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4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產業區域經濟峰會暨“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隆重召開。峰會緊跟當前政策、技術和市場發展趨勢,以“聚焦行業協同發展 助力區域產業升級”為年度主題,旨在充分整合行業資源,積極推動區域汽車產業深度合作,加快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期間,博世中國 副總裁 蔣健發表了題為“擁抱變局,博世的“新四化”征程”的主旨演講。
博世中國 副總裁 蔣健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汽車行業的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有機會在這里代表博世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剛才的幾位行業老前輩、老領導做的介紹特別好,從宏觀方面對大家有很多的啟發,我就從企業的角度,一個跨國的公司,在汽車零部件行業有著百多年歷史的公司,我們是在怎么進行轉型?怎么樣看未來的技術走向?跟大家做一個匯報。
快速的介紹一下博世,博世是一家跨國公司,我們成立于1886年,到今年為止已經有134年的歷史,全球范圍里面我們大概有40萬員工,其中我們在中國的員工有55000名,全球在2019年的銷售額是777億歐元,在全球500強里面我們大概排在90幾位,在中國我們的銷售業績2019年是達到了1093億人民幣,這個規模差不多相當于整個集團的18%左右,在中國的55000名員工里面其中7800名是研發人員,全球的話40萬員工里面的研發人員達到72600名左右,另外一個數字也值得關注,在7萬研發人員里面差不多近一半3萬人是從事軟件開發的研發人員。我們在中國研發支出大概在63億人民幣,而整個在中國去年2019年我們在在華投資86億,我們看過去十年基本上每年在中國的投資在30億到80億、90億的規模。
博世如果說從大集團概念來講,目前我們正在轉變,這個轉變是從傳統的硬件為主的公司變成一個所謂叫物聯網的公司,IOT公司,我們在這個轉變當中有“三橫三縱”的策略,三橫就是立足于3S,傳感器、軟件和服務,三縱就是在行業領域立足在互聯交通、互聯工業、互聯生活。博世在西安也有投資,我們在西安有一個博世力士樂公司,這個公司主要是從事工業設備的生產制造,是非常先進的工業4.0解決方案的提供商,這個是在我們工業領域。
我們再聚焦博世在汽車方面對未來的看法,大概在十年前,博世就提出了汽車未來的方向,這是博世的四化,跟我們在中國提的新四化非常相似,自動化、互聯化、電氣化、個性化,圍繞四化博世做了一系列的戰略轉型,其中一個轉型就是我們認為汽車行業正在向數字化不斷的發展,根據預測,電子元件占車輛組件的總成本比例將從2020年的16%上升到2025的35%,車上的軟件代碼從一開始的百萬條的規模,發展到現在差不多1億條,如果隨著自動駕駛的實現和普及,這個軟件的代碼量要到3到5億行,為此各個企業也投入了巨大的投資來進行汽車電子和軟件的創新,目前90%的汽車行業創新來自汽車軟件和電子領域,2019年整個汽車行業研發支出的1/3用于電氣、電子和軟件,我們預計未來十年這一比例會繼續增加到40%。
博世在汽車電子和軟件領域具有非常深厚的積累,在過去的近50年里面,我們就持續的開發這個半導體,有了很多的積累,我們最早實現將數字電路搭載到汽車上,20世紀70年代我們的ABS首次應用在奔馳S級轎車當中,那個ABS其實就搭載了控制的電路,1979年博世設計了第一個車載的計算機,它將電子燃油噴射和電子點火結合在一個ECU里面,有一個4KB的內存,所以博世很早就意識到車載軟件的重要性,并已經開展了40年的研發工作,近幾年博世也在本土擴展軟件的布局,從2018年起,博世相繼成立的智能網聯事業部、創新和軟件開發中心以及智能駕駛和控制事業部,2019年博世集團已經有3萬軟件工程師,在軟件的開發上每年投入達到30億歐元,博世中國也每年持續的招募幾百名的軟件人才。
雖然說軟件將在汽車中發揮越來越關鍵的作用,但是要實現整車智能化的提升,硬件也是必須同步升級,變得更強大去支持軟件的升級,博世在軟硬上面都有自己的創新和優勢,除了上層軟件的開發,底層的支持,包括更簡單的電子元器件架構和更強大的計算平臺都很重要,目前的高端車大概有100多個控制單元,小型車大概也會配備30到50個控制單元,博世現在在開發車載電腦,就是域控制器去控制車輛目前分散在車里的各個控制單元,從而大大減少控制單元的數量,會以更快的速度,計算能力也會更強,另外我們同時還進行跨域的開發,讓整車具備一定的IT架構。
從明年1月1日開始,我們重新設立了一個事業部,叫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這個事業部就是將原來分散的幾個事業部合在一起,能夠促進跨域的交流和融合。隨著博世不做上層軟件開發,但是博世開發應用于車載計算機和控制單元的軟件,并通過車輛遠程升級給客戶帶來智能的體驗。
下面說說電動化,如果說數字化是2020年現在已經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那么另一個浪潮就是電氣化,它不僅是實現低碳的手段,也是國家大力扶持的一個產業,根據我們的市場調研,預計全球到2030年2/3的新車的車輛仍然使用傳統的內燃機,這其中也包括混動技術,因此我們博世始終抱著一個所謂技術中立的態度去開發多元化的動力總成解決方案,我們列了四個,燃料電池、電池、內燃機、混合動力,燃燒電池方面我們預計在2030年全球范圍內有20%的電動車會使用燃料電池,在國家出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明確提及要大力發展氫燃料的汽車,而且2030年我國要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200萬的目標,我們認為燃料電池率先在商用車領域得到規模化的普及。
電池和混動到2030年至少有20%的新車將成為電動車,至少31%的新車將配備混合動力系統,主要為城市內的交通、通勤方式,提升電池的續航里程是我們大家都在努力的方向,內燃機到2030年至少有2/3的新車仍將搭載柴油、汽油發動機,其中如何提高內燃機的熱效率是我們目前繼續要攻關的方向,此外內燃機的零排放也是通過使用一些可再生燃料來實現。
這四塊領域,博世也在中國做了很多的努力,燃料電池我們在無錫建立了氫燃料中心,用于研發氫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產品,從關鍵零部件到電堆乃至氫燃料電池系統設置以及電堆等等生產線,明年應該可以有一些量產的項目在做。
電池方面,除了電池容量會直接影響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以外,我們特別研發了碳化硅的芯片,這個碳化硅的技術能夠使得車輛的續航里程增加6%,一兩車有大概50個半導體,相比于目前使用的硅芯片,碳化硅能夠保持更低的熱損耗,大概能減少50%的熱損耗,這個技術是IGBT的下一代技術,這個方面博世現在也在努力。
混動方面,針對新能源博世推出了電橋、電機熱管理系統,我們合資企業聯合電子是除了整車企業以外,新能源電機出貨量最大的供應商,今年年底都已經實行了量產。2018年我們在無錫投產了48伏電池系統,已經在全球有28多家客戶。
內燃機方面,博世持續在提升內燃機的效率和減排,就在一個月前,我們跟濰柴合作打造了一個熱效率已經達到了50%的柴油機,這是全球范圍內的一個標桿的內燃機。
自動化方面,我們博世更多談到循序漸進自動化量產的路徑,我們通過一些L1、L2的駕駛員輔助系統,這些技術成熟一項使用一項,在L3、L4里面,其實L4級我們目前主要是以自動泊車為主,我們也有一些城市自動駕駛出租車的項目,目前博世已經量產L2項目超過60個。
我剛才談到自動待客泊車,在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博世也已經有一些技術落地,早在2019年我們跟戴姆勒一起合作,進行待客泊車的項目,首先是在戴姆勒中國的辦公室的停車場,我們也做了展示,目前來講取得了一些進展,因為在德國它已經首個被批準在斯圖加特機場有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待客泊車,完全是L4級自動駕駛。
雖然軟件在汽車中發揮越來越關鍵的作用,但是要實現整車智能化的提升,硬件必須也要同步升級,變得更強大,能夠支持軟件的升級。以博世開發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為例,我們同時能夠支持儀表、中控、娛樂、抬頭顯示、空調、后排多塊顯示屏,幫助汽車制造廠為用戶提供連貫舒適的駕乘體驗,硬件簡化了,但是功能更大強大。另外我們的遠程升級產品,已經有了三代的產品,也為眾多在中國的客戶開始提供服務。今年年底我們有一家本土的主機廠會上我們域控制器的項目,2025年我們預計跨域車載電腦的項目就可以量產。
雖然我們是一家具有德國基因的企業,我們一直說博世中國是中國的博世,我們根植本土,攜手本土的伙伴,共同創造智能出行的未來。謝謝大家!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2020中國汽車產業區域經濟峰會暨‘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直播專題!
來源:蓋世直播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3123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直播,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