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汽車電氣化和智能化方面已經領先全世界,中國汽車市場的演進速度、廠商和消費者對新技術的適應速度和接受意愿在全球各大市場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北京車展前夕,安波福中國及亞太區總裁楊曉明博士在公司技術分享會上透露,“接下來,安波福持續推進‘在中國、為中國’的本地化戰略,進一步深化國內業務布局。”
而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繼去年年末投入運營的武漢工程中心之后,專為新能源汽車打造的武漢高壓連接器系統新工廠也將于明年一季度投產。此外,安波福還將在中國成立人工智能中心、風河軟件中心。
五年內,本土品牌業務量要占至七成
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的數十年歷程中,“在中國,為中國”貫穿始終,但顯然,相較于過去的數十年,近兩年來,這一理念的重要性尤為凸顯。
在不斷有邊緣合資車企、外資零部件企業將重心轉戰東南亞、墨西哥等地區的背景下,北京車展似乎成為了那些留下來的跨國企業表決心的重要舞臺。如寶馬宣布計劃對沈陽生產基地增加投資200億元人民幣,以大規模升級大東工廠,為2026年啟動寶馬“新世代”車型的本土化生產奠定堅實基礎。再如基于過去十年在華投資超500億元的博世,在本屆車展上帶來一系列由本土團隊自主研發的最新技術、產品等等。
聚焦安波福,截至目前其已在在中國建立了7個技術研發和工程中心、22 個生產基地,在三萬多名員工中,工程技術人員占比達到11%,且管理決策層已經全部本地化。
與之對應的是,2023年間,安波福中國區的銷售額實現了12%的增長,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區為安波福全球貢獻了凈銷售額的28%。這其中,安波福在中國的技術研發投入將繼續保持高位,達到年銷售額的10-12%。
就在2023年財報中,安波福官方曾強調,“保持在中國市場的強勢地位是我們全球增長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但在此次的溝通中,楊曉明博士坦言,中國市場發展越來越快,產品迭代速度加快,一些產品可能市場競爭力只有半年,供應商們也必須“加速”來應對主機廠的需求。
為了更好地應對中國客戶的需求,安波福在去年12月,將其在中國的各大業務線和相關職能部門整合為獨立事業部,由原來向各全球業務線匯報,調整為直接向安波福中國及亞太區總裁楊曉明博士匯報工作。
彼時,楊曉明博士表示,“安波福非常看好中國市場,未來五年,我們會持續加大在華投資,傾注更多資源來深化本土實踐,我們致力于實現50%的業務增長,并將進一步擴大與中國自主品牌的合作,使相關業務占比達到60%。”
但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這一目標就已發生變化。“在2028年,中國自主品牌業務量占比達到70%。”楊曉明博士向蓋世汽車透露。
為實現這一目標,擴“朋友圈”便尤為重要。據透露,安波福在中國的客戶范圍涵蓋幾乎所有主流品牌車企,本土供應商占比平均達到了80%。
而除了在華投建人工智能中心、風河軟件中心之外,安波福亦在致力于推動與本土企業的合作。如基于同本土芯片供應商地平線的合作,安波福首個高級輔助駕駛(ADAS)項目已于今年3月上車某自主品牌。
本土智能感知系統方案可降本25%
“業界唯一能夠提供完整邊緣到云應用能力的全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這是安波福對自己的本土化能力定義,如此底氣源于其此次針對中國本土市場需求開發的新一代全棧式軟硬件平臺,旨在通過其獨特的汽車“大腦”和“神經系統”全系統解決方案,幫助整車廠商將“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轉變為現實。
具體來看,安波福此次推出的由本地團隊開發的軟硬件平臺和產品,包括了智能汽車架構SVA(Smart Vehicle Architecture)、完整的邊緣到云平臺風河軟件體系、搭載“中國芯”的艙行泊一體化融合方案、ADAS智能感知系統、汽車電氣化系統級解決方案等眾多產品和方案。
(1)智能汽車架構SVA(Smart Vehicle Architecture?):SVA以軟硬件解耦、輸入輸出與計算設備分離、計算"服務器化"為技術特征,可供整車廠商依據自有的車輛開發體系和供應鏈體系進行自主抉擇,降低研發復雜度與總的制造、運營成本,從容應對軟件定義汽車時代"多"、"快"、"好"、"省"的要求。
(2)完整的邊緣到云平臺:憑借Wind River Studio、VxWorks、Helix Virtualization Platform、容器化技術等差異化優勢,安波福的風河軟件體系為"軟件定義汽車"的開發和運營提供軟件框架、高安全性的實時操作系統和完整的工具鏈。
(3)搭載"中國芯"的艙行泊一體化融合方案:作為汽車行業首個跨域融合計算平臺,覆蓋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和自動泊車三個控制域,可簡化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和系統軟硬件設計,節省研發成本。
(4)ADAS智能感知系統:在安全行駛層面,借助安波福最新一代雷達和機器學習技術,讓傳感器對物體大小的判斷精度提升50%,物體位置的判斷精度提高40%,在城市場景中對弱勢道路使用者和其他物體的分類識別能力提高7倍。同時,該系統還推出了將環視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集成一體的泊車傳感器一體機方案,而其搭載的便是由中國本土團隊主導開發、搭載了國內首顆一體式集成雷達芯片的第七代4D毫米波角雷達。這套系統,可根據具體配置需求實現最高達25%的成本降低。
(5)汽車電氣化系統級解決方案:現場展示了包括基于云原生方法的電池管理軟件、可降低復雜性的集成電力電子設備、英凱博先進的匯流排產品等電氣化系統級解決方案。其中創新性的安波福新能源汽車高壓電力管理系統,能夠在簡化系統布線和優化產品體積的同時,提供高功率密度和能源利用率。
在中國,對于懷揣著對中國市場雄心壯志的跨國公司而言,“在中國,為中國”不僅是一條必經之路,更是他們深耕本土、拓展業務的戰略核心。在不斷加大本土化投資力度的同時,正如楊曉明博士所闡述的,“我們計劃通過安波福公司在全球范圍的企業優勢,為中國汽車品牌提供支持,助力其在全球市場的擴展,進而推動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隨著中國車企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的全球性突破,一個嶄新的趨勢:“在中國,為全球”已經形成。這不僅僅是對中國市場的深度參與,也標志著中國正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與進步的重要引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903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