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4月28日,住建部、工信部聯合發布通知,確定北京、上海、廣州等6座城市,為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首批試點城市。在發展智能汽車產業已被提高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的背景下,國內各大城市紛紛引導和推動當地的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
“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慧交通”,背后是萬億甚至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對于城市的核心吸引力是其背后巨大的想象空間、產業規模和經濟驅動力。IHS Markit《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和未來出行市場展望》報告顯示,2025年L2以上的新車滲透率至少達到45%,2030年將達到80%以上。在當前趨勢下預估,未來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將占到共享出行市場的60%以上,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3萬億元。
在3月底的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工信部、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楊宏毅表示,各城市在“雙智建設”的投入均超過億元,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也為各個城市發揮集聚效應提供了契機。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截止到目前全國已開放測試道路里程超過5000公里,安全測試里程超過1000萬公里。
今年以來,一些城市紛紛加快了相關政策的出臺和產業商業化的落地。梳理后發現,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處于自動駕駛發展前列,政策較為完善。武漢、長沙、蘇州等則從各自的定位和優勢出發,在自動駕駛不同賽道取得了突破,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不同城市在自動駕駛領域呈現哪些不同特色?各個城市商業化進展到了哪一步?本文重點梳理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武漢、長沙等7個城市自動駕駛的最新政策和商業化進展,方便了解國內自動駕駛城市化的進程。
北京:首開“方向盤后無人”
5月7日,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規劃》明確,將加快交通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打造“智慧地鐵”“智慧公交”“智慧停車”“智慧道路”示范工程,到2025年智慧道路總里程超過300公里。
同時,推進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的落地實施。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推動傳統交通基礎設施的智能網聯化改造,構建車路一體的新型交通設施,在保證安全前提下,穩妥有序擴大自動駕駛試點范圍,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應用。
2天之后的5月9日,亦莊經濟開發區出現了北京市第一批無人駕駛公交。百度、輕舟智航、商湯科技的8輛智能網聯客運巴士成為第一批測試牌照的持有者。此前的3月底,《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智能網聯客運巴士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發布,填補此類監管空白,為智能網聯客運巴士新場景的規模化和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4月28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乘用車無人化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正式發布,在國內首開乘用車無人化運營試點。相比此前“自動駕駛出租車”在主駕駛位上配備安全員,試點開放副駕駛有安全員的無人化載人。百度、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得先行區無人化示范應用道路測試通知書的企業。
去年10月,北京市自動駕駛辦公室制定并發布了《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無人化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明確無人化測試讓原本值守在駕駛位的安全員將先撤到副駕、再轉到后排,最后實現車外遠程操控。
2022年4月15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對《北京市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開放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集意見,這是為即將出臺的《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進行的政策性探索,《行動方案》擬提出持續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3.0建設,推進車路協同,實現更大區域、更多場景聯網聯控,為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商業化落地和中間產品推廣應用提供城市級工程試驗平臺。
1月底,《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21年)》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測試道路長度較2020年底增加46.9%。載人測試車輛達到124輛,累計載人測試道路里程達251萬公里,超過30萬人次參與載人試運營測試,道路測試試運營進入規?;A段。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約有全國1/3的自動駕駛企業落戶在北京。作為國內較早開展自動駕駛測試的城市,北京目前出臺的自動駕駛測試法規最為全面。
上海:2025年高度自動駕駛實現限定區域商業化應用
上海在政策的制定上要晚于北京,但上海率先對自動駕駛汽車開設了國家級產業示范群。上海也是國內最早開放測試道路,并發放測試牌照的城市。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報告(2021年度)》顯示,2021年上海累計開放615條、1289.83公里測試道路,可測試場景達1.2萬個。2021年有效道路測試里程達243.3萬公里,同比增長5倍。
上海打造了錯位互補的四大自動駕駛測試區:嘉定區打造“L3+高度自動駕駛創新示范區”;臨港新片區打造“未來交通新模式創新示范區”;奉賢區打造“全出行鏈智能駕駛創新示范區”;浦東新區打造“融合交通基礎設施創新示范區”。
2021年11月1日,《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示范實施辦法》實施,提出支持浦東新區根據國家和上海市有關授權規定,制定完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的管理措施,并逐步向上海市其他有條件的區域復制推廣。
2022年1月17日,上海市經信委發布消息,2022年上海將從4個方面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一是聚焦傳統車企、新勢力、科技公司,發揮整車“大終端”“大平臺”的引領作用;二是推動“三智”終端突破(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座艙),支持重點攻關環境感知、決策算法、控制執行、車載交互終端、高精度地圖、路側設備、信息安全等。三是加快商業化落地應用,在特定試點區域內,開展智能公交、無人環衛、無人配送等新業態探索;四是推動政策、標準、品牌等協同發展,制定《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支持浦東無安全員駕駛立法。
2022年2月15日,上海施行《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管理辦法》,提到上海將優先支持在物流配送、短途接駁、智能公交、養護作業等應用領域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培育智能交通領域新業態。其中亦明確提出,浦東新區可以根據有關授權規定先行制定完全自動駕駛相關管理措施。
同樣在2月,上海發布了2022年度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創新試點項目入選名單。13個入選項目包括百度智行、裹動科技(AutoX)、賽可出行(享道Robotaxi)、德鑫禮行、銳醒科技、白犀牛、酷移機器人7家企業通過公示,覆蓋智能出租、智慧車列、智能零售、智能配送、智能清掃等場景。
《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要實現規?;a,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廣州:自動駕駛出租車獲經營許可
作為國內首批開展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工作的城市之一,廣州是全國自動駕駛封閉測試成本最低的城市,是全國第一個提出建設區一級先行示范區的城市。
4月24日,小馬智行宣布中標廣州市南沙區2022年出租車運力指標,這是國內首個頒發給自動駕駛企業的出租車經營許可。中標通知明確,允許符合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安全技術要求的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出租車經營服務。從5月起,小馬智行將在南沙全域8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開啟收費運營,并隨著業務逐步擴大服務至廣州市其他地區。
4月30日,廣州市首批自動駕駛便民線正式開放載客測試。首批自動駕駛便民線分別在黃埔區生物島和海珠區琶洲數字經濟區,提供服務的廣州巴士集團微循環自動駕駛巴士為自動駕駛L4級別,車上配備一名安全員,可搭載6名乘客。這標志著廣州的無人駕駛汽車應用,開始在公交領域擴大層面,意在為將來較大范圍推廣無人駕駛線路做更細致的準備。
同期,宇通環衛正式向文遠知行WeRide交付50臺純電動自動駕駛洗掃車。這款由宇通和文遠知行共同打造的中國首款前裝量產全無人駕駛環衛車(Robosweeper),5月起將在廣州南沙區全區域開展公開道路測試。
該車具備L4級標準的自動駕駛能力,沒有方向盤、油門踏板和剎車踏板??梢宰约鹤邉樱瑘绦懈鞣N任務,如清潔道路、除塵、噴灑水或消毒劑。在沒有人直接命令的情況下給電池充電和給水箱充放,甚至在工作完成后自行進入停車場。
可以看出,廣州近期在公共巴士、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清掃車先后開啟了商業化探索。
2021年7月,廣州市出臺《關于逐步分區域先行先試不同混行環境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應用示范運營政策的意見》《在不同混行環境下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應用示范運營的工作方案》及《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在道路運輸(公共交通)領域應用示范運營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
2022年4月8日,廣州市政府印發《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探索智能汽車在港口碼頭、共享出行、智能環衛、智能倉儲、物流配送、智能通勤、園區內擺渡車、最后一公里自動泊車等特定場景的應用;支持智能汽車測試主體開展載客測試及遠程測試,探索廣州市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新模式等?!兑巹潯诽岢?,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值從2020年的1471億元達到2025年的2350億元。
在自動駕駛領域,廣州已拿下多項“全國第一”,包括:第一個批準5G遠程駕駛測試的城市、第一個認可其他地區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許可的城市、第一個發放載客測試牌照的城市、第一個批量開展Robotaxi技術驗證的城市、第一個在中心城區主干道開展道路測試的城市等等。
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形成
4月20日,由30輛自動駕駛車輛組成的元戎啟行L4級自動駕駛前裝方案車隊落地深圳,將陸續投入到深圳的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中。
此前的2月底,元戎啟行的2輛自動駕駛輕卡參與了深圳福田區的抗疫物資運輸。同樣在2月,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正式落地深圳南山區。
截至2月,深圳已開放測試道路里程約145公里,累計發放道路測試及示范應用通知書93張,其中載人示范應用通知書23張。在媽灣智慧港投入了38臺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打造了全球首個5G+自動駕駛規?;瘧酶劭?。南山、福田、坪山等區域,紛紛開展了自動駕駛小車、小巴、配送小車等試點工作,應用場景豐富。
2020年,《深圳市關于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的指導意見》印發,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多元化道路測試需求,在載人、載貨、城市環衛等領域先行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
2021年3月,全國首部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發布,其表示,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開展道路測試或者示范應用,經相關主管部門安全評估、審核批準,在采取了相應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不配備駕駛人。該《條例》已經過“三審”,有望在2022年出爐。
2021年底,新一版的《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已正式公開征求意見,預計在2022年上半年印發。
據天眼查數據,截至2月,國內共有超5800家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有超過1100家分布在深圳,其中接近6成成立于5年以內,深圳市正逐漸形成一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全面覆蓋全棧式解決方案、操作系統、智能座艙、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激光雷達、三電系統、車規級芯片、駕駛安全領域。
2022年,深圳市測試道路里程、測試及應用示范數量將全面擴大,預計2個指標將實現100%增長,深圳坪山區等區域正在推動全域開放,加快推進區域各種應用場景示范,推進商業化探索。
武漢:“中國車谷”智能網聯千億商機
5月10日,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落地中國車谷(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10輛Apollo Moon極狐版自動駕駛車正式上路。這是繼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東風悅享無人駕駛接駁巴士等后,武漢經開區落地的又一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
由東風公司與武漢經開區共同投資10億元的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自2021年2月面向公眾開放以來,已投放超過8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建成99個站點,試乘市民超過1萬人次,積累了150萬公里的行駛數據,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隊。目前,該項目已啟動2期擴容,未來還將投放不少于200臺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規?;痉哆\營。
武漢經開區表示,通過該項目構建自動駕駛生態圈,推動武漢智能網聯核心產業規模5年內達到1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1000億元。
在軍山新城,東風悅享“春筍號”無人駕駛接駁巴士已累計接駁乘客1.5萬名,這是國內首個24小時服務的車路協同無人駕駛巴士,東風悅享表示,未來還將陸續投放一系列Sharing-X服務車輛和移動服務設備,開展無人接駁、無人清掃、安防巡邏、無人配送等服務。
目前,車谷已成功實踐6大類智能網聯汽車應用,涵蓋共享出行、公交接駁、清潔環衛、物流配送等15個具體應用場景。
武漢經開區自2021年以來,已累計開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321公里,其中106公里為5G全覆蓋車路協同路段,是國內規模最大、場景最豐富、首個全5G接入的開放測試道路。全面支撐公交車、網約車、末端無人物流車等自動駕駛應用,車路協同技術領跑全國。
今年,武漢經開區計劃再申報約115.5公里(雙向里程約231公里)的開放測試道路,涵蓋漢陽片區及機場高速線路。
目前,占地1312畝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雛形初現,項目施工已進入最后沖刺。這是中國7大智能網聯測試基地之一,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邊緣計算、平行駕駛等前沿技術,構建起國內技術最先進、功能最完備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系統。包括10大場景測試區、4大實驗室群,以及一條F2級別國際賽車道,預計年內投入運行。
2021年3月,《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印發,從智能網聯汽車6大方面制定了16條扶持措施,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獎勵2億元。
2021年4月,湖北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物聯網技術在城市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部署建設感知互聯設施,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化。支持武漢、襄陽、宜昌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加強智慧城市發展模式探索和創新。
2022年初,國內首個城市級智能網聯道路建設標準《武漢市智能網聯道路智能化建設規范》通過專家評審,年內將正式發布。3月15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指出武漢都市圈重點開發新能源、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汽車。
以國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為焦點,武漢經開區圍繞“雙智”試點建設,已聚集60多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多所高校建立自動駕駛研發創新平臺,加快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
長沙:打造智能駕駛第一城
2020年4月19日,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正式向長沙公眾免費開放試乘,成為全國首個面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載人測試。
同月,《長沙市智能汽車產業生態火炬計劃》和《長沙市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融合產業頭羊計劃》啟動,計劃3年內,以湘江新區為重點,打造智能汽車產業生態和“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融合發展長沙模式”。
此前的2018年,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正式建成,是國內首個全無人7*24小時不間斷封閉測試場。先后完成100平方公里城市智能網聯開放道路片區、100公里智慧高速公路、7.8公里智慧公交示范線建設。目前,測試區建有ADAS認證測試場景、V2X網聯測試場景、無人化測試等228個測試場景,并實現了5G信號全覆蓋,是目前國內測試場景復雜程度最高、測試道路總里程最長、研發辦公配套最齊全、5G覆蓋范圍最廣的測試區。
目前,長沙自動駕駛產業生態鏈已初具雛形。與其他一些城市在細分領域扎根不同,長沙正在全力打造“智能駕駛第一城”。從應用場景看,包括智能駕駛出租車、無人駕駛掃地車、無人零售車、無人防疫車、無人配送車、無人安防車等等。
今年2月,位于湘江新區的湘江智能網聯產業園正式開工,其規劃布局了智聯創新園、智聯加速園、智聯制造園、智聯服務園、智慧農業科技園、數字融城示范園等六個“園中園”。
3月,湖南省工信廳印發《湖南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提出著力構建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生態,將湖南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地。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超過70%,培育10家以上在國內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領先的企業。規劃提出重點推進智能網聯技術在中高端乘用車及商用車上的滲透應用;重點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與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湖南傳統優勢產業,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等新興領域的深度融合和延伸發展。
蘇州:獨具特色的“江蘇模式”
5月18日,輕舟智航在其首屆QCRAFT DAY品牌日上宣布,與T3出行達成合作,將從7月起在蘇州啟動Robotaxi運營業務。
穩坐江蘇省內GDP第一寶座的蘇州,近年不斷加碼自動駕駛,吸引了包括智能網聯、汽車交互、自動駕駛等超過80家相關企業落戶。除了在項目資助、研發補貼和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蘇州政府更是全力配合企業進行道路測試等工作。
2020年,蘇州市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蘇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明確了對交通新業態管理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有關要求。2021年9月,《蘇州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先行區實施方案》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出爐,其指出要在2025年完成智能網聯道路建設的示范任務。
作為蘇州相城區發展智能車聯網產業的核心區域,近年來,蘇州高鐵新城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以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集群為目標,以滿足“場景城市”需求為導向,率先推動無人出租、無人公交、無人環衛、無人配送等一系列示范應用場景落地,啟動了長三角車聯網示范區互聯互通應用測試,爭創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先試示范區。目前已建成智能網聯測試道路63.4公里,到2023年目標達300公里。
2021年7月,蘇州工業園區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道路正式啟用,是蘇州首條常態化運營的封閉測試道路?,F在蘇州有4個區都參與到5G車聯網示范城市的建設中,每個區都設置了相應的示范道路。作為全國“新城建”試點城市之一,蘇州還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融入“新城建”工作之中。
近年來,南京、蘇州、無錫等地紛紛加大智能網聯產業投資力度,試圖以獨具特色的“江蘇模式”在自動駕駛城市爭奪賽中搶得先機。數據顯示,江蘇省匯聚了無錫市(國家級)、蘇州市(省級)和南京市(省級)3個車聯網先導區,是車聯網產業發展重點地區。
去年11月印發的《江蘇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建成“車—路—云—網”協同的智慧出行服務體系,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部分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取得突破。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汽車生產總量比重超過50%,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趙杰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76138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