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領克 05 通過 Bilibili 直播完成了一次線上發布會。這篇文章并不是拖稿的活動報道,也不是想介紹領克 05 這款車到底如何。
不過其中有個技術細節,更值得拿出來聊一聊。那就是指紋技術對于汽車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
在發布會上,領克宣稱 05 車型首次搭載了智能座艙車規級指紋識別功能。
這項技術的提供商是深圳匯頂科技。熟悉手機指紋技術的朋友可能對這家公司并不陌生,很多手機的指紋解鎖方案都是由這家公司供應。而搭載在領克 05 上的這套方案,則是匯頂科技首個車規級別解決方案。
圖片來自汽車之家
根據介紹,這套方案將實現駕駛者個性化賬戶一鍵登錄功能,輕觸中控屏幕下方的指紋鍵識別身份,后視鏡角度、座椅位置、燈光、空調、儀表顯示、車輛安全與系統設置等即可自動同步至本人的習慣設定。通過指紋驗證,還可開啟電子手套箱及后備箱私密鎖。該方案還支持多人個性化賬戶指紋登入,為私家車、公務車等多用戶使用場景提供便利。
對于這類行為,我往往下意識的認為又是汽車廠商通過某些「黑科技」標榜智能化,在汽車領域并不罕見。但指紋識別作為一項在車內還不普及的技術,對于用車體驗真的會有提升嗎?
指紋識別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并不算新鮮,已經在手機、門鎖等產品上已經實現了普及。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指紋解鎖幾乎成為了標配功能,用戶對于指紋識別的使用已經非常熟悉。
這也證明了指紋技術已經完成了用戶教育階段,被應用到更多領域也成了必然。
事實上,指紋技術并不是領克 05 首發。在此之前,包括北京現代勝達等車型上,都已經搭載了指紋識別技術。還有更多廠商的概念車或者 demo 中都有過探索。但是在車內,指紋識別的應用還處于早期階段。無論是相關芯片、識別模塊等供應鏈或者應用場景都還比較單一。特別是車規對于硬件的嚴格要求,使得指紋技術的成本依然是很大的問題,所以不會迅速普及。
但由于指紋識別本身已經是相對成熟的技術,所以 在車內應用只會是時間問題。
但是對于新技術的應用,我一直都保持著這樣一個觀點:任何技術都有相對應的場景。脫離場景談技術,本身就有「耍流氓」的嫌疑。 所以當我們討論指紋識別在汽車內的應用時,首先得區分場景。
我把眼下指紋技術在車里能做的事情分成了三個類別。
首先是解鎖和啟動汽車,這項功能已經在現代勝達上實現了量產。此外,零跑 S01 搭載的靜脈指紋技術也用于車輛解鎖。
這個是非常雞肋且不實用的功能定義,用指紋解鎖汽車絕對是費力不討好、更多是為了博眼球。
目前最常見的無鑰匙進入已經是個非常成熟的技術,指紋解鎖只是徒增了解鎖的步驟。車輛需要在車外多少位置排布識別裝置,才能滿足用戶開主駕、副駕以及后備箱等等原本簡單的操作?另外,用戶戴手套、手指受傷等場景也需要被考慮進去。
汽車經常暴露在各種室外極端環境,對指紋解鎖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應對雨雪等極端天氣時,指紋解鎖的穩定性和簡便性相比傳統鑰匙也沒有任何優勢。
無鑰匙解鎖和啟動往往是相呼應的功能,指紋識別解鎖汽車之后,啟動步驟該如何設計?這又會是一個新的問題。如果還需要指紋按鈕啟動汽車,除了徒增成本之外,并沒有任何體驗上的提升。
另外,指紋只是保證了私密性,但也增加了借車給他人的使用成本。一個功能的增加,如果沒有對現有體驗有極大提升,并且還影響了原本的用戶使用習慣,那一定是得不償失的。
目前很多汽車廠商都在研發手機藍牙鑰匙,反而是一個更優的解決方案。這項功能之后我們可以單獨來談,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其次是個性化匹配,這也是領克 05 主打的場景之一。
在我看來,用指紋來對應個性化設置的方案性價比不高,對用戶體驗的提升也僅在于「科技感」層面。
在過去,車輛的個性化設置只局限在座椅等設定,操作的方式也很簡單,通過按鈕就能實現。隨著汽車功能越來越復雜,其中儲存的用戶相關隱私數據(例如行程、日程規劃、車載支付以及通信等)也會越來越多,便捷的完成個性化匹配就成了必然需求。
但是指紋真的是最優解嗎?未必。
我們可以腦補一下使用流程。用戶去觸碰某個按鈕完成識別,車輛進行個性化匹配。這種看似很科幻的體驗,其實已經有了更「無感」的解決方案。
部分車企已經搭載了面部識別功能來實現相同功能,用戶上車之后車內攝像頭能夠自動識別用戶面部特征進行匹配,無需觸碰任何按鈕。 除了個性化匹配之外,這些攝像頭往往還承擔著 BMS 等功能。
能夠用同一個硬件,通過軟件定義實現更多功能,才是更實用的規劃。任何硬件的增加,成本最終還會轉移到用戶身上。
最后是私密性保護功能。
在我看來,這可能是指紋識別的最大意義,無論是否在車內。特別是汽車本身對防盜、私密性保護有很高的需求。如果能夠通過特定指紋開啟車輛的空間等,那么無論是停放在室外或者借車給朋友時,都對車內的私人物品有了很好的安全保障。 當然,這里只是單純討論技術對場景是否有必要。真的把一項技術量產,還需要成本、體驗等等方面的考量,具體功能體驗也需要進行更加細化的規劃。
指紋上車會是未來趨勢,這點我非常認可。隨著汽車屬性的變化,指紋識別技術將來在車內也肯定會有更多具有特定優勢的場景。 但是如何定義指紋在車里的功能場景,還是需要車企的規劃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好好考慮。指紋識別也不是孤立的一項技術,需要根據車輛整體的功能規劃和硬件能力來配合應用。
而我們目前看到的一些指紋技術的規劃,可能還不是那么恰當。任何不考慮實際用戶體驗,而是「先有了再說」的產品思路,很多時候會起反作用。
來源:極客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xinche/112328
以上內容轉載自極客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