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沒有“跳票”,理想按時放榜。
不出所料,這家剛剛遭遇了純電“滑鐵盧”的車企,再次憑借旗下L系列四款在售增程SUV,登上了榜單首位。
緊隨其后的則是擁有華為強勢背書的問界,現階段沒有誰能夠阻擋它位于終端愈發瘋狂的收割。
反觀處在第三位的蔚來,令所有人感到驚喜。
無論是得益于小米訂單溢出的轉化也好,還是BaaS新政臨近退坡的刺激也罷,亦或是潛客漸漸認可了李斌口中該品牌的幾條“護城河”,其都身處純電板塊打了一場還算漂亮的“翻身仗”。
相比之下,今天文章的主角,排在榜單第七位的小鵬,狀態卻遲遲不見起色。
剛剛過去的5月,情況同樣頗為類似。當幾家領跑者,交付量紛紛邁過2萬輛甚至3萬輛大關,其仍徘徊在1萬輛的“及格線”上。
1-5月,41,360輛的累計交付量,進步也十分有限。
雖然站在理性客觀的角度,并不愿意只憑借單個維度的數據,去評判一個品牌的發展與處境,但對于所有新勢力造車而言,現階段是否具有足夠的規模效應,永遠是亙古不變的“度量衡”。
換言之,銷量的好與壞,直接證明自身的強與弱。
那么,今年的小鵬怎么了?為何沒有迎來更大的綻放?或許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而接下來的篇幅,更想展開聊聊我的一些思考。
“智能化”終究只是錦上添花
不久前,小鵬發布了一季度財報。
仔細研究這份令人稍感“意外”的成績單,雖然總營收出現接近50%的環比下滑,但在其它一些關鍵維度,卻展現出不少的利好信號。
譬如,整個一季度,凈虧損持續收窄;譬如,“三費”投入表現的十分克制;再譬如,抵御寒冬的“糧草”還算充沛。悉數其中最突出的一點,當屬:毛利率實現了徹底的反彈,重新回到兩位數。
至于背后的原因,不難理解。
一方面,由于單車均價較高的小鵬X9,占據很大一部分份額;另一方面,還是由于與大眾的戰略合作,終于開始有報酬入賬。
而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何小鵬繼續立下很多Flag,目的肯定是想對外盡可能展現積極的信號。
“小鵬的戰略將不會像以前一樣僅僅著眼于銷量增長,更追求在這么卷的市場中,追求高質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的競爭力,這樣才能夠在長跑里面獲取更大的規模和利潤?!?/p>
“從今年三季度起,我們將會開啟在三年內推出多款全新造型強勁產品周期,它會覆蓋10-40萬元價格帶主要的細分市場。”
“MONA產品系列的首款A級純電轎車將會在今年6月份亮相,并且在三季度正式上市與規模交付,這是一款在二十萬內擁有最高顏值、高智能、同時成本具有相當競爭力的產品?!?/p>
“明后年,小鵬還將在A級車的平臺上推出多款產品,并將小鵬的XNGP打入這個價位段,在這個銷量最大的價位段普及高等級智能輔助駕駛?!?/p>
“今年四季度,我們還將交付一款小鵬品牌的全新B級純電轎車。這款新車是基于我們最新的技術,規模降本的首發車型,我們期待它將會成為下半年B級純電市場的爆款車型。”
“這款B級新車型加上MONA車型貢獻的增量,讓我們很有信心在今年的四季度會實現月交付量同比有大幅度增長?!?/p>
不可否認,僅結合何小鵬上述的一段段表態,今天文章的主角好似已經找到了觸底反彈的解法。
可望向更深處,卻無法掩蓋它的“頑疾”。
首先,必須承認一點,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今年的小鵬確實把深耕“智能化”的標簽,愈發深刻的烙印在了自己身上。
整個上半程,從營銷傳播,到活動內容,再到輿論引導,一股腦的全都圍繞著智艙與智駕。
但時至今日,小鵬應該漸漸明白一點:參考目前中國車市的大環境,以及終端潛客對于電動車的認知,這個“長板”起到的作用,終究只是錦上添花,絕非雪中送炭。
換言之,智駕好,智艙棒,并不能完全“掏兜”消費者。
況且,在“智能化”方面,同賽道的華為、蔚來、理想包括小米,沒有誰是善茬,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因此,小鵬談不上“遙遙領先”。
而當該維度陷入鏖戰,這家新勢力造車產品規劃層面的短板,則被更大的暴露出來。今年,除X9之外,小鵬旗下的G9、G6、P7i,只能用腹背受敵形容。
G9身為一款中大型SUV,去年經過煥新上市,展現出了一絲絲卷土重來的意味,可到頭來更像曇花一現。
G6本以為是這家新勢力造車最為依仗的“主銷擔當”,卻在單月交付量沖破8千輛后迅速的隕落。
P7i作為純電轎跑板塊緊隨Model 3的“元老”,也沒有延續之前的榮光,丟掉了好不容易奪下的陣地。
即便是收獲不少褒獎的X9,礙于純電MPV身份的制約,上限依舊不可避免的擺在那里。
至于P5與G3i,已經漸漸退出舞臺。
反正,冥冥中總感覺,這么多年,小鵬在車型推新與換代上,一直缺乏統一且堅決的“戰略方針”,每一款新車雖然存在不少亮點,但也留下了各種各樣的遺憾。
造型設計、空間取舍、細節打磨、節奏把握……
而再過優秀的“智能化”長板,如果長期無法擁有恰當的“載體”承托,效果必定會大打折扣。
換言之,有趣的靈魂與好看的皮囊并未做到兼顧。
與此同時,值得警惕的是,下半程小鵬箭在弦上的兩張底牌,兩款A級與B級純電轎車。
身為旁觀者,你覺得二者能夠在本就窒息的一片“紅海”中,成為何小鵬口中“爆款”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參考目前競爭的激烈程度,真的給不出期待值太過拉滿的答案。
反正,在我眼中,小鵬今年之所以困難重重,很大程度上與產品規劃的瑕疵有著密切關系,尤其是當競品紛紛發力,顯得更為扎眼。
好在,繼續有消息傳來,目前這家新勢力造車已經將某位設計“大?!笔杖肽抑?,并且對于增程技術路線的態度,出現了徹底的翻轉。
種種信號表明,為了多賣車,為了活下去,小鵬放下包袱拼了。
希望我們沒有高估王鳳英
“現在二三十萬元的純電動車,已經快卷到頭了。相比之下,消費者對于品牌的感知,慢慢成了最終愿不愿意買單的決定性要素?!?/p>
絕不是杜撰,本段開篇的一段觀點,來自于不久前分析Model Y為什么能夠在重重包圍下依舊熱銷所得出的答案。
類似的道理,同樣可以映射今天文章的主角。
縱觀目前小鵬旗下幾款在售車型所處的細分市場,產品力同質化其實已經非常嚴重。各個對手幾乎都拿出了十八般武藝,試圖在充滿荊棘的叢林中搶肉吃。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品牌位于消費者心中的形象顯得愈發重要。
可這一方面,小鵬卻一直有所欠缺。
必須承認的是,無論身處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長久以來其在與類似特斯拉、比亞迪,包括蔚來、小米、問界等同價位競品的直面交鋒中,往往嘗不到太多的甜頭。
很多時候,沒被選擇,輸就輸在了品牌本身,內卷加倍的今年更是如此。
而最近,有消息爆出,OPPO營銷負責人于濤已加入小鵬,任營銷副總裁,負責市場營銷和公關傳播工作,向總裁王鳳英匯報。
至此,繼易寒離職,崗位空缺近4個月后,小鵬終于迎來了“轉機”。
不過,看似又是一位“跨界選手”,能否在品牌層面為這家新勢力造車,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儼然還存在諸多的未知。
相比之下,另一則消息更加值得關注。
在一季度銷量不及預期的背景下,小鵬更換了在崗僅僅一年的銷售負責人王桐,轉而由財經平臺經營管理副總裁古苑欽兼任。
如此頻繁的調兵遣將,無疑暴露出其訂單層面的壓力,儼然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價格戰大打特打,采用經銷商批售方式的弊端,正在不斷顯現。之前被給予厚望的“木星計劃”,效果大打折扣。
而最新幾起人事變動,肯定得到了王鳳英的“點頭”。
去年,這位“車圈鐵娘子”在小鵬深陷泥潭的時候加入其中,的確用極其鐵腕的手段,將這家新勢力造車日漸潰爛的樹根全部拔起,病情的恢復有目共睹。
至于力度,如何小鵬所說:“2022年我們一共有12位高管,現在剩下包括我在內還有2位。”
也正是出于絕對信任,前者決定將營銷、供應鏈、產品規劃、銷售渠道等業務的變革任務逐步交給王鳳英。
殊不知,進入今年以來,后者“揮刀”還在砍向這家新勢力造車的更深處,繼續主導著愈發徹底的大換血。
譬如,今年1月,原長城制造總經理張利加盟小鵬。他不僅是王鳳英的丈夫,也擁有年產100萬輛的經驗;譬如,曾經為長城制定“聚焦SUV”戰略的里斯咨詢高級顧問江子楊,開始負責小鵬的產品規劃。再譬如,她的女婿……
據悉,現如今,小鵬多個部門的負責人,都是來自于王鳳英長城時期的舊部甚至家屬。
何小鵬,則默許了上述一切的發生?;蛟S,站在他的角度,舉賢不避親,公司想要徹底的改頭換面,必須來一場破而后立的刮骨療毒。
而王鳳英,就是他欽定的人選。當然,小鵬發生的巨大震動,無疑給了外界又一個觀察它的錨點。
只不過,王鳳英的種種操作,高舉旗幟的變革,最終勢必要和結果掛鉤。
僅以目前取得成績單來說,還算不上合格。這位“車圈鐵娘子”并未在新的舞臺上,更好的證明自己。
順勢,文章略顯嚴苛的標題,已然成為外界對于她的質疑,甚至將她與這家新勢力造車的現狀劃上等號。
本以為有了王鳳英的鼎力相助,令人看到希望曙光的小鵬,會上演一出精彩絕倫的絕地反擊。
可到頭來,好似再次陷入泥潭之中。
而今年,小鵬儼然面臨著能否種下更加堅韌“樹苗”的關鍵節點,難度其實相比去年的斬草除根更加夸張,考驗掌舵者真正控盤能力的時候到了。
總之,于情于理,還是由衷的希望我們沒有高估王鳳英,希望這家新勢力造車只是在為了之后的起跳蓄力深蹲。
畢竟,知錯就改的小鵬,熬過了那么多至暗時刻的小鵬,何小鵬傾盡心血的小鵬,依舊值得一張“決賽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3301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