:自動駕駛重卡將對重卡運輸產生顛覆式影響,車隊規模越大,智加PlusDrive自動駕駛系統對車隊運營和財務可產生的影響就越大。
智加科技PlusDrive系統具有更安全、更便利、更節油環保的優勢,可以降低10%油耗。車隊最關心的問題是招募和留住司機,因此能夠讓司機保持愉悅、高效和更長受雇時間的技術具有巨大的價值。PlusDrive是一個可以為所有車隊帶來確定的快速投資回報的明智選擇。此外,有數據表明,規模化使用的自動駕駛重卡的規模化應用,將降低90%的安全事故。
目前,我們專注于將PlusDrive自動駕駛系統在全球范圍內的部署應用,而非短期收益的獲取。
《第一電動》:智加科技去年完成了兩輪融資,今年的融資計劃是什么?
容力:有關融資的進展,我們會第一時間及時對外公布。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趙杰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175537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