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知到即將降臨的風暴,無人能置身事外。
“這個開年有點冷”,對于網約車司機來說。跑了兩年的網約車,突然發現車價普遍降低了 2-3 萬元,加上車輛折損的費用,簡稱兩年白干。
比亞迪在開年后接連借著榮耀版車型降價的行為,催生出了這些在朋友圈和各種社交平臺普遍流傳的段子。
但俗話說得好,藝術源于生活。戲謔的段子映照的,不僅是網約車司機的困境,還有那些或主動、或被動加入這場降價風暴的車企們。
沒有什么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所有人都被卷進這場降價風暴中,思考脫身之法,顯然尤為重要。
春節回來后,究竟有多少車型進行了降價?答案是數不清。
我們的兄弟賬號 @圖說好車,制作降價車型匯總表格的速度,還不及降價車型出現的速度快??梢哉f所到之處,大家都在跳水,比誰跳得快,比誰水花高。
首先要明確的是,為什么要降價?降價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降低庫存壓力、迎接新款車型、提振品牌銷量。最終的目的都是導向與其他車企之間的競爭。
將目光放回具體的車企上,比亞迪的降價無疑是最聲勢浩大的那位——從秦 PLUS 開始,比亞迪近乎 90% 的車型都經歷了一場降價幅度達到 2-3 萬元的跳水。在過去的一周里,比亞迪每一天都在推出新的“榮耀版”車型。
與正在糾結年前銷量不斷下滑的新勢力們不同,比亞迪的 2023 年可謂贏得盆滿缽滿。促使比亞迪在開年大幅降價的關鍵,正藏在宣傳語中,“電比油低”。
我們在去年已經感嘆過 998 的秦 PLUS ,當時比亞迪給出的口號是“油電同價”。但事實上,998 的秦 PLUS 顯然不是同價——新老同堂混合賣的情況下,大部分緊湊級別的傳統燃油車,早在一年以前便將起售價格拉至 7-8 萬元的價格段中。
直到今年春節后,798 的秦 PLUS 才算大差不差地兌現了 23 年的口號承諾,沖入了朗逸、軒逸等油車銷量常青樹們的腹地中。
而降價的由來從各大平臺的銷量榜單中也能窺見一二,秦 PLUS 銷量成績雖好,但卻總被軒逸/朗逸/速騰等燃油車壓制在領獎臺外。
因此比亞迪在開年其實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將秦 PLUS DM-i 的起售價降至 7.98 萬元,另外一件事是把驅逐艦 05 的起售價同樣降到了 7.98 萬元——車企推出雙胞胎系列的車型,從來不是為了追求 1+1=2 的效果,而是 1+1>1 的效果,兩者抱團將其它競爭對手掃出戰局,包括接下來即將登場的海豹 06/秦 L 也是如此。
但不管是合理的亦或是不合理的降價,對于已經購車的消費者而言都是一種“韭”味十足的打擊。到手折一半,出掉賠五萬,對于消費者而言,似乎新能源車無時不刻都在降價改款的路上?
誠然,對比傳統燃油車三年改款五年換代的節奏而言,得益于電氣化程度比傳統燃油車更高,新能源車可以 OTA 發包升級,邊修邊補——事實上,比亞迪大部分的榮耀版車型,都源自于老款車型遠程的 OTA ,搖身一變成為新的榮耀版。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改款/換代的時間強勢折疊壓縮了一遍。更快的改款速度,可以修補上一代車型中所犯下的各種錯誤,比如去年的問界新 M7。
問界 M7 ,其本身的產品力是否能在 30-40 萬元的價位段支撐呢?顯然值得消費者們商榷;但當新 M7 拋出 24.98 萬元的起售價后,一切的搖擺不定都變成了即刻下定。半年后,問界 M7 從月銷千余臺的市場邊緣車型,成為了能和理想 L7/8/9 三臺車型抗衡的存在。
用改款來盤活一臺銷量不佳的車型,考驗的不止是車企能給出多少的降價空間,而是在價格的基礎上,對于產品定義、營銷、技術、用戶等各方面的思考,缺一不可。因此我們需要從更多元的視角看待目前的改款車型:
理想新款的 Pro 版車型全系升級了激光雷達與 Orin-X 的 Max 版智駕能力,自然需要贏得比前作更高的價值;而同期加四個軟枕的 2024 款蔚來 ES7 遭受大量抨擊,本質上在于用戶感知價值的沖突——ES7 的售價與配置在 NT2.0 的平臺已經趨近平臺的頂端,除非換裝更新的平臺,否則僅靠改款,能夠為車型帶來的價值終歸有限。
“今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备偁幍牡谝荒?,也是淘汰賽的第一年,一場激烈競爭中的“廝殺”在所難免。”
何小鵬的這一番話,化作一發子彈,正中高合的眉心——在小鵬汽車開工的同一天,高合汽車宣布停工停產 6 個月。
開年的這場風暴中,高合是第一家擱淺的鯨魚。沒有外力的幫助下,強大如鯨魚也無法再返回海洋當中,只能落得在沙灘上曝曬的結局——單純放出與長安汽車接觸的信息,終究只是在為擱淺的鯨魚澆點水。
給鯨魚澆水這件事,本質上對于鯨魚而言并沒什么用,但在人類看來,這種行為在主觀上會對鯨魚最后的苦難給予一部分緩解。
如果單純的降價與改款比拼,只是拳拳到肉卻并不留疤,那淘汰賽的鐘聲響起后,刀刀見血,總有人失血過多倒下??赡芎芏嗳藭钕肟谥袑τ谀甑住邦^部贏家通吃”的言論嗤之以鼻,但倒下的高合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
進入淘汰賽,HP 掉得越來越多,想要不被淘汰,自然需要奶回來——考驗誰的造血能力更強。落實到具體方面,塑造方程豹、騰勢、仰望等中高端豪華品牌,這是比亞迪給出的第一批造血干細胞;而第二批造血干細胞,則是一條發往海外的滾裝船。
身處中國,對于路上飛奔的綠牌我們已司空見慣,但支撐起這么多綠牌的,是背后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因此出口海外不僅僅是比亞迪的選擇,包括上汽集團、悅達起亞、長安福特等在內的傳統合資品牌都有相應可觀的“坐中望歐”計劃。
而對于新勢力品牌而言,尚未在國內站穩腳跟的它們,在海外很難像傳統品牌一般大規模出口上量。為了獲取更強的造血能力,新勢力的內部更為殘酷——不盈利的內容,不必要的項目,甚至未發的車型,只要設計沒有凍結,都有被一刀切掉棄之的風險。如同修樹枝一般,剪掉無必要的枝椏,主干才能獲取更多的營養。
小鵬在引入了“鳳頭”王鳳英后,在成本控制與產品定義上都有著長足的進步;理想雖然在銷量上勇冠三軍,但內部的反腐敗行動從 2022 年的合規部成立后便一刻未停。
而新勢力三杰中,格調最高的蔚來,正陷入著“賺錢項目太少,燒錢項目太多”的困局中。除了汽車以外,包括電池、換電站、甚至手機,都有著蔚來活躍的身影。而許多人對于蔚來的悲觀態度,正是在這些長期主義的項目中滋生。
今年初,蔚來手機負責人尹水軍離開團隊,外界普遍解讀為蔚來將要肅清內部不達預期的“燒錢”項目。從誕生之日起便飽受爭議的蔚來手機,“是一個完全不會成功的項目?!币晃唤咏祦淼膬炔咳耸咳绱嗽u價。
“隨便一個 TOP5 手機廠,僅針對影像調教的工程師團隊人數,都能超過蔚來整個手機部門的人數,更不用說其他方面了?!?/p>
但長期主義的美妙在于,頂住這令人透不過氣的壓力,便會迎來海闊天空——李斌頻繁地在用戶面對面中透露有關子品牌阿爾卑斯車型的信息,25 萬元級/全方位對標 Model Y /高壓平臺與換電加持。這是蔚來還在冷凍中的造血干細胞,但愿不會因為冷凍太久而失效。
新的一年,我們已經從無數人口中得知了,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正在進入一個更加內卷的階段。傳統品牌的蓄勢發力,新勢力的明爭暗斗,事情似乎在朝著贏家通吃的局面走去。
而毫無疑問,有著足夠造血能力的車企,才能在這場表面為降價改款的價格戰,實則血腥遍地的淘汰賽中存活到最后,脫身于這場風暴外。
沒有時間為高合的隕落而哀悼,下一個趕到戰場的是?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出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pingce/221294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出行,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