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年代。”100多年前狄更斯這句話,形容今天的汽車行業非常恰當。傳統汽車行業的平靜和產品同質化,讓不少外來者和資本希望變身鯰魚進入這個行業顛覆傳統。不過也有不少亂象和雜音,個別企業打著“互聯網造車”的旗號,炫酷的設計、超長的續航等,甚至超越特斯拉的各種宣傳讓人是目不暇接。
虛張聲勢可以吹起一時的大泡沫,但是逃避不了幻滅的結局,樂視的“互聯網造車”之路就印證了這一點。于是乎這些新興的互聯網車企,紛紛想摘除“PPT造車”的帽子,都在緊鑼密鼓的推出量產車上市的計劃時間。
前一陣蔚來汽車首款車型ES8上市,可謂出盡風頭。同為新勢力造車的威馬汽車也不甘示弱,選擇在3月28日對外開放工廠,而且宣布首臺量產車EX5試裝車也正式下線,標志著上市交付也進入倒計時。
EX5究竟都是亮點還是槽點?
關于威馬汽車,很多人開始了解并且關注它還是因為“PS造車”事件,不過人家還是很厲害,從官圖抄襲三菱歐藍德到EX5量產車下線,效率快到超乎很多人想象。
從PS中走出來和品牌知名度初步打響之后,威馬首款車是定位于20萬元區間的純電動智能化SUV車型,其整車最大續航里程達600km,并將采用C2M定制化生產方式。目前續航里程最長的特斯拉純電動汽車,也沒超過500km,威馬EX5宣稱其600km的續航未免太過夸張,去掉水分續航超過400km就算相當不錯,不過目前能不能達到400km續航還是個問題。
除了續航,EX5采用了很多酷炫的科技。這些科技是否實用先不說,但至少在用車成本上肯定會增加負擔。例如,威馬EX5的車前LOGO可以動態變換,雖然看上去很酷炫,如果量產車這樣在發生追尾后換個LOGO可能成本也不低。
還有,EX5的車窗上帶有交互界面,車窗玻璃上就能顯示充電時間、續航里程、剩余電量等車輛信息,如果不小心碰撞或者石子掉在玻璃上把EX5的側窗玻璃砸壞了,可能換塊玻璃的費用也比普通玻璃高出很多倍。
并且,威馬號稱從EX5開始后續車型全部實現100%聯網,無時無刻不在網上的威馬車型,很可能遭遇信息泄露和黑客攻擊。
成本難控卻揚言“大眾買得起”
除了產品之外,威馬汽車更讓人疑惑的點,在于其商業模式。
事實上,作為初創公司,在其達到一定規模之前,成本必然是高企的。而如果通過降低產品技術和性能指標等方式來降成本,必然會導致產品力達不到設計要求。
而像蔚來等造車新勢力企業選擇高端車型作為首款產品,也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
但是,威馬汽車,這樣一個沒有核心技術,更沒有生產規模的的初創車企,降低成本方面的能力,幾乎為零。不僅如此,因為選擇自建工廠,相對蔚來找江淮代工生產的成本更高,而20萬起價的威馬EX5如何做到足夠利潤,而不是持續燒互聯網投資公司的錢。
要知道,即便特斯拉,自2012年首款產品Model S上市以來,也是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連馬斯克自己也承認,特斯拉目前仍處于“燒錢階段”。
所需資金極度依賴融資的威馬汽車,指望其能找到穩定的商業模式,目前看來,難度不小。
新能源補貼退坡,威馬前途未卜
不管采用哪種商業模式,作為企業必須要有收入才能支撐公司正常周轉。那么首款車型能否為威馬帶來創收,以目前市場局面來看,EX5面臨的困難還真不少。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方的補貼已經開始退坡,廠家造車成本將會進一步上升,這也意味著車價的上漲。另外,終端消費補貼的退坡也將導致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增多,這恐怕會大幅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一旦補貼不再,在沒有限購的城市,新能源汽車將不再變得具有性價比。
那么在這樣的雙重收緊政策下,我們能夠預期到新能源汽車將不會像之前那樣屬于瘋漲狀態,而威馬汽車作為“后來者”,幾乎是劣勢占盡。威馬這款即將上市的產品,將會面臨比國產品牌價格高,比合資品牌影響力不足的局面,如何破局推廣,這將關乎到威馬的存亡。
來源:頭條號-愛買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daogou/66110
以上內容轉載自頭條號-愛買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