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業內為增程技術吵了一架。
一邊是理想汽車的李想和華為的余承東;另一邊是長城的李瑞峰和大眾汽車品牌前中國CEO馮思翰。李想和余承東認為增程式大有可為,是符合新能源市場發展的動力形式,而李瑞峰和馮思翰則分別給增程式打上了“落后”與“糟糕”的標簽……
兩年后,增程式已經變得越發主流。
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新能源車批發銷量達到89.7萬輛,同比增長32.1%。其中,純電動批發銷量達到53.1萬輛,同比增長9.4%;真插混批發銷量達到27.6萬輛,同比增長84%;增程式批發銷量達到9.1萬輛,同比增長105%。
雖說增程式的占比最少,但其增速最快,而理想和問界是增程市場的絕對主力,官方數據顯示,5月理想與問界的交付量分別為35,020輛和30,578輛,占據了增程市場72%的份額。
除了市場表現快速上升之外,插混車型純電驅動的占比也越來越高,這與增程式車型工作的狀態越來越接近。以比亞迪的DM-i系統為例,除了急加速、上坡等需要大功率動力輸出的情況發動機介入直驅之外,其他絕大多數工況下,均為純電驅動。
從表面上來說,雖然插混車型的動力輸出方式種類繁多,有純電、混動、發動機直驅等多種模式,但為了降低能耗,車企在想方設法地讓發動機維持在高效的轉速區間內,盡力減少發動機直驅的情況。單從工作模式上來看,插混正在向增程式靠近。
相對于混動技術發展的需要,市場的逼迫才是越來越多車企選擇增程式的主要原因,而在純電市場增速放緩的宏觀背景下,必將會使得越來越多車企走向增程市場。
被迫走向增程式
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過去3年,純電動車的銷售規模在逐步擴大,但增速卻在迅速放緩。
2021年純電車型的全年銷量為291.6萬輛,同比增長160%;2022年純電車型的全年銷量為536.5萬輛,同比增長81.6%;2023年純電車型的累計銷量為668.5 萬輛,同比增長 24.6%。
另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325萬輛,同比增長34%。其中,純電車型(含:燃料電池車型)的累計銷量為193萬輛,同比增長17.5%,插混車型(含:增程式車型)的累計銷量為132萬輛,同比增長70.1%。
圖源:零跑汽車
純電車型增速放緩,頭部企業發展承壓,今年開年以來,廣汽埃安、特斯拉等純電車企紛紛落入了下跌的通道,純電動車企面臨的增長壓力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混動車型成為了新能源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在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的推動下,插混車型的銷量迅速高漲占比持續提升。
相對于插混車型而言,增程式的設計架構更加簡潔,受到了諸多造車新勢力的追捧,在理想、問界、零跑等諸多車企的助推下,增程式車型的銷量也在快速增長,相關數據顯示,過去3年內,增程式銷量分別實現了206%、116%和181%的增長。2023年,增程式電動車銷量為64.2萬輛。
一邊是純電市場增長乏力,另一邊消費者對增程式車型的接受度越來越高,這樣的現狀背后隱藏的是消費需求的變遷。
雖說純電車型擁有安靜、平順的駕駛體驗,但電池技術至今還沒有突破性進展,續航憂慮、補能困難等問題,依然困擾著消費者。插混車型很好地解決了純電車型的補能問題,但由于插混車型的構造較為復雜,技術壁壘較高,新車企入局也難以實現對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的超越,投入產出比不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增程式便成了性價比頗高的折中方案,相對于純電車型而言,增程式沒有里程焦慮,相對于插混車型而言,增程式入門門檻更低,且擁有純電車型的駕駛體驗。
從目前的市場狀態來看,零跑、哪吒等積極轉型的車企是增程式的最大受益者,這兩家車企均是從純電車型開始入局造車的,后續逐步切入了增程市場。
圖源:零跑汽車
以零跑為例,目前旗下在售車型當中,除了T03之外,其余車型均提供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可供選擇。官方數據顯示,5月零跑汽車交付達18165臺,其中C11、C10交付創新高達11992臺,作為理想L系列的平替,C11、C10增程版車型是銷售主力,在它們的支撐下,零跑橫跨了純電、增程兩大市場。
像哪吒、零跑一樣,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轉入增程市場,除了即將推出增程版車型的阿維塔之外,小米也被傳出將推出增程車型,而隨著越來越多車企的加入,增程市場的銷量占比也將再度提升。
增程式的未來充滿想象空間
雖說增程式已經用銷量表現證明了自己,但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增程式依然沒有未來,因為在他們看來,用油發電然后用電驅動車輪是多此一舉。他們陷入了一個認知誤區,認為內燃機通過電動機發電,將電能完全儲存在電池當中,電動機再利用電池中的電能驅動車輪,這樣的能量轉化率不高。
現實并非如此。
從驅動系統的視角來看,增程系統的電動機利用電能驅動車輪是一個基本的串聯結構,但電能的來源既可以是內燃機驅動發電機發電,也可以是電池內儲存的電能,發電機與電池是并聯關系,內燃機通過發電機發電,優先供給電動機驅動車輪,剩余電量會以電能的形式儲存在電池當中,在這種工況下電池并沒有放電。而在車輛需要大扭矩輸出時,發電機與電池會同時給電動機供能,來應對急加速、上坡等多種工況。
增程式的實際能耗并不高,并且有逐步降低的趨勢。
圖源:深藍汽車
當前在售的增程式車型當中,要數深藍和奇瑞的能量轉化率最高。官方信息顯示,深藍超級增程2.0系統,1L油能夠發電3.63 kWh,而星紀元ET搭載了奇瑞自研的增程專用發動機,擁有44.5%的熱效率,1L汽油就能發電3.65kWh,這使得星紀元ET這款車重超過2.1噸的中大型SUV,WLTC饋電油耗為5.2L/100km, 綜合續航里程超過了1500km。
除了整體能耗在下降之外,增程式也能夠像純電車型一樣通過對外放電等功能,為消費者開拓出豐富的用車場景。
為了能夠滿足消費者城市用車純電代步、旅行路上方便露營等諸多需求,車企也卷起了電池包。剛上市不久的嵐圖FREE 318搭載了43kWh的電池包,純電續航可達318公里。
雖說大電池包的優點頗多,但讓車輛背負諾大的電池包,會無形中增加車輛的能耗。為了降低整車能耗,日產E-power便采用了小電池包的做法,但可惜的是搭載日產E-power的車型不支持充電和對外放電功能,電動車豐富的使用場景,無法在日產E-power車型上實現。
增程式車型除了可以向大電池包和小電池包兩個方向拓展之外,還可將汽油發動機切換成其他的動力源,只要其能夠為發電機提供穩定的動力輸出即可。
圖源:遠程商用車
在商用車市場上,吉利旗下的遠程商用車就推出了多款甲醇增程式商用車,將增程式的汽油/柴油發動機替換成甲醇發動機,不僅用車成本更低,且使用周期更加環保。為了解決甲醇發動機在極寒地區冷啟動難的問題,遠程商用車還為車輛配備了一個15升的汽油箱,用來應對低溫情況的冷啟動,待熱機之后再切換成甲醇燃料。目前遠程甲醇增程式商用車,已經在西安、貴陽等多地投入使用,倘若甲醇增程車運行穩定,極有可能被引入乘用車領域量產。
總的來看,增程式依然處于快速發展的軌道當中,車企既可以通過提升發動機熱效率,來提升增程系統的能效,又可以在大小電池包之間探索切換,還可以替換甲醇發動機的方式,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環保水平……
增程式的未來發展仍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3515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