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輔助駕駛技術的逐步普及,在給人們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新的安全隱患。頻繁見諸報端的交通事故,讓輔助駕駛的安全性成為社會輿論持續熱議的話題。其中,是否需要在車外配備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用以明確提示車輛的駕駛狀態成為關注焦點。
何為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
所謂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指的是在車輛外部安裝的一種特殊燈具。通過特定的安裝位置和顏色,向道路上其他車輛和行人明確指示輔助駕駛系統正在控制車輛運行,增強道路使用者的感知與互動。旨在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減少因誤判車輛駕駛狀態而引發的交通事故。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車輛內部的傳感器和控制系統,當車輛開啟輔助駕駛功能時,系統會自動激活標志燈,來提示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注意。
以車企為主導 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鮮有應用
配備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的理想L9車型
配備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的理想L7車型
現階段,由于沒有強制性國標要求,國內汽車市場的在售車型中,只有理想汽車旗下車型主動配備了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燈光的顏色為藍綠色。以理想L9為例,全車共配備了5個標志燈,車頭有4個,車尾有1個(理想L7有2個)。這個標志燈在理想的AD Pro版和AD Max版車型上均有配備。據了解,在默認狀態下,車輛開啟輔助駕駛系統時,標志燈會自動點亮。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功能也是可以手動進行關閉的。
從國際視角來看,各國針對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也沒有相關的標準或規范,大多是車企主動進行裝配。以奔馳為例,在美國加州和內華達州獲準銷售搭載輔助駕駛模式(Drive Pilot)的車輛后,其在奔馳S級和奔馳EQS車型率先增加了綠松石色的標志燈,當輔助駕駛模式啟動時,燈光也會同時開啟,用來提示道路上的其他車輛和行人,以及交通執法人員。
不難發現,盡管全球范圍內輔助駕駛技術發展迅猛,但相關配套標準仍有一定缺失,絕大多數汽車企業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技術研發上和產品營銷上,對于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這類有關道路行駛安全的關鍵配置重視程度不足。
提升道路行駛安全 安裝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勢在必行
配備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的奔馳EQS車型(來源:奔馳官方)
事實上,之所以要安裝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率,提高道路行駛安全。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國內的輔助駕駛系統雖然未能達到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但從實際功能上來看已經非常接近。此前就曾有車企在宣傳時表示自家新車的輔助駕駛級別屬于L2.99999…級,無限接近L3。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認為,安裝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對于智能網聯汽車而言是有意義的,現在不少宣稱L2+級的車輛實際上已經具備L3級的能力,部分駕駛員在實際用車過程中會形成L3級的使用習慣,比如長時間脫手、脫腳駕駛等,會引發一些安全隱患。所以在開啟輔助駕駛系統時,需要對外界其他道路使用者有一個明確的提示。
今年早些時候,有一位車主在高速駕車中開啟了輔助駕駛系統,結果在變道時,將前方的廣告牌誤認為障礙物,隨后緊急減速至剎停,導致后方車輛躲避不及發生追尾。試想,如果這位車主的車輛安裝了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并默認開啟,勢必會給周圍的車輛明確的提示:我已開啟了輔助駕駛系統。其他車輛的駕駛員在得到提示后,便會有所警覺,主動遠離或保持更大的安全距離,或許就可以避免這次事故的發生。對此,凱睿賽馳咨詢高級副總裁張越認為,給具備駕駛輔助功能的車輛安裝外部標志燈是很有必要的。現階段配備L2+級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滲透率不斷提升,開車在路上遇到開啟L2+系統的車輛幾率很大,但從外部是沒法判斷的。如果外部有一個標志燈,道路上的其他車輛就會明確了解這輛車的駕駛狀態,從而會引起警覺,在跟車或并線時會更加留意,保持合理的安全距離。
其實,類似的警示方式并不鮮見。最被熟知的應該就是“實習標志”。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要求,機動車駕駛人在獲得駕照后的12個月為實習期,期間駕駛機動車時,應當在車身后部粘貼或者懸掛統一式樣的“實習標志”。相信大部分有駕駛經驗的司機都有同感,但凡碰到車輛后風擋上貼著“實習標志”的,就說明駕駛員是個“新手”,所以一般都會遠離這類車輛,或者在跟車、并線超車時預留出足夠的安全距離。對于輔助駕駛系統亦如此,汽車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如果車外沒有明顯的提示,其他車輛和行人是無法明確判斷車輛是由人在駕駛,還是輔助駕駛系統在駕駛,容易導致疏忽和誤判,從而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
標準有待完善 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應有法可依
那么,既然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這么重要,國家有沒有相關政策法規來監管呢?實際上,現階段只有深圳出臺的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對于配置標志燈有明確要求,規定“在自動駕駛的情況下,有自動駕駛模式的汽車應配置自動駕駛模式外部指示燈,以做提示”,但這個規定只針對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三種類型的智能網聯汽車,也就是說,只對L3級及以上的車型有效。此外,2021年9月工信部發布了《汽車和掛車光信號裝置及系統》(征求意見稿),作為國家強制標準,其新增了“自動駕駛標志燈”的要求,擬實施日期為2025年7月1日。不過,這個國家強制標準同樣針對的是L3級及以上的車型。
不可否認的是, L3級自動駕駛發展已經開始提速,但現階段國內主流的輔助駕駛系統仍集中在L2或L2+級。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L2級及以上的輔助駕駛功能裝車率達到62.5%,其中L2級仍然占有較多比例。嵐圖汽車首席執行官盧放此前在6月份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預計L2級別輔助駕駛會在三五年內大范圍普及”。可見,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L2和L2+級車輛仍將是市場的主體。因此,呼吁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標準時,能充分考慮到實際的市場情況,將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納入國家強制標準范疇,同時對于標志燈的數量、光色、位置、優先級等進行統一,為提升道路行駛安全保駕護航。
另外,在此也呼吁工信部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許可管理辦法》中,將配備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列為新車準入條件,作為車輛上市前必須通過的安全檢測項目之一。
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背后的積極意義
作為車輛的安全配置之一,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的引入,可以通過一系列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制定,推動輔助駕駛技術整體的標準化發展。比如,通過對標志燈的顏色、閃爍模式等設計,可以進一步區分不同等級的輔助駕駛系統,如L2級、L3級等,從而加速輔助駕駛系統的普及進程。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的普及,將提升整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透明度,讓消費者可以直觀了解到哪些車輛配備了輔助駕駛系統,增強對于輔助駕駛系統的認知和理解,提升信任度和接受度。對于車企而言,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無疑是產品領先性的直觀體現,比如,當消費者看到一輛配備了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的車輛時,自然而然地會將其與高科技、安全性等正面形象聯系在一起,從而增加購買意愿。
此外,從宏觀層面來看,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全球化發展,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世界各國對于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和統一標準。我國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領域的重要參與者,通過率先制定嚴格的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標準,可以引領和推動全球范圍內輔助駕駛技術的標準化進程,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化體系中的地位。
總結:
看似一個小小的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其背后蘊藏的影響卻不容小覷。不僅關乎到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同時,對于輔助駕駛,乃至自動駕駛技術的良性發展也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相信隨著相關法規和標準的不斷完善,輔助駕駛系統標志燈可以得到全面普及和應用,為構建未來更加智能、安全的城市智慧交通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質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0231
以上內容轉載自車質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