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北京充換電展期間,特來電發布了“基于大模型的充電安全和智能運維解決方案”,這是國內首個基于近全量車型充電大數據的電池安全大模型。
自ChatGPT發布到今年7月份,中國新注冊的人工智能相關公司中,已有78612家處于注銷、吊銷或停業異常狀態,原因是“大模型有數據、算法和算力,但沒有合適的場景”。
作為國內公共充電領域規模最大的充電網運營公司,特來電已運營超60萬個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充電終端,為超過2000萬輛新能源車主提供充電服務。
特來電憑借覆蓋車、電池、用戶、終端、電站、能源的海量歷史數據,能夠利用大模型計算性能及學習能力,深層次挖掘用戶充放電行為、車輛真實運營類型等電池安全特征庫,繼而建成多指標、多維度融合的電池安全大模型,在安全防護、安全評價、健康評估等方面發揮巨大應用價值。
電池核心數據已超1000億條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7.18%。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813.4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3.35%。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截至6月底,我國充電樁已達到1024.3萬臺,同比增加54%,換電站3772座。
據特來電首席科學家、首席信息安全官鞠強分享的數據,現在特來電充電網接入的數據覆蓋全國市面上95%的車型,服務于近600個品牌的2500萬輛新能源汽車,電池核心數據已經超過1000億條。
眾所周知,電動汽車在充換電時,經常遭遇自燃和起火等安全事故,而事故發生的來源很大比例是動力電池。就在此前8月1日,一輛奔馳電動汽車在韓國自燃起火,車輛起火時正停放在公寓大樓的地下車庫,140輛汽車因此受損或被毀。
成立10年來,在充電安全、場站智能運維、能源管理等方面,特來電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亟需需要基于海量的數據和大模型的技術,解決其中的難點和痛點。
鞠強介紹,特來電積累的數據主要包括四個部分:電池、用戶、樁和站、車輛。具體來看,有電壓、電流、SOC、BMS策略、充換電頻率、運營類型等。他指出,“數據對我們來講,有一定的壓力,存儲的成本太高了。如果數據搞了十年,還不能發揮作用,數據純粹就是成本消耗。”
這四部分的數據可以通過大模型進行多維度、多指標深度融合。目前,該大模型基于超20億的參數量,能夠識別出動力電池安全防護的特征256個維度。
高危車輛阻斷率可達99.9%
特來電對動力電池的安全防護大體上經過了四個發展階段:設備層防護、大數據防護、機器學習+機理模型防護、基于大模型技術的安全防護。
值得注意的是,大模型技術的安全防護和之前三個階段的防護并不是割裂的,通過大模型可以把第二代、第三代做的安全防護的所有算法和指標識別得更精準,提取出更多動力電池的特征,使動力電池的安全特征變得更全面、閾值變得更精準。
比如,在充電過程中,電池的最高溫度是非常重要的閾值。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可以使數據的維度變得更豐富,提取的電池數據更全面,準確率能提升15%。
基于大模型對電池機理特征數據深層次的挖掘,理論上可以做到一輛車一個充電策略,而不單單是一個車型一個充電策略,從而進行精致化健康管理,讓車輛安全可監視、可預警、可控制和可追溯,并且針對網約車、運營車輛和私家車也能采用不一樣的充電策略。
對于C端車主來說,如果在充電過程中發現車輛有自燃風險,會通過短信或電話的方式及時通知車主,自動切斷掉充電行為,保證車輛安全。
鞠強指出,大模型的云邊協同進化對提升安全防護效果顯著,是大模型在充電網上的最佳應用方案。基于大模型,高危車輛阻斷率可達到99.9%。
他還提到,有了大模型的加持,特來電的智能運維體系有了明顯的成長和進步,設備運行質量平均提高了20%,工單處理效率提升了3倍,故障自修復比例漲了30%,運維成本最高可以降到60%。
此外,特來電還發布了“基于群管群控功率共享的全新液冷超充系統”、“基于全生命周期保障的特來電合作伙伴政策”等技術產品。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161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