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品牌來說,它的第一個產品或許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用心打造的,就像廣汽三菱電動化進程的開山之作——阿圖柯。它集成了目前廣汽三菱專業制造工藝、三菱汽車全球化設計語言以及廣汽集團新能源先進技術,或許它比不上以后廣汽三菱再進化后推出的其他產品,但是作為“老大”,它就是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和責任感。
作為廣汽三菱的首款純電動車型,阿圖柯已經在去年的廣州車展上開啟預售,預售價區間21萬-24萬元(補貼后)。并針對預先提車的用戶,廣汽三菱推出了售價23.38萬元的硬核版本,之前定的上市時間是3月30日。但是我們從廣汽三菱小程序上發現,廣汽三菱阿圖柯將于3月23日正式上市,時間提前了一周。
話不多少,先來介紹一波產品的基本信息。
阿圖柯外觀仍延續了三菱品牌以往硬派剛毅的設計風格,采用Dynamic Shield硬派美學設計語言,前臉分體式大燈很有個性,上方為LED日行燈,下方集LED遠近光于一體。車側的力量感很明顯,環側窗一圈添加了一副銀色鍍鉻飾框,僅在尾部保留了一個小開口,視覺上將車頂與黑色的A柱/B柱/C柱隔開。車門把手也采用了純電車型流行的隱藏式設計,后視鏡下方還標注了“EV”標識,同樣用來突出純電車型的身份。
內飾方面,阿圖柯采用的是簡潔原理。全液晶儀表+大尺寸懸浮式中控屏幕組合;并且該車還搭載了三菱最新智慧交互座艙,其擁有新一代訊飛XTTS語音并支持聲源定位,能夠實現更多的智能語音交互功能。此外,新車還采用了全新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與旋鈕式換擋設計。座椅方面,廣汽三菱阿圖柯在配色方面使用了黑白拼接簡約色彩搭配,搭配上皮質和軟性材質,整體更具檔次感。
從一個女性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其實我還挺喜歡新車的外觀內飾的,尤其是內飾,看起來比較干凈,但是選車不能只看表面。為此,我們從車友圈選取了幾個車友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來淺顯的回答一下,如果覺得不準確,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什么平臺打造的?
眾所周知,很多合資品牌的首款電動車都是油改電車型,在其燃油車平臺上改造而成,但是阿圖柯不一樣,雖然也是首款車,它卻是在純電平臺上打造的,采用的是原生鋁合金純電平臺,不但如此還借助了廣汽的GEP2.0+純電專屬平臺的優勢,可以說是個“雙純電平臺產物”。
智能輔助功能怎么樣?
阿圖柯全車配備了9個高性能雷達,配合攝像頭實現了L2級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硬核版配置表中顯示包括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車道保持、前碰預警+主動剎車、集成巡航輔助+交通擁堵輔助等功能。
車主權益多不多?
在預售區間,阿圖柯推出了10重預售限時福利,除了以三電系統為首的三大終身保障,還包括定金增值、差價返還、優先提車等多項承諾,包含售前服務、金融政策以及售后保養等多個領域。以此來看的話,車主權益應該也不會少。
競品是誰?
阿圖柯定位為緊湊級SUV,不過從它的軸距來看已經達到了中型SUV的水平,這樣看的話它的競品鎖定在大眾ID.4X、大眾ID.4CROZZ、埃安V、宋PLUS EV車型身上,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宋PLUS EV,所以下邊特意做了一張兩者相比的對比表格。
與宋PLUS EV相比有何優勢和劣勢?
先說優勢,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在尺寸上除了長不及宋PLUS EV外,阿圖柯的寬度、高度和軸距都是比其大不少的,這說明它的空間是足夠大的,這個尺寸應該能滿足國內大多數中等身材的消費者,而且電機峰值功率和峰值扭矩上也是阿圖柯更勝一籌,在續航上由于兩者是在不同工況下測的,所以無法做出具體判斷,但是以我們對兩種工況的了解,兩者續航方面應該是差別不大的。
至于劣勢,首先就是長度上,阿圖柯不及宋PLUS EV,30%-80%的直流快充充電時間上,阿圖柯比起來還是差一大截的,時間比宋PLUS EV多用了13分鐘,為43分鐘;另外就是阿圖柯的電池的額定能量是69.9KWh,宋PLUS EV的是71.7KWh。
貴不貴?
阿圖柯目前的預售價區間21萬-24萬元(補貼后),我們編輯部老師說價格有點貴了,與宋PLUS EV相比,也能看出來性價比確實不高,不知道3月23日正式上市后售價會不會有所改變。
能不能助力廣汽三菱重回主流?
有可能,但比較難。
廣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位于湖南省長沙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三方合資經營的中外合資企業,合作年限30年,注冊資本19.47億元,旗下擁有歐藍德、奕歌、祺智(EV)、勁炫、(進口帕杰羅)等多款油車車型。
廣汽三菱之前也是主流品牌之一,近兩年卻一直在走下坡路。阿圖柯是它的第一款純電車型,它開啟了廣汽三菱向電氣化轉型的腳步,同時也是讓品牌重回主流的關鍵之一。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廣汽三菱轉型電動化的時機有點晚,而且在產品力方面,與新勢力或者比亞迪等傳統車企相比競爭力也不是特別大。
希望阿圖柯能夠在上市之后取得好成績。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孫銘青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xinche/17071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