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上個月的上海車展,相信很多人最大的感受都是電動汽車已經真正趨于成熟了。在以往的車展上,電動汽車不僅型號少,而且產品力不足,很難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是在這屆車展上,幾乎每個展臺都有電動汽車,幾乎每家車企都在講電動化和碳中和,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一批極具競爭力的新車。它們顏值在線、參數爆表,續航早就不成問題,智能化已然優勢明顯,讓燃油車的擁躉也會忍不住多看兩眼。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這些新車將陸續上市。只要您今年有購車計劃,不管是想買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應該重點關注一下。
這次要推薦的四款新車分別是極氪001、蔚來ET7(參數|詢價)、寶馬iX、大眾ID.6。它們的續航里程都超過了500km,并且能夠提供充裕的空間和不俗的動力。不過全面的性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這四款車都是中高檔車型,購車門檻將超過25萬元,最高價格將超過50萬元。在這四款車里,最早交付的是大眾ID.6,隨后是極氪001,至于寶馬iX和蔚來ET7(參數|詢價)恐怕要等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年初才能提車了。
極氪001:SEA浩瀚架構首秀
在去年9月,領克發布了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領克ZERO concept概念車。這款新車基于全新的SEA浩瀚架構開發,在動力、續航、智能化方面都有頗多的亮點,被普遍認為是國內的傳統車企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一次反擊。經過半年多的調整,領克ZERO concept的量產版本被劃歸到了吉利新成立的ZEEKR極氪品牌之下,并更名為極氪001,成為了這個全新智能純電品牌的首款車型。
極氪ZEEKR 極氪001(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和領克ZERO concept概念車相比,極氪001實現了多達342處優化,但是在造型方面基本延續了前者的設計。它的前臉造型與領克車型如出一轍,后半部分車身則采用了類似保時捷Panamera(參數|詢價) Sport Turismo的獵裝車造型。
雖然極氪001的側面輪廓跟一般的兩廂車差不太多,但實際上它的尺寸相當大,長度近5m,寬度近2m,軸距超過了3m。從很多網上的反饋來看,夸張的車身寬度反而讓很多潛在消費者對這款車有一些猶豫。
在內飾方面,極氪001的設計比較傳統,采用了小尺寸儀表盤和大尺寸中控屏的組合,車機系統的硬件采用了820A芯片、8G內存以及5G高度網絡。車內的舒適性配置齊全,擁有動態流水64色氛圍燈;用料和做工水平也都在線,用到的材料包括Nappa頭層真皮、Alcantara拼接翻毛皮、Microfiber超纖絨頂棚。
智能駕駛功能的重要性越來越高,極氪001搭載了豐富的傳感器(15個遍布車身四周的高清攝像頭、1個250m超長距毫米波雷達、12個短距超聲波雷達、厘米級高精地圖)和兩顆Mobileye EyeQ5H高算力自動駕駛芯片。該芯片是全球首款采用7nm制程的SOC系統級芯片,在大幅提升算力的同時有效控制了功耗。
在動感的外觀和豪華的內飾之下,是極氪001以及后續諸多車型的基礎——SEA浩瀚架構。該架構在空間、三電、智能、自動駕駛、安全、性能六大領域都進行了優化,并且可實現從A級車到E級車的全尺寸覆蓋,可以滿足轎車、SUV、MPV、小型城市車、跑車、皮卡及未來出行車輛等全部造型需求。
作為SEA浩瀚架構的首款車型,極氪001有相當高的底盤配置,它采用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結構的全鋁懸掛,并且可以選裝空氣彈簧和CCD電磁減振系統。在動力方面,極氪001提供前驅和四驅可選,其中雙電機四驅車型的最大功率為400kW(544馬力),最大扭矩為768Nm,0-100km/h加速僅需3.8s。
在續航方面,極氪001有86kWh和100kWh這兩種規格的電池包可選,NEDC工況續航里程為526-712km。該車的補貼后售價為26.6萬元起,雖然并不便宜,但是考慮到它的配置和性能,橫向比較起來還是很有性價比的。
蔚來ET7:搭載激光雷達
自誕生以來,蔚來就是一個活躍在風口浪尖的品牌,圍繞它的爭議始終不曾停息。不過隨著特斯拉的國產,蔚來的境遇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一方面特斯拉股價飆升帶動了蔚來股價上漲,另一方面特斯拉吸引了更多輿論火力)。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一年多里蔚來迅速地發展,銷量增長、充換電網絡擴張,同時也推出了首款轎車ET7。該車延續了蔚來一直以來的高端定位,不含補貼的售價為44.8-52.6萬元。
蔚來 ET7(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蔚來ET7的前臉造型依舊采用了X-bar家族式設計語言,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和同門的SUV車型不同, ET7取消了大尺寸的六邊形格柵,轉而采用了封閉式設計,使得前臉看上去更加簡潔,同時助力降低風阻系數。
蔚來ET7外觀上最特別的地方在于它的車頂整合了一枚激光雷達和兩顆攝像頭。其中激光雷達來自蔚來參與投資的激光雷達初創公司Innovusion圖達通,其監測距離達到了500米。遍布全車的33顆各類傳感器構成了名為Aquila的感知系統,采集的海量數據由搭載四顆英偉達DRIVE Orin芯片的超算平臺Adam來處理,算力達1016TOPS。
蔚來ET7長寬高分別為5098/1987/1505mm,軸距為3060mm,是一款標準的C級車。無論從價格還是定位來看,蔚來ET7都瞄準了寶馬5系(參數|詢價)、奔馳E級(參數|詢價)、奧迪A6這幾款市場表現極為強勢的車型。
蔚來ET7的內飾設計極為簡潔,就來空調出風口也被隱藏起來(裝飾面板上方縫隙)讓整體更加簡潔,同時,為了突出質感,蔚來還首次量產使用Karuun可再生藤木,也就是貫穿中央的裝飾面板。蔚來ET7的內飾呈現出來的并不是覆蓋滿真皮的傳統豪華感,而是帶有明顯的北歐居家風格,年輕群體對于后者還是非常受用的。
Nomi是蔚來的一項重要創新,它讓車內交互實現了可視化,被競爭對手們紛紛模仿。在ET7上,Nomi已經升級為2.0版本,主要區別在于新版取消了下巴變成了徹底的圓臉,并且解決了死機問題,屏幕也更換為OLED屏等。
和BBA的行政級轎車比起來,蔚來ET7的后排雖然也能提供充裕的空間,但是豪華感、尊崇感弱了很多,它的優勢主要還是在于智能化科技和服務。
ET7配備雙電機四驅系統,前永磁電機最大功率180kW(245馬力),后感應電機最大功率300kW(408馬力)。系統最大功率480kW(650馬力), 最大扭矩850Nm,0-100km/h加速僅需3.9秒。在電池方面,有70kWh、100kWh、150kWh(2022年底交付)三種規格可選,對應NEDC工況續航分別是500km、700km、1000km。
寶馬iX:寶馬的科技旗艦
目前來看,BBA在電動汽車領域的表現都比較一般,與它們在燃油車領域的統治力相去甚遠。現在BBA開始了第二輪出牌,奔馳推出了EQS,奧迪推出了e-tron GT,寶馬則帶來了iX。如果說之前的車型是BBA在試水,那么這三款純電動旗艦車型應該能夠展現它們的真正實力。寶馬iX是少有的名字里不帶數字的寶馬車型,重要性可見一斑,它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目前寶馬iX正在國內進行各項測試,預計將在年底上市。
寶馬 寶馬iX(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在2018年寶馬發布了iNEXT概念車,名字里的“NEXT”說明這是一款極具前瞻性的車型,在設計和科技上都有很多顛覆自我的創新。寶馬iX就是iNEXT概念車的量產版本,它延續了后者的設計語言,傳統意義上的“好看”似乎并不是設計師的追求,未來感被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當前汽車設計非常強調線條橫向延伸,以增加視覺寬度。寶馬iX卻反其道而行之,在豎直方向做起了文章,它的前格柵高度幾乎覆蓋了整個車頭,讓車輛前部顯得體量感十足。在這塊布滿菱形格紋的雙腎造型面板背后,集成了包括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在內的豐富傳感器,官方稱之為集成式智慧前格柵。
寶馬iX是一款中大型SUV,它的軸距達到了3000mm,比X5的2975mm還有略長一些。由于電動汽車的動力總成體積較小,所以iX的車身比例不同于傳統的SUV,它的前艙縮短,A柱前移,對空間的利用更加充分。
寶馬iX的車身線條流暢,通過對各處細節的優化,成功把風阻系數降低到了0.25Cd,明顯低于寶馬X5(參數|詢價)的0.32Cd。
和風格獨特的外觀設計相比,寶馬iX的內飾設計更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呈現出極簡風格。12.3英寸儀表盤與14.9英寸中控屏構成的一體式雙聯屏如今并不新鮮,在奔馳EQS的MBUX Hyperscreen面前甚至略顯落伍,但這體現的更多是設計理念的差異。寶馬iX雖然是科技旗艦,但它并不是科技的堆砌,而是強調科技為人服務。
在寶馬iX相對簡單的內飾設計背后,其實隱藏著非常豐富的科技。iDrive 8.0系統的旋鈕多少與目前精簡一切實體按鍵的科技趨勢有些違背,但該系統具備強大的互聯和數據處理能力,它以駕駛者為中心,可不斷自我學習調整,以滿足駕乘者的個性化需求。車內的Shy Tech隱形科技強調的是“不打擾”,它只在駕駛者需要時及時響應。
寶馬iX搭載了寶馬的第五代eDrive電驅技術,并且配備了寶馬與配樂大師Hans Zimmer合作開發的模擬聲浪系統,讓用戶在安靜的電動汽車上也能找到駕駛的激情。
寶馬iX采用前雙叉臂后多連桿懸掛,并且配備了空氣彈簧,底盤配置符合旗艦車型的標準。在前后橋之間是一塊容量達到100kWh的電池組,讓它在WLTP工況下可以實現600km以上的續航里程。如果是在國內常見的NEDC工況下進行測試,寶馬iX的續航里程將能夠突破700km。
一汽-大眾ID.6 CROZZ(參數|詢價)/上汽大眾ID.6 X(參數|詢價):擁有三排座椅
在傳統汽車巨頭當中,大眾集團的電氣化轉型最為堅決,也最為迅速。在2021年,大眾集團給自己定下了賣出100萬輛新能源車型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快速擴充產品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再著急也要有條理、有章法。由于中國的消費者對空間非常重視,所以大眾并未急于引進已經在歐洲上市的A級車ID.3,而是推出了擁有三排座椅的ID.6,南北大眾的型號分別是上汽大眾ID.6 X和一汽-大眾ID.6 CROZZ(以下統稱為大眾ID.6)。
大眾 ID.6 CROZZ(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大眾 ID.6 X(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大眾ID.6是一款純電動的中型SUV,它源于ID.系列的第七款車型:ID.ROOMZZ概念車。南北大眾在概念車的基礎上都有自己的發揮,兩款產品在前臉造型上有所區別。大眾ID.6基于MEB純電專用平臺打造,與此前推出的ID.4有比較多的通用之處,這也是該車能夠迅速投入量產的原因之一。
上汽大眾ID.6 X的長寬高分別是4876/1848/1680mm,軸距為2965mm;一汽-大眾ID.6 CROZZ的長寬高分別為4891/1848/1679mm,軸距為2965mm。兩者的車身尺寸有細微的區別。
大眾ID.6的外部尺寸明顯小于途昂(參數|詢價),但是軸距與途昂非常接近,這也體現了純電專用平臺在空間方面的優勢。和蔚來ES6(參數|詢價)相比,大眾ID.6的軸距有一定優勢,但是寬度和高度略小一些。
為了保證第三排空間,D柱被設計得比較平直。南北大眾不同車款的尾部造型有所差異,但是兩者都采用了貫穿式設計的LED尾燈。
在內飾部分,大眾ID.6和ID.4采用相似的中控臺布局,但選材用料提高了一個檔次,豪華感有所提升。
大眾ID.6提供六座和七座兩種布局,六座版本應該會是主銷車型。第二排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角度手動可調,車主可根據意愿分配后兩排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后排坐姿與燃油車無異,看得出造車大廠的深厚底蘊。
大眾ID.6的第三批座椅并非擺設。第三排提供2個座椅位置,以同級別的標準來看,座墊承托性和靠背角度都比較出色,不會顯得過于寒酸。座椅兩側分別設置了杯架和儲物格,方便第三排乘客使用。當第二排座椅處于最前位置時,體驗者在第三排擁有4指的腿部空間。受限于車身高度,頭部空間略顯局促,只有一掌厚度的余量。
編輯點評:在2021年之前,新能源的趨勢主要停留在廠商這一側,體現在研發經費大舉向新能源傾斜;進入2021年,新能源的趨勢開始向用戶端滲透,一批擁有十足競爭力的產品陸續上市,消費者被動接受新能源車型的局面將會被徹底扭轉??梢灶A見的是,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將會加速到來。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張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daogou/146627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卡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